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代谢动力学38页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型消除
• 又称米氏消除动力学
• 是包括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消除的混合消 除方式。
• 如当药物剂量急剧增加或患者有某些疾 病,血浓达饱和时,消除方式则可从一 级动力学消除转变为零级动力学消除。
如乙醇血浓<0.05 mg/ml时,按一级动力 学消除;但当>0.05 mg/ml时,则可转成 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四、药动学的主要参数
• 峰值 Cmax • 达峰时间 Tpeak • 血浆半衰期 T1/2 • 曲线下面积 AUC
• 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肾功能发生障碍时应控 制药量,同时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的 药物。
• 肾脏排泄的重要机理 – 肾小球过滤 – 肾小管分泌(主动转运,由两类不同的载体 分别运载弱酸性和弱碱性两类药物)
• 肾小管重吸收可导致药时曲线双峰特征。
尿液酸碱度对弱酸和弱碱性药物 在肾小管再吸收的影响
生物转化的第一步
• 又称Ⅰ相反应,药物经过氧化、还原或 水解,极性增强。
• 药酶:代谢药物的酶系统 •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
系统,故又称微粒体酶。是药物生物转 化的主要酶系统, 70多种。
药酶诱导剂与药酶抑制剂
• 使肝药酶活性增加或药酶合成加速的药 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 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药酶合成减慢的药 物称为药酶抑制剂。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 又称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指药物 (外来活性物质 xenobiotic)在体内发生 的化学变化。
• 通常是低极性、脂溶性物质转变为极性、 水溶性物质的过程。
• 多数药物被灭活,少数药物被活化。所 以,生物转化 解毒过程。
• 转化的主要部位:肝脏
药物消除
• 生物转化和排泄统称为药物消除。
生物转化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药物消除
药物的肝肠循环
• 其它排泄器官或组织包括胆汁、唾液、 乳汁、呼吸道பைடு நூலகம்泄等。
• 药物的肝肠循环:脂溶性高的药物(激 素、催眠药等)经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排出。这些药物在肠道重被吸收并经肝 脏进入血液循环。
分布
3.2 药动学基本概念
3药物代谢动力学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 过程的学科。
3.1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3.2 药动学基本概念
3.1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作用部位 组织储存
结合 游离 结合 游离

血浆

非结合药物
• 与血浆蛋白结合 – 结合型药物 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分子与血脑屏障
• 结合型药物分子:暂时失去药理作用、 不能跨膜转运、不能代谢排泄。脂溶性 药物在脂肪、组织大量贮存。
• blood-brain barrier,指脑组织对外来物质 优选择性的摄取的能力。
–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联接,基 底膜外还有星状细胞层包围,仅让脂 溶性物质通过,其他大分子物质或离 子难以通过,形成保护大脑的屏障。
收 结合药
代谢产物

生物转化
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 主动转运 • 顺或逆浓度差 • 需载体 • 消耗能量 • 有饱和现象 • 有竞争抑制现象
• 被动转运 • 顺浓度差 • 不需载体 • 不消耗能量 • 无饱和现象 • 无竞争抑制现象
吸收 Absorption
• 药物自体外或给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 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一、药量-时间关系 • 是指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药
动学研究的核心。 • 药时曲线(时间-药物浓度曲线)
以时间作横坐标,血药浓度作纵坐标, 绘制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管外单次给药时量曲线
最低中毒浓度 最低有效浓度
血药浓度
潜伏期 效应持续期
残留期
时间
潜伏期、持效期与残留期
• 潜伏期(latent period) – 用药后直到开始发生疗效的一段时间 – 反映药物的吸收分布过程
生物转化的第二步
• 又称Ⅱ相反应,即结合Conjugation • 母体药物分子中的极性基团,或通过氧
化、还原、水解引入的极性基团,与体 内水溶性较大的内源性物质结合后,进 一步增加极性和水溶性,利于药物排出 体外。 • 主要有4种结合方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硫酸酯的形成、乙酰化、硫氰酸盐化。
排泄 Excretion
三、房室模型
• 房室模型是药代动力学研 究中采用的一种数学模型。
• 一室开放模型 假定机体由一个房室组成, 且药物在其中的消除速率 也始终一致。即给药后, 药物可立即均匀分布到全 身,并以一定速度再从中 消除。
二室开放模型
• 假设机体由中央室和周 边室组成,并有两种消 除(转运和转化)的速 率。给药后,药物立即 分布到中央室(包括血 液和肾脑心肝),然后 慢慢分布到周边室(血 流供应较少的脂肪、肌 肉、骨骼组织)。
• 大多数药物通过简单扩散(脂溶扩散) 吸收。
• 少数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药物通过主动 转运吸收(极少数通过胞饮、胞吐)。
离子障 ion trapping
• pKa指药物50%离子化时的pH值 • 离子障指离子型药物不能自由穿透生物
膜而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 •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
收多,排泄少;而在碱性环境中,解离 多,吸收少,排泄多。
首关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
• 首过效应 • 口服药物经过胃肠粘膜和毛细血管吸收
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 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了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
分布 Distribution
•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移的过程。 • 再分布与假平衡
– 吸收的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 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血 药浓度趋向“稳定”,分布达到平衡。
• 高峰期(peak period) – 药物达到最大浓度并呈现最强效应的时间
• 持效期(persistent period) – 药物维持有效浓度或基本疗效的一段时间
• 残留期(residual period) – 药物降到基本疗效浓度以下,直至药物在体 内完全消除的一段时间
二、药物消除的类型
• 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 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比进行消除。 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 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 单位时间内始终以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 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