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我们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
进行调查,找出其存在的影响治疗及护理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分析、制定对策。
结
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后疗效明显者占77.8%,疗效不明显者占22.2%。
主要心
理问题:①焦虑;②抑郁;③绝望;④被动依赖心里;⑤悲观失望、猜疑心重;⑥社会支持减少;⑦知识缺乏。
对策:①取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进入角
色转换;②密切观察情绪变化;③准确分析心理活动,及时进行思想沟通;④
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⑤多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⑥加强社
会支持;⑦提高护士素质、传授知识、促进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问题原因对策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使脑血
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发病急骤、恢
复缓慢,易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患者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
在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治疗及护理
效果。
因此,我们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因素的
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是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均神志清楚,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
龄48岁—65岁。
其中,脑出血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血栓57例。
住
院期间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观察记录疾病恢复情况。
2 结果
90例患者均存在心理问题,经过心理护理后,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并疗效显著
者70例,占77.8%;能配合治疗及护理但疗效不明显者20例,占22.2%。
由
此可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3 分析
3.1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
3.1.1焦虑心理焦虑是感觉不适及植物神经系统对模糊、不确定威胁的反应活动[1]。
由于从健康角色向患者角色的转换、环境的改变,使患者无所适从,表现出
睡眠不佳、缺乏信心、紧张和不安感。
3.1.2抑郁心理由于肢体活动受限,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加上各项治疗、检查费用的支出,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使患者沉默寡言、精神抑郁、不愿与人
交往。
3.1.3绝望心理由于急性期病情发展快且有逐渐加重趋势,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使患者对治疗丧失了信心。
3.1.4被动依赖心理[2] 健康人突然患病,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通过
自我暗示,患者就会变得被动、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有点幼稚色彩,希望得
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3.1.5悲观失望、猜疑心重此心理多见于反复住院的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加重,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给家庭及社会增加了负担,因此常怀疑别人是否嫌
弃自己。
3.1.6社会支持减少[3] 由于患者活动受限,生活能力下降,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
活动,缺少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
同时家庭成员工作繁忙,不能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失去信心,缺乏了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
3.1.7知识缺乏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缺乏了解,不能
正确配合治疗及护理。
如肢体残障者盲目进行功能锻炼导致肌肉疲劳过度而影响
康复者就比比皆是。
3.2护理对策
3.2.1取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进入角色转换护士接待患者时应主动、热情、亲
切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师、病室室友,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向家
属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使患者产生受尊重、受重视感,从而对
护士产生信任感,指导患者进行音乐疗法及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术以缓解焦虑症状,使患者能愉快地、安心地住院治疗。
3.2.2密切观察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烦恼、忧虑,解决实际困难,在不影响治疗
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支出,有计划地选择治愈或好转的患者演示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了解到只要有信心、有毅力配合治疗及护理并坚持功能锻炼,肢体功
能是会逐渐恢复的。
3.2.3准确分析心理活动,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言谈
举止中的异常现象,耐心、热情、诚恳地护理患者,向患者解释疾病加重的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以自己热情、周到的护理感染患者,
使患者从绝望中摆脱出来。
3.2.4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护士一方面要使患者感到医生、护士的可
信赖性,另一方面要了解其心理动态,维护其自尊,鼓舞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勇气,以诚相待,激发病人的能动性,转换不良心态。
3.2.5多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谈心,对不能交谈者,利用肢体语言、图画、卡片等与患者沟通。
教会患者家属简单的心理疏导方法,
耐心做好家属及亲戚朋友工作,说服他们不要计较患者情绪激动时的不良言行,
给患者以家庭的温暖、友情的关爱,使患者体会到并没有受到遗弃。
3.2.6加强社会支持尽可能地保持患者与原生活环境的联系,可以请亲属、朋友、同事等经常看望患者或通过电话问候和鼓励患者。
向家属讲明家属的关心和照顾
可使患者感受家庭支持的愉悦,对患者的康复有利无弊。
3.2.7提高护士素质,传授知识,促进康复优秀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由
浅入深地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原因、机理和转归过程,可以以各种易于接受的方式
让患者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等,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知识面,取得他们的配合,可加速患者康复的进程。
因此,护士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护理
变革,明确护士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教育者、管理者[4]。
只有开拓新视野,学
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把新信息和新方法传授给患者,使其保
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这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华陵莉,王素芬.患者焦虑的评估及处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46.
[2] 魏遵.10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5,11.35.
[3] 马艳,高湘伟,房海英,陈金凤.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态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护
理杂志2003,38(4):245~247.
[4] 郭琳,王同梅.实施整体护理对护士素质的挑战.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