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法律称谓(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刑事案件是指涉及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由国家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的案件。
在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的准确使用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刑事案件的名称及法律称谓进行详细阐述。
二、刑事案件的名称
1. 犯罪案件:犯罪案件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所引起的案件。
犯罪案件是刑事案件的统称,包括各类刑事案件。
2. 侦查案件:侦查案件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
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的案件。
3. 起诉案件:起诉案件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的案件。
4. 审判案件:审判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理,作
出判决的案件。
5. 执行案件:执行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进行执行的案件。
三、刑事案件的名称及法律称谓
1. 犯罪嫌疑人
(1)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对涉嫌犯罪的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
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其进行调查、讯问,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2)被告人:在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犯罪嫌疑人成为
被告人。
2. 案件当事人
(1)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人。
(3)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
(4)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因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物质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的人。
3. 案件诉讼参与人
(1)证人:了解案件情况,愿意作证的人。
(2)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人。
(3)翻译人员:在刑事诉讼中,协助进行翻译的人。
(4)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人。
4. 案件诉讼程序
(1)立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
自行发现犯罪事实,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2)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
侦查,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
(3)起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
(4)审判: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理,作出判决。
(5)执行:人民法院对已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进行执行。
四、总结
刑事案件的法律称谓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准确使用法律称谓,有助于确保案件顺利进行。
本文对刑事案件的名称及法律称谓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第2篇
在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对于案件的审理、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以及法律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称谓不仅能够明确案件的法律性质,还能够帮助法官和律师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确保案件得到公正的处理。
本文将从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的重要性、种类及其适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称谓的重要性
1. 明确案件性质:法律称谓有助于明确案件的法律性质,为案件审理提供依据。
例如,盗窃案、故意伤害案、诈骗案等,法律称谓能够帮助法官和律师快速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2. 保障当事人权利:法律称谓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刑事案件中,当
事人享有辩护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法律称谓能够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诉讼过程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3. 确保法律适用:法律称谓有助于确保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律适用的正确性。
法官
和律师在审理案件时,需要根据法律称谓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款,从而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4. 提高司法效率:法律称谓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
通过明确的法律称谓,法官和
律师可以快速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从而提高案件审理的速度。
二、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的种类
1. 按照犯罪主体划分: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法律称谓可以分为自然人犯罪、法
人犯罪和单位犯罪。
例如,盗窃罪、诈骗罪等属于自然人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单位行贿罪等属于法人犯罪或单位犯罪。
2. 按照犯罪客体划分: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法律称谓可以分为侵犯财产罪、侵
犯人身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
例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盗窃罪、抢夺罪等属于侵犯财产罪。
3. 按照犯罪手段划分:根据犯罪手段的不同,法律称谓可以分为暴力犯罪、非暴
力犯罪等。
例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属于暴力犯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属于非暴力犯罪。
4. 按照犯罪后果划分:根据犯罪后果的不同,法律称谓可以分为重罪、轻罪等。
例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属于重罪;盗窃罪、抢夺罪等属于轻罪。
5. 按照犯罪情节划分: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法律称谓可以分为一般情节、严重
情节等。
例如,故意伤害罪(轻伤)、故意伤害罪(重伤)等属于不同情节。
三、法律称谓的适用
1. 严格依法:在适用法律称谓时,必须严格依法。
法官和律师应当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条款,确定案件的法律称谓。
2. 适度调整:在适用法律称谓时,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适度调整。
例如,在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法律称谓,以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3. 注重证据:在适用法律称谓时,必须注重证据。
法官和律师应当根据案件证据,确保法律称谓的准确性。
4. 维护当事人权益:在适用法律称谓时,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官和律
师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辩护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
总之,在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对于案件的审理、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以及法律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法官和律师应当充分了解法律称谓的种类、适用原则,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同时,立法机关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第3篇
在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是法律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案件的基本情况,也体现了法律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以下是对刑事案件中常见法律称谓的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概念。
一、犯罪嫌疑人
1. 定义: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院或者人民法院审查、审判的人。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有义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控告和举报,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
3. 特点:犯罪嫌疑人尚未被法院判决有罪,但涉嫌犯罪,处于侦查、起诉、审判
等阶段。
二、被告人
1. 定义:被告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并判决有罪的人。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
公诉案件,应当依法进行。
”
3. 特点:被告人已经经过侦查、起诉阶段,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并判决有罪。
三、被害人
1. 定义: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的受害者,其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3. 特点: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证人
1. 定义:证人是了解案件情况,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供证言的人。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
对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3. 特点:证人具有中立性,其证言对于案件的事实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近亲属
1. 定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近亲属是指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近亲属,有权申请参加诉讼。
”
3. 特点:近亲属在刑事案件中具有特殊地位,其参与诉讼有助于维护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六、辩护人
1. 定义:辩护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聘请的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人。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
3. 特点:辩护人在刑事案件中具有独立地位,其职责是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七、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1. 定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
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3. 特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在刑事案件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被害人,又是附
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八、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1. 定义: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是因犯罪行为造成他人物质损失,被附带民事诉讼
原告人起诉的人。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
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3. 特点: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又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九、侦查人员
1. 定义:侦查人员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进行
侦查的人员。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侦查人员必须依
法进行侦查。
”
3. 特点:侦查人员在刑事案件中具有职权,负责调查、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十、检察人员
1. 定义:检察人员是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察工作的人员。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检察院依
法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起诉。
”
3. 特点:检察人员在刑事案件中具有监督职责,负责审查案件、提起公诉,维护
国家法律尊严。
总结:
刑事案件中法律称谓繁多,每个称谓都承载着特定的法律含义和职责。
了解这些法律称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刑事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