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含答案)填写同音字。
(1)xiāo良( )美景九( )云外刀( )般
(2)páo长( )马褂( )哮( )地
(3)jùn严( )( )工( )俏
(4)bì铜墙铁( )完( )归赵( )雨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得一项是()
A.潜.(qiǎn)移默化半明半昧.(mái)摇摇欲坠.(zhuì)汹涌湍.(tuán)急
B.情不自禁.(jīng)热泪盈眶.(kuàng)栩.(xǔ)栩如生挥洒淋漓.(lí)
C.遥遥对峙.(zhì)风靡.(mí)全国日渐高涨.(zhàng)精神抖擞.(shǒu)
D.脍炙.(zhì)人口晶莹剔.(tī)透相得益彰.(zhāng)初生之犊.(dú)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妻凉覆益燃烧元宵B.蚂蚁枪毙宽尉文献
C.骆驼恐怖徘徊栖息D.焚烧幼椎蟋蟀栅栏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A.这个人凶神恶煞似的吼叫着,我感到非常害怕。
B.领导干部要廉洁守法,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C.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D.小花猫在洁白的稿纸上踩了几朵漂亮的小梅花。
下面从文段中摘录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里面陈列着不少我国历代大书法家的笔墨真迹。
B.且不说碑文的风华绝代,精妙绝伦。
C.单看那风格迂回的书体就足以令人震撼不已了。
D.此时此刻,也许人们才似乎领悟了“中华瑰宝”的内涵。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
“这是什么?”
B.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
C.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D.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下面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被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C.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李商隐。
D.“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王熙凤。
下面这段文字的正确顺序是()
①池沼里养着金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④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⑤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⑥假山的堆叠,或者重峦叠峙,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A.⑥③④②⑤①B.④⑥③②⑤①C.④⑥①②⑤③D.④③⑤①②⑥
按要求写句子。
(1)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_____,我就是______;祖国是______,我就是________。
(续写句子)
(3)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以“小溪”为对象仿写一句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填空。
(1)本学期,我认识了不少优秀人物,有______的鲁滨逊,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的李大钊,以及______的老班长。
(2)于是——洗手的时候,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默默时,_______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_______过去……
(3)《寒食》中诗人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于谦《石灰吟》中表现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当看到朋友不专心读书时,我会告诉他:“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
(6)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7)苟日新,_______,_______。
(8)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此不为_______。
(9)读书须用意,_______。
(10)良药______,忠言______。
综合实践活动。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端午节。
请你结合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
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_________。
(1)“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出了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3)根据画线句子的结构特点补写一个与内容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
13、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1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15、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图书馆办证须知
办证:
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等)
均可办理读者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申办读者证需持户口薄或由其监护人持身份证办理。
办理步骤:
①读者凭有效证件领取申请表,按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外地和外籍读者需填写住址及电话),并选择需要开通的读者证功能。
②一楼服务台、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办理登记手续并交付办证费用,领取读者证。
读者证类型一览表
借阅类型
权限押金
C1级
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总书价不超过100元,可借图书5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50元
B1级
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总书价不超过200元,可借图书5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100元
B2级
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总书价不超过400元,可借图书10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200元
B3级
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总书价不超过600元,可借图书15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300元
基本读者证
可通过互联网使用本馆海量数字资源,浏览和下载专业资料;可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资源(外网2小时,内网2小时,外网需18周岁以上方可使用);可使用本馆玩具图书馆免费16、如果你独自前往该图书馆办理读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______,到图书馆或者______办理登记手续并缴费。
17、星期天,张老师去图书馆借阅光盘,他需要办理_____、_____、_____、_____读者证中的任意一种则可借阅。
18、如果你在阅览室挑选了10本书,总价超过400元,你需要办理______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19、33岁的美国公民琳达需持有效证件就可办理图书馆读者证,她只要办理了图书馆基本读者证就能使用外网和内网资源(是、不是)(请用“√”选择)。
如果你是该图书馆的志愿者,一位外籍人士向你咨询如何填写办证申请表,你会这样跟她介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家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看着我
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蘑菇吧。
”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五十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店主。
”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发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0、第①段中的“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1、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
“我们”采摘山果,卖了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儿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25、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方法,再现第⑤段中“我”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也因为有“爱”而精彩。
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自己身边那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
请你以“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600字。
(作文纸自备)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宵霄削袍咆刨峻竣俊壁璧避
【详解】考查同音字。
(1)良宵美景,夜晚宜人,景色美好。
九霄云外的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
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刀削,用刀削。
(2)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咆哮,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刨地:扒土。
咆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áo xiào。
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3)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
竣工,工程完成。
俊俏,相貌好看。
(4)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完璧归赵,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避雨:躲雨。
2.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潜移默化”的“潜”应读“qián”;“半明半昧”的“昧”应读“mèi”;“汹涌湍急”的“湍”应读“tuān”。
B项,“情不自禁”的“禁”应读“jīn”。
C项,“风靡全国”的“靡”应读“mǐ”;“日渐高涨”的“涨”应读“zhǎng”;“精神抖擞”的“擞”应读“sǒu”。
D项正确。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妻凉——凄凉;覆益——覆盖。
B项,宽尉——宽慰。
D项,幼椎——幼稚。
4.B
解析: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重点考查了对比喻的的理解。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A.“这个人凶神恶煞似的吼叫着,我感到非常害怕。
”把人的神情比作凶神恶煞似的神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领导干部要廉洁守法,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中“一针一线”是借代,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把“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比作“水墨山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小花猫在洁白的稿纸上踩了几朵漂亮的小梅花。
”把小花猫踩的脚印比作小梅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内容。
修改病句第一步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需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A.成分残缺。
哪里陈列没有说清楚。
可修改为“博物馆里陈列”
B.用词不当。
”芳华绝代“是形容女子的美丽,用来形容碑文不当。
改为“且不说碑文的,精妙绝伦”就可以了。
D.重复累赘。
“也许”是可能、或者、或许的意思。
这里“似乎”表达了猜测的意思,所以去掉“也许”。
6.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项说话人在中间,句号改成逗号。
B项正确。
C项中“如何”是疑问词,应该在呢后用问号。
D项身体轻盈后应该分号。
7.D
解析:D
【详解】略
8.B
解析: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列的理解能力。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完成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所有句子,理解好语段大概讲述了什么后再做题。
通过通读语段之后,首先可以确定第④句是总起句,应该排在第一,排除A。
第④句说的是“假山池沼”的配合,所以,接下来是讲“假山”,由此可以确定第⑥句应该排在第二,排除D。
剩下的几个句子中,由第⑤句的“河道”在第②句中有提到,所以,第三句应该转入到对池沼的介绍中,可知③应该排在第三,由此可知应选:B。
9.伯父笑着说,他小的时候,鼻子跟我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蓝天蓝天中飞翔的小鸟森林森林中稚嫩的小树小溪像一条柔软的蓝绸子在大地的怀抱里静静流淌。
【详解】(1)此题考查改为转述句,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你”改为“我”,去掉引号,中间用逗号。
(2)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被仿句中运用“祖国是什么,我就是什么”这样的句式仿写,内容上,注意运用比喻手法及前后两句句意的对照。
答案示例:花园花园中的一朵花;树林树林中的一片叶。
(3)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把“松鼠”比作“子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仿写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0.坚强乐观勇于冒险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日子从水盆里饭碗里便从凝然的双眼前遮挽的手边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书到用时方恨少树欲静而风不宁日日新又日新及日中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字值千金苦口利于病逆耳利于行
【详解】考查课内背诵与默写。
(1)考查人物形象。
鲁滨逊是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
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
汤姆·索亚是美国文豪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
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波莉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栅栏,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栅栏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栅栏。
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
汤姆足智多谋,还非常有正义感,他破坏了杀人犯乔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所写的一篇回忆录。
十六年前的这一天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时年38岁。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过程,展现了共产党员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金色的鱼钩》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与赞颂。
(2)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部分原文: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3)出自唐代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5)“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的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这一句是在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
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8)出自《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1.为人处事不可以断章取义地对待问题,不然是得出不来结果的,我们要用全面的目光来对待事情。
2.知识是不分年纪,不分界线的。
3.宇宙空间是无穷大的,专业知识也是无尽多的,学海无涯。
就算是博学多才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
部分原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9)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1.(1)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2)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荷包
(3)每一盏酒杯都飘散着清香四溢的雄黄。
12.B
解析:12、B
13、C
14、A
15、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3.C
解析:16、户口簿一级服务台
17、C1级B1级B2级B3级
18、B3级
19、护照是您好,您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您完整的个人资料,因为您是外籍人士,还需填写个人的主旨及电话,然后选择您需要开通的读者证功能即可。
【分析】
16、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办证内容可知:如果你独自前往该图书馆办理读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户口簿,到图书馆一楼服务台或者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办理登记手续并缴费。
17、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读者证类型一览表可知,星期天,张老师去图书馆借阅光盘,他需要办理C1级、B1级、B2级、B3级读者证中的任意一种则可借阅;如果张老师在阅览室挑选了10本书,总价超过400元,他需要办理B3级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18、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如果张老师在阅览室挑选了10本书,总价超过00元,他需要办理B3级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1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根据文段中的办证内容“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等)均可办理读者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申办读者证需持户口薄或由其监护人持身份证办理。
”可以得出她办理读者证的说法正确。
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组织语言。
符合题干的要求,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4.20、满大街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