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2.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3.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 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 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4.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势力
③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巩固北魏统治
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8.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①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②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③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 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下列叙述不符合北魏均田令的是()
A.官僚地主的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D.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10.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11.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③冗官、冗兵、冗费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增强财政收入
B.减轻民众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C.整顿吏治
D.重视农业
13.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14.王安石的理财方针“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官僚地主增收免役钱
③改革科举,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④实行保甲法,减少军费开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它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强化人们的法制意识
B.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做官
C.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选拔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16.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 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D.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17.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18.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欧各地的宗教改革各具特色,其中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是()
A.德国宗教改革
B.尼德兰宗教改革
C.英国宗教改革
D.瑞士宗教改革
19.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各国王权的增强
20.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能反映出上述观点的是()
①消灭马木鲁克势力,促进国家统一
②向西方学习
③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英国军队的模式训练新式军队
④积极进行对外扩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5分)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4分)
(3)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4)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分)
2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
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
(2)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看,其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7分)
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卡尔文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
指出这一论纲在宗教改革中的地位。
(4分)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卡尔文主张的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7分)
24.(15分)材料:
明穆宗朱载垕即位时,面临“四方之民竭矣,各处之库藏空矣”的窘境,国家财政严重紧张。
北部鞑靼部落持续进犯,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屡打不绝。
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他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政策过于严厉对于王朝统治并无好处。
1567年,明朝政府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史称“隆庆开关”。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的地位,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当时明朝的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许多国家缺乏名优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明朝。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市场在白银的驱动下,前所未有的活跃起来,它促进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和市镇的兴起。
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影响了欧洲工业技术的革新,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做出了贡献。
——摘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隆庆开关”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隆庆开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分)
25.(13分)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
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8分)
高二历史2015-2016期中试题答案
选择题: BBDBC CAACD DCACD DDBAA
21.(1)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奖励耕战,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
(5分)
(2)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从长远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4分)(3)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2分)
(4)倾邻国而雄诸侯(1分)
22.(1)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北魏统治危机四伏。
(2分)
(2)说明:鲜卑族服饰逐渐汉化。
(1分)
主要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革的结果。
(3分)
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分)
23.(1)出发点: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2分)地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分)
(2)共同主张: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分)
不同主张:卡尔文还提出了“先定论”。
(2分)
积极作用: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分)
24.(1)原因: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南倭北虏”影响国内安定;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需求的增长;国内白银储备严重不足;质优价廉的商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任3点7)
(2)影响:促进了明朝国内商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促进了这一时期商帮的形成和市镇的兴起;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一定条件;造成了明朝经济对于国外白银进口的依赖。
(8分)
25.(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5分)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