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知识点,叫偏义复词。
这玩意儿有时候能把同学们搞得晕头转向,不过别怕,咱们一起来好好琢磨琢磨。
我记得之前有个学生,叫小李。
他平时学习挺努力,可一碰到偏义复词就犯迷糊。
有一次做文言文练习,文章里有一句“昼夜勤作息”,他愣是没搞明白“作息”这个词是偏义复词,重点在“作”,指劳作。
结果他理解成了白天黑夜勤奋地休息和劳作,整个意思就完全弄反了。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拿着卷子来问我,那一脸困惑的样子,至今我都还记得。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偏义复词。
简单来讲,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在特定的语境中,其中一个词的意义消失了,只保留了另一个词的意义。
比如说“忘路之远近”,这里的“远近”,重点在“远”,“近”的意思就被忽略了。
偏义复词在高考文言文里经常出现,要是搞不清楚,那可就要丢分啦。
像“死生,昼夜事也”,这里的“死生”其实偏指“死”;“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利害”偏指“害”。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偏义复词呢?这可得有点小技巧。
首先,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果整个语境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那很可能就是偏义复词。
比如说“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联系上下文就
能知道,这里说的是没有完整的裙子可以出门,重点在“出”,“入”的意思就不明显了,所以“出入”是偏义复词。
其次,还可以从词语的搭配和逻辑关系来判断。
像“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小溪走,忘记的肯定是路有多远,而不是路有多近,从逻辑上就能推断出“远近”偏指“远”。
咱们再来说说偏义复词的类型。
一种是意义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偏义复词,比如“国家”,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偏指“国”;还有“父兄”,在“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偏指“兄”。
另一种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构成偏义复词,像“存亡”,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偏指“亡”;“动静”,在“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偏指“动”。
了解了这些,咱们再通过一些例子来巩固巩固。
比如“缓急”在“冀缓急或可救助”中偏指“急”;“去来”在“去来江口守空船”中偏指“去”。
同学们,掌握偏义复词这个知识点,对于我们读懂高考文言文可是很有帮助的。
别像小李一开始那样迷糊啦,多练习,多总结,相信大家都能轻松应对!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小李吗?后来他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掌握了偏义复词的窍门,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所以呀,只要咱们用心,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加油吧,同学们,向着高考文言文的高分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