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词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0容1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 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 色……”。
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
02
“很”。
03
形容词常用于修饰名词,说明该词的性质、特征等,在句中主 要用作定语。
B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 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01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02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 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2、一般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 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2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 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1.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 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 奇怪”。
PART . 01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 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 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 动词“打洞”之义。 会宾客大宴(《口技》)"宴"由名词"宴席" 转化为动词"宴请"。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 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 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 “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 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四.数数词词 是 表 示 事 物 数 目 的 词 。 如 "
A
一、二、两、三、七、十、百、
千、万、亿、半"。
B
基数: 一、二、百、千、万、 亿
C
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D
分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E
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F
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 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 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 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七.副词
01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02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 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03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04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 ""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 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A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 定语、状语和补语。
六.代词
✓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 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 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 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 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
3
✓ 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 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 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4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 “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 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 的本领”。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 似的";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 呀、了、么、哇"。
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 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 叹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 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 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 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
2
4
✓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 (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 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1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 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 处所)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语文词性分 析
实词:名词
虚词: 副词
动词
介词
形容词
连词
数词
助词
量词
叹词
代词。
拟声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 “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 法关系。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 位,如"个、张、、只、 支、本、台、架、辆、 颗、株、头、间、把、 扇、等;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 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 的单位,如"次、下、回、 趟、场"。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 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 度量量词。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 量,如"寸、尺、丈、斤、 两、吨、升、斗、加仑、 伏特、欧姆、立方米"。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 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 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 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 可能发展"。
1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 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 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 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2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 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 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 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 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 一个)
3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 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 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 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 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 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意动用法
父异之(《伤仲永》)“异” 是“以之为异”。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以其利”,译
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是“以之为异”。
邑人奇之(《伤仲永》)“奇” 是“以之为奇”。
吾妻之美我者(《邹 忌讽齐王纳谏》) “美”是“以我美”。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耻”是“以……为耻辱”。
3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 “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4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 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1
方位名词作状语
3
时间名词作状语
2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 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 “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 限制其方向。
表示时间的叫做“时间名词”,如“今天”“明天”“十年”“一星期”等。
表示地点的叫做“地点名词”,如“故宫”“广场”“公园”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 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 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 十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