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关于改革和统一的题量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关于改革和统一的题量训练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1废除井田制,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点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奖励耕战,取消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统一控制。
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比拟彻底的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开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根底。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背景:黄河流域统一后民族大交融成为开展趋势,是鲜卑族社会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摆脱鲜卑族的落后场面,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根本目的是稳固北魏的统治。
推动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进程.
【08—09中考试题小试】: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国家成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
D、消费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以下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消费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秦孝公变法的坚决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B、假设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
C、一些旧贵族竭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
D、商鞅是出色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
4.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开展的进程。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表达了法家思理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犯了历史开展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杜会开展,主要表如今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B.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根底D.完毕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场面
6、以下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交融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领袖是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顺应了当时历史开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阔人民的利益
9.改革是社会开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立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宏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帝改革答复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0.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
【古人的足迹】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公元前356年,商鞅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展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活动。
(1)简要说明商鞅变法起到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近代的探究】
19世纪60年代开场,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新一轮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请举出三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
【中国的崛起】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着下,中国人民决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展的新的伟大革——摘自胡锦涛2021年4月12日的演讲图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图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图C.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图D.深圳特区
〔1〕说明图A.图B所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络。
〔2〕小岗村、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⑴商鞅实行城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后来被处死,但我们仍然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为什么?商鞅被处死说明了什么道理?
(2)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为哪一项什么?商鞅变法对当时的土地制度进展了怎样的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秦的统一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秦的统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创始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一统的场面。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稳固统一的主要措施:○1政治上,建立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重点);○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大修驰道;○3思想上,“焚书坑儒〞;○4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征服越族,开凿灵渠,修筑万里长城。
你将如何评价这位皇帝?
评价:〔1〕功:①完成了统一,完毕了诸侯割剧的场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消费的开展。
②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创始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是我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
〔2〕过:①广建陵墓宫殿,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人民正常的消费和生活。
②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综观其一生,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汉武帝的大一统
1、形成原因: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根底。
〔客观原因〕。
汉武帝雄才大概,擅长用人。
〔主观原因〕
2、汉武帝的大一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封建统治。
3、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公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并大规模治理黄河。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大兴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派卫青和霍去病发动漠北之战北击匈奴,稳固边防并派张骞出使西域。
4、大一统的历史作用: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场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8—09中考试题小试】:
1.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选项是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开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概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2、对以下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
D、秦的统一
3、你认为李白的诗“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以下哪位人物的功绩( )
A、嬴政
B、李世明
C、拓跋宏
D、武那么天
4、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出色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完毕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场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场面
6、为稳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施行的一样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7、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沉的根底,这种国家大一统场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稳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8.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兴旺,经贸兴盛
9、材料解析题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那么材料,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说文系传?
〔1〕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2〕根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
10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胡曾
〔1〕材料一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
〔2〕材料一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答复“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命题角度拓展】
1.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一样〞,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部分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稳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B.①③④C.①D.②③④〔06株州〕
2.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3.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出色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开展做出过巨人的奉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什么?
5.中国古代史上类似的文化专制措施还有哪些?
6.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形势,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7.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弱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