湖北省鄂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鄂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题,共40分。

1.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

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
哪一事件有关()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玄奘西游D.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草纲目》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卓
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3.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
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A.厦门B.福州C.上海D.广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

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之
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位置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4.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5.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
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

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和约》有关知识的理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缔结了《凡尔赛和约》。

和约内容中关于殖民地的条款,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
由日本继承,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胜利曙光D.重返联合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8.2016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周恩来参加的这
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雅尔塔会议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A.劳动力问题B.市场问题C.资金问题D.原料问题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和美国南北战争
10.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所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因此C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

ABD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兴建公共工程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12. 到2007年,欧盟经过六次扩张,成员国增加到27个,总人口接近5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下列标识属于欧盟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盟的建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组织。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到2005年,已有27个欧洲国家加入欧盟。

欧盟的旗帜如图
B。

A是世贸组织徽记;C是亚太经合组织徽记;D是联合国徽记。

ACD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3.(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
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1分)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1分)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
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这种“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在
这场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概括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1分)
材料四:“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4)材料四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会议?(1分)“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
上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1分)【答案】(1)鸦片战争;(1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分)
(2)辛亥革命;(1分)新文化运动(1分)
(3)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
贡献(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改革开放(1分)
(5)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学好知识,长大后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一份力。

(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
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的认识。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
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应该属于“自我疗伤”;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
亥革命,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戊戌变法应该是“温药慢治”,辛亥革命则是“猛药重治”;陈独秀
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应该是“开颅洗脑”。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认识。

从历史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任重
而道远,作为中学生应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长大后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尽一份力。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
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14.(9分)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不
能任性。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人类第一次将王权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标志着社会发展开始进入文明的法制时代。

(1)材料一中“人类第一次将王权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针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易中天如此评价:“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有何特点?(2分)
材料三:
图一图二图三
(3)图一、图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图一文献在建国初期起到了什
么作用?(1分)图三反映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请举两例说明。

(2分)
(4)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1分)并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
认识。

(1分)
【答案】(1)《权利法案》(2分)
(2)三权分立,互相制约(2分)
(3)临时宪法;(1分)1982年新宪法、《民法通则》、《刑法》(举新时期的法律文件均可,举两例即可)(2分)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1分)民主法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答一点即可)(1分)
【解析】
(3)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后来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我国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可以看出,类政治文明演进
的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
国独立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15.(8分)科技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
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1)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有哪些有利于人和货物在世界流通的交通工具问世,请各举一例说明。

(2分)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
部分感兴趣。

……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
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分)“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日本政府
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三: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友,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3)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请说出二战后西欧与
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

(2分)
材料四:据右图和资料,
苹果第五代iPad共有四百多
个部件;苹果在全球有数百
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
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
来西亚、泰国、捷克以及美
国等地,但是大部分产品是
在中国组装的。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1分)为顺应这一历史趋势,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举一例说明。

(1分)
【答案】(1)火车(或汽船);(1分)汽车(或飞机)(1分)
(2)学习西方,但不完全模仿西方;(1分)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1分)
(3)重视科技教育;国家干预经济;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美国的援助(答两点即可)(2分)(4)经济全球化;(1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举办上海APE C会议(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答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卡尔•本茨试制成功的交通工具是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材料四中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版九年级上•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祝福语
祝你考试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