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础过关】
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发现纸带上出现了打点不清晰是什么原因()
A.振针过高B.电压过低
C.复写纸用的太久D.电流频率偏高
E.纸带阻力过大
解析:所发生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调节的方法如下表:
答案:ABC
2.(2016届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期末)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

02 s 打一次点.如图所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A、B、C、D为四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经测量知道AB=2.20 cm,BC=3.80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_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__m/s2.
解题思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源频率为50 Hz,它每隔0。

02 s打一次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 B=错误!=错误!m/s=0.30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得:BC-AB=Δx=aT2,整理得:a=错误!m/s2=1。

6 m/s2。

答案:交流0.10.301。

6
3.(2017届吉林长春月考)如图所示是用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

A、B、C、D、E 为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
(1)打点时小车应与纸带________(填“左"或“右”)端连接.
(2)AC段小车平均速度v AC=________m/s;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A=________m/s.
(3)设AB、BC、CD、DE间距离分别用s1、s2、s3、s4表示,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用T表示,则用s1、s2、s3、s4和T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代入数据,求得加速度为a=________m/s2.[(2)(3)问的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解析:(2)AC段小车平均速度:错误!=错误!=0.26 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B=错误!=错误!,v C=错误!,联立解得:v A=0.22 m/s。

(3)根据逐差法有:a=错误!,代入数据解得a=0。

40 m/s2。

答案:(1)左(2)0。

260.22(3)错误!0.40
4.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得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当时电网交流电的频率为51 Hz,而该同学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会使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加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解析:由v=错误!得,实际时间偏小了,而计算时还按0。

02 s,因此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由Δx=aT2=错误!得a=Δxf2,显然当f取51 Hz时,a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小小
【提升过关】
一、选择题
1.(多选)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B.瞬时速度
C.加速度D.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解析:打点计时器是每隔0.02 s打下一个点,所以数点就知道时间间隔,故A正确;瞬时速度的求解需要运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故B错误;加速度求解需要运用公式或利用图象求斜率,故C错误;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得到位移,故D正确.故选A、D。

答案:AD
2.(多选)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解析: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A错误;小车开始时靠近打点计时器是为了使小车的运动距离较大,B正确;若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
源只能在纸带的后面部分打点,C正确;钩码个数太少,打点密集,钩码个数太多,打点太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D错误.
答案:BC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错误!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
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的值用公式a=Δv
Δt算出
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方法A偶然误差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初、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象,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
据,减小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象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错误!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正确.
答案:C
4. (多选)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更换不同砝码重复三次实验,经数据处理作三条v。

t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三次实验中加速度最大的是图中直线c
B.三次实验中加速度最大的是图中直线a
C.图象为倾斜的直线表示小车的速度恒定
D.图象为倾斜的直线表示小车的加速度恒定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a的斜率最大,因此加速度最大,A错误,B正确;图象为倾斜直线,斜率不变,则表示加速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答案:BD
5.(多选)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ABD
二、填空题
6.(2017届福建省仙游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在打点计时器打B、C、D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B=________m/s;v C=________m/s;v D=________m/s。

(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

t图象.
(3)加速度是____________.
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故v B=错误!=1.38 m/s,v C=错误!=2.64 m/s,v D=错误!=3.90 m/s。

(2)描点作图略.
(3)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的斜率即为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为12.0 m/s2左右.
答案:(1)1.38 2.64 3.90(2)图略(3)12。

0 m/s2左右
7.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

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题思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找出纵坐标与横坐标间的函数关系式,由关系式可分析出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解析:(1)可以读出OD间的距离为1.20 cm.(2)根据s=错误!at2,则s-t2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一半,从图象读出错误!a=错误!m/s2,解得a=0.933 m/s2.
答案:(1)1。

20(2)加速度的一半0.933
8.(2016届海南海口教育联考)(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频率是50 Hz,则它每隔________s
打一个点.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 s,则C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题思路: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频率是50 Hz,则它每隔0。

02 s打一个点.(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错误!=错误!m/s=0.20 m/s.设A
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为了更加准确地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错误!(a1+a2+a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错误!=错误!m/s2≈0。

50 m/s2.
答案:(1)交流0.02(2)0.200。

50
9.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滑……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

5 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Δt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验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Δt,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Δ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推导说明.
解析:(1)电流是通过电键的通断控制的,电源只要能提供电压即可,直流、交流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A项错误;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以便第1个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能撞击到M上,使M与触头分开,释
放第2个球,B项正确;应测量小球未释放时小球的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C项错误;手动敲击M的同时小球开始下落,这时应开始计时,D项正确.
(2)由H=错误!g错误!2,得g=错误!=错误!
m/s2=9。

4 m/s2.
答案:(1)BD(2)9.4(3)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
(4)由H1=错误!g错误!2和H2=错误!g错误!2,可得g =错误!,因此可以消除Δt的影响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