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省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省xxxxxx工程咨询公司
二○一○年四月
附件目录:
1、xxxxxx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宣国资行〔2010〕20号《xxxxxx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将县政府招待所房屋有偿调拨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通知》
2、xxxxxx县财政局宣财社〔2010〕5号xxxxxx县财政局关于对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配套资金的承诺》
3、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2010〕47号《关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改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4、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48号《关于双河镇修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5、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50号《关于土黄镇修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6、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51号《关于南坝镇修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7、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52号《关于东乡镇改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8、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函〔2010〕42号《关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建工程意向性选址意见的函》
9、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函〔2010〕43号《关于东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建工程意向性选址意见的函》
10、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村〔2010〕17号《关于南坝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划意向性选址意见的批复》
11、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村〔2010〕18号《关于土黄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划意向性选址意见的批复》
12、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村〔2010〕19号《关于双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划意向性选址意见的批复》
13、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南坝镇、东乡镇、双河镇、土黄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总平面图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xxx省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和改建
建设地点:xxx省xxxxxx县城区及东乡镇、南坝镇、双河镇、土黄镇
项目业主
机构名称: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机构类型:机关法人
法定代表人:牟雄
项目负责人:陈开忠
单位地址:xxxxxx县解放中路 591 号
业主单位基本情况
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前身系xxxxxx县劳动局。

1989年12月机构改革后,xxxxxx县劳动局从xxxxxx县劳动人事局分离出来,单独设立xxxxxx县劳动局更名为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原隶属xxxxxx县人事局的xxxxxx县机关事业保险局,原隶属xxxxxx县卫生局的xxxxxx县公费医疗办公室;原隶属xxxxxx县民政局的xxxxxx 县养老保险局也随同2002年机构改革一并划归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机构设置。

局机关设三股一室。

即办公室、培训就业股、工资保险股、劳动争议仲裁股。

除局机关外,下设7个经办机构。

即xxxxxx
县劳动监察大队、xxxxxx县就业服务管理局,xxxxxx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xxxxxx县农村养老保险局、xxxxxx县机关事业保险局、xxxxxx 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xxxxxx县就业培训中心。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局机关行政编制1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中层干部7名。

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2名。

班子配备及职工人数。

劳动保障局党组成员11名。

直属机关党委1个,所属党支部7个,党员78名。

工会工作委员会1个,所属工会7个。

全系统职工122人。

其中,局机关22人,劳动监察大队4人,社保局28人,就业局27人,医保局12人,机保局8人,农保局15人,培训中心6人。

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发挥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使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基本形成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同时,为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积累经验,对其他地区形成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的全面加强。

编制依据及范围
编制依据和资料来源
(1)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xxx省xxxxxx工程咨询公司签订的《工程咨询服务协议》;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10〕672号);
(3)《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方案》
(5)xxx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统计公报和xxxxxx县2009年统计公报。

(6)xxxxxx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宣国资行〔2010〕20号《xxxxxx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将县政府招待所房屋有偿调拨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通知》
(7)xxxxxx县财政局宣财社〔2010〕5号xxxxxx县财政局关于对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配套资金的承诺》
(8)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2010〕47号《关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改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9)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48号《关于双河镇修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10)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50号《关于土黄镇修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11)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51号《关于南坝镇修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12)xxxxxx县国土资源局宣国土资函宣国土资函〔2010〕52号《关于东乡镇改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程用地预审意见》
(13)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函〔2010〕42号《关于县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建工程意向性选址意见的函》
(14)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函〔2010〕43号《关于东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建工程意向性选址意见的函》(15)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村〔2010〕17号《关于南坝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划意向性选址意见的批复》(16)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村〔2010〕18号《关于土黄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划意向性选址意见的批复》(17)xxxxxx县规划和建设局宣建村〔2010〕19号《关于双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划意向性选址意见的批复》(18)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南坝镇、东乡镇、双河镇、土黄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总平面图
(19)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编制范围
我公司受xxxx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委托,承担了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节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项目组织与管理等进行研究,估算项目投资,分析、评价项目社会效益,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项目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要
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xxxxxx县当地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项目的建设将显著改善xxxxxx县人力资源及谁会保障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增强就业服务能力;
3、项目的建设将对其他地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起到较强的辐射作用。

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xxxx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分析,结合该县社会保障服务需求,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设内容:
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建)和东乡(改建)、南坝、双河、土黄3个试点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建),
其中:改建的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为3层框架结构,一层主要用于养老保险服务、就业信息发布场所的建设,内设总服务台、前台总服务区、信息发布区等;二层主要用于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建设,内设职介区、招聘洽谈区、职业指导区;三层主要用于医疗保险建设,内设岗前培训室、市场管理、劳动仲裁、民工维权、工伤事故处理等办公室。

新建的南坝、双河、土黄3个试点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2层框架结构,一层为交易及功能服务区;二层为职业指导及培训与创业服务区。

场址及建设条件
该项目拟建场址位于xxxxxx县境内的xxxxxx县城区及东乡、南坝、双河、土黄4个镇的场镇上,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条件好,交通十分便利。

工程设计方案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场地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功能分区进行总体布局。

本次设计尽量考虑与原有建筑相协调。

新建的南坝、双河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拟建建筑物均为2层,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

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拟利用原县政府招待所闲置的房产按国家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改建。

各专业按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节能
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采取具体措施控制水、电、材料等,
合理利用,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本项目属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小。

主要污染因素为生活污废水、生活垃圾、施工期噪声和扬尘;设计方案考虑了污染治理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认真落实“三同时”。

在水土保持上要做到多栽植一些风景树和种植花草,减少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组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工作规范化、正规化,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实施进度
本项目工程建设工期拟定为8个月(即2010年4月—11月)。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48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国家投资241万元,占50%,地方配套资金241万元,占50%。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xxxxxx县及重点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的全面加强。

同时,为其他地区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起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结论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10〕67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该项目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先导性、服务性等作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本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xxxx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区无业人员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推进xxxx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的健康良性发展,大力提高xxxxxx县农村和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积极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关注弱群体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指示精神,有利于促进xxxxxx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的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的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xxx市社会经济概况
xxx市位于xxx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地理坐标为北纬30°92′-32°20′,东经103°29′-108°23′。

北接陕西xx和湖北xx,南与xx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xx区xx县、xx县及重庆市xx县、xx县相邻,西抵xx市和xxxxxx。

总面积xx平方千米。

总人口xx万人。

xxx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

最高处是xxxxxx县鸡唱乡大团堡,;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

%、%、平坝占1,20%。

xxx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后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向南流300千米入长江。

xxx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间。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下同)%,。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共同推动全市经济较快增长。

,%;,%;,%。

%、%%,、。

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其中,%。

人均GDP11915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

%,。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3元,%,人均消费支出8801元,%。

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4%。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4421元,%,其中:工资性
收入1591元,%;家庭经营纯收入2547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1元,%。

其中,%,%,%。

%。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2009年,“八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

,“4050”。

,;。

城镇、。

xxxxxx县社会经济概况
xxxxxx县位于xxx东北边缘大巴山南,建制始于东汉和帝8年,距今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768个行政村、6811个社,总人口123万,农业人口101万人。

地势的明显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80米,总的地貌特征是“七山一水两分田”。

地处重庆、成都、西安、万州、xxx等大中城市交汇的中心地带,是北通陕西、东达湖北的要口。

其生态资源丰富,%。

野生植物3000余种,桫椤、崖柏、银杏、黄连、天麻、杜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

野生动物约400种,其中金钱豹、猕猴、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阳鱼、憨鸡、明鬃羊(四不象)等珍稀动物。

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171种,动物药39种,被称为"药物之乡"。

该县矿产资源丰富。

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既有优势,又有特色。

已探测到的资源达28种,主要矿产资源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

,居全国第2位,已探明开发储量达3000-6000亿立方米,系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

,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

,是国家盐化工业基地自贡黑卤的10倍。

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立方。

是全省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县、全国“长治”工程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县。

有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樊哙百里峡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江口湖。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

%、%%,、。

::::,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人均生产总值9853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1443美元。

从需求角度看,“三驾马车”中总消费和总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

其中,,%。

,%。

一般预算支出中,,%;,%;,%。

,。

,;,。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另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比上年上升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6元,%,其中,工薪收入5657元,增长3%。

人均消费性支出6875元,增长17%。

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8%,衣着支出增长44%,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38%。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50%。

农民人均纯收入3008元,增收159元,%。

其中,工资性收入1088元,增收87元,%;家庭经营收入1813元,增收20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2元,%。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7%。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73082万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0328元,%。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25人,%。

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5852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年共有52430人参加养老保险,有20702人参加失业保险,有3307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至年末,全县共有18630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6434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650人接受农村传统救济。

全年累计发放城镇低保资金3740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894万元,增长108%;发放农村传统救济金78万元。

四个乡镇社会经济概况
东乡镇为xxxxxx县城所在地,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宋初年,复置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处于嘉陵江流域之州河前、后江交汇处,素有“三江合流膏腴地”之称,幅圆140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9个社区,总人口15万人,。

东乡镇是全国重点小城镇和全国100个信息化建设试点城镇之一,已跃居xxx市十强乡镇之列。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把东乡镇建成绿色食品基地、商贸旅游重镇、经济文化强镇”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特色农业立镇、工业经济强镇、第三产业活镇、对外开放兴镇四大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009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

南坝镇位于xxxxxx县城东南方30公里处,平均海拔500米,是原川东地区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前河流域上峡、天台、塔河、茶河等20多个乡镇进出的交通枢纽、物质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城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辖26个村、5个社区,,。

南坝镇是省级试点建设小城镇。

2009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8534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4元。

,,,,失地农民5720人,,。

双河镇位于xxxxxx县西北部,距县城21公里。

东邻土主,北靠胡家、花池、隘口,西界大成,南接柳池,是六个乡镇的中心地带。

全镇面积89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城镇居民4065人,农村人口3万人。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4元。

,,实现劳务收入 5800多万元。

全镇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6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8671人。

土黄镇位于县城东北部,前河上游,距县城85公里,地处百里峡风景名胜区入口,东与漆碑乡、樊哙镇相邻,南与龙观乡、重庆市开县麻柳镇接壤,西与华景镇、北与白马乡交界。

,耕地1003公顷,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

土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紫砂土壤为发展茶叶、水果、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业支柱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9年,全镇粮食总产13887吨,经济作物1994吨。

,其中工业总产值1085万元,农业总产值2694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55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339元。

,,,实现务工收入5500万元。

全镇失地农民850人。

全镇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612人,已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942人。

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概况
“十一五”以来,xxxx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工作大局,突出抓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权益保护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了“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

(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6元,%,其中,工薪收入5657元,%。

其中,工资性收入1088元,增收87元,增长8。

7%;家庭经营收入1813元,增收20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2元,%。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7%。

年未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73082万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0328元,增长17%。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2006年—2009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分别为2830人、2973人、3100人、3572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114%、106%、108%;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分别为2477人、2199人、1613人、1733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7%、169%、115%、123%,其中“4050”等困难对象就业分别为447人、398人、621人、 471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6%、124%、155%、104%;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2006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956人、26863人、20895人、6896人,年度征缴基金分别为4325万元、2241万元、210万元、171万元;2007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为17557人、29921人、18713人、15329人、912人,年度征缴基金分别为5057万元、2413万元、164万元、360万元、13万元;2008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为21718人、33020人、18942人、16231人6642人,年度征缴基金分别为8010万元、3500万元、162万元、235万元、23万元;2009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为23445人、112085人(其中居民医疗保险79078人)、18912人、13921人、6092人,年度征缴基金分别为10213万元、3150万元、175万元、992万元、185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均保持在90%以上,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力度,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285户(次),责令现期整改487件,行政处罚282件,受理并处理群众举报案件368件,立案处理结案率达100%,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584万元,及时公正调处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10件,按期结案率达100%。

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

按照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要求,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服务功能,2006年以来共为求职者免费提供了12030人(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

加快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步伐,全县54个乡镇成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落实了2名工作人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明确了工作职责,
制定了工作制度。

全县494个行政村、66个社区均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并分别配备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

(三)新农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该县高度重视新农保试点工作。

县上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了新农保业务培训班,召开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并将新农保试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各乡镇深入宣传动员,准确把握政策,认真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详情,精心组织实施,全县新农保群众参保踊跃积极,养老金发放井然有序。

截止目前,全县参保登记28万人,,参保率达46%,,;
(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认真执行省、市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积极的劳动保障政策,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是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

在确保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全县共为4户企业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71万余元。

二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全县工伤保险的一、二、三类行业费率分别由1%、2%、5% %、%、% ,生育保险费率由1%%,此项政策惠及全县168户企业20013人,共为企业减负152万元。

三是发放岗位补贴。

从失业保险金中调剂出180万元为23户困难企业职工给予岗位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加强企业岗位流失宏观调控,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减薪不裁员,维护了全县企业用工稳定。

通过实施困难企业缓、降、补政策,使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就业形式趋于稳定,对保持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突出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