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的新思考]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的新思考]英语课堂教学
的新思考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要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说,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课堂管理有赖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熟练地掌握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有效的课堂管理风格。

一、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
1.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

课堂规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它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

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内容以及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的惩戒。

规范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同时要监督学生严格遵守。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才能保障有良好的纪律,也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2.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

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持不懈、自我控制等成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
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

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有助于进行有效课堂管理。

二、改善沟通策略,实现和谐有效沟通是有效管理的良好途径
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良好的沟通策略,引导学生发展其自制、合作、负责任的品质,减少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倾听,了解学生的感受。

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

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

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应尽量去接纳和了解学生的感受。

2.恰当运用肢体语言。

有研究显示非语言的沟通比语言沟通更能传达情感,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如:眼神、摇头、皱眉、身体接近并配合其他脸部表情及手势动作等,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将有助于及时、巧妙地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制止于无形之中,避免事态扩大甚至中断教学活动。

3.适当的表扬。

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

这里,教师应正确把握反馈多少、对谁反馈、反馈什么等几个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要使给学生的反馈(表扬)成为有效的鼓励因素,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适度性。

过度的表扬只能使学生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2)具体性。

赞扬应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行为本身;(3)可信性。

赞扬应因人而异,可信有据。

同时,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我信息”,如“作为教师,我对你上课看小说的行为感到不尽满意”,向学生传达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和对学生正当行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如“你太懒惰,你如果不改进,你将“一无是处”这类引发学生反感的标记性言辞,与学生进行平等交
流。

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例如,教师可以说“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现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说“你真是不可救药”,“我讨厌你”。

三、创建人文性的课堂环境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课堂是培养人的场所,课堂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效的课堂环境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其意义不仅限于课堂中的秩序,它还是富于激励和充满生机的学习资源,是使学生通向和谐发展的绿色通道。

创建以人为本、相互促进的课堂环境,首先,要认真规划课堂的物质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觉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激励学生向上。

课堂环境的优化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例如新课改中的课堂管理,要力争学生的互动,这就要求对课桌和讲台作用进行变革:课桌应是有利于讨论的,方便移动和组合。

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而是学生表演的场所。

其次,课堂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受教学方式、管理风格和管理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树立积极的课堂期望,发展有效的沟通对话,激发学生的团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群体互动和成就共进感,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四、在课堂内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重要条件
以往的课堂,排斥了学生参与管理,把管理目的局限在为传授式教学服务。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在课堂中生存,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的过程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

学生也是管理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管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性。

这种新的课堂管理理念下的管理,不要求统一性,也不全是强制式、封闭式的,而是协商式、开放式的,也是个性化的。

不同的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与教师签订个性化的纪律条例,不必要求统一性。

这种差异化的分层管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一种自主式、
人本化的管理,否定了以往的课堂管理。

就学生的自我管理来说,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课堂中自我认识能力还正在形成,其习惯养成需要引导,更需要监督与鼓励。

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榜样,用鼓的语言、信任的目光、正确的示范来妥善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组织好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增强他们的信心。

同时,教师要把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与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后者达到对前者的有效加强。

这样的课堂管理同样离不开课堂纪律,离不开教师的管理,但是这种新的探索会使课堂管理变得温情、开放、民主,它带来的是师生间更多的对话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