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宝典之二十四:辛宪英家训《诫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训宝典之二十四:辛宪英家训《诫子》
辛宪英,祖籍陇西,魏晋时期的才女,名将羊祜的叔母。
辛宪英虽然身为巾帼,但识人之才却超过男子。
辛宪英的父亲辛毗在曹魏担任侍中的重要职位,当曹丕在与曹植的世子之争中取胜后,曾喜极失态,抱着辛毗的脖颈说:“辛君知我喜不?”辛毗回家告诉了女儿,辛宪英听到后评价说:“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太子是要代替君王治理国家的,代替君王不能不忧戚,管理国家不能不戒惧,应该忧惧反而高兴,怎么能长久呢?魏国怎么能昌盛呢?)辛宪英家训《诫子》原文:
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
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汝其谨之。
辛宪英的弟弟辛敞为大将军曹爽担任参军,高平陵事变中,辛敞为是否应该出城回到曹爽身边犹豫不决,来找姐姐商议。
辛宪英为他分析说,司马懿和曹爽同为顾命大臣,但曹爽专权骄横,司马懿不过是被逼要诛杀曹爽,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至于辛敞出城的事,辛宪英认为:“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不可也。
且为人死,为人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
”(怎么能不出城呢?尽忠职守是为人的大义,别人有难,都要体恤帮助,为人做事却抛弃责任,是不祥之举,不能这么做。
况且为他人而死,既然为人所任用,亲信也应该如此尽职,只不过是跟随众人一起行事罢了。
)其后司马懿果然诛杀了曹爽,而辛敞也得以幸免。
辛宪英和侄子羊祜交谈时认为大将钟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做事随意,不是长久处人之下的办法,我害怕他有怀有二心。
)而她的儿子辛琇被钟会请去做参军,辛琇听取母亲的意见,几次推辞不成,就跟随钟会到了军中,而辛宪英嘱咐辛琇的这段话,也在钟会叛乱后保住了儿子的性命。
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就称赞辛宪英的见识“有男子不能及者”,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辛宪英的确有过人的见识和智慧。
(辛宪英之父辛毗)
译文:
上阵去吧,记住我的教诫!古代的君子,在家做到对双亲孝敬,在外做到为国保持节操,任官职就考虑所管理的事物,对于德义则考虑如何立身,做到不给父母留下忧虑。
在军旅中能够帮助你的,只有仁恕之道,你要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