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次公中风治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次公中风治验
作者:聂红梅等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9期
口眼口呙斜,舌强言謇,偏瘫,多见于现代医学之脑血栓形成。
对此,章氏始终抓住“阴血不足,经络瘀滞”这一主要病理特点,提倡补血、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以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果。
并自拟方如下:全当归12g,牛膝12g,孺莶草12g,制首乌9g,枸杞子9g,白芍9g,川断9g,炙僵蚕9g,蝎尾1,8g,大活络丹1粒(入煎),竹沥60g。
另:常服海带汤,生西瓜子或菊花煎汤代茶。
章氏所创治中风的四方中可见其用药规律,其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用介贝类药重镇平肝,潜阳熄风,导血下行,如石决明、生龙牡等,是宗吴瑭“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理。
·用虫类药活血通络,搜风止痉,是取叶天士“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促其脑血管被损病灶吸收,如僵蚕、蝎尾等。
·用藤类药,活血通络以松散病根,如络石藤、桑枝等。
·善用滋阴补肾养肝药,以养肝肾阴血不足,促脑神经细胞恢复,如熟地、制首乌、全当归、枸杞子、怀牛膝。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中风偏废。
①营养疗法,前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②恢复神经之麻痹,古人有祛风之说。
此二者奏效皆缓。
今拟方如下:全当归12g,制首乌9g,牛膝12g,枸杞子9g,白芍9g,川断9g,炙僵蚕9g,蝎尾1.8g,竹沥60g(分冲)。
大活洛丹1粒(入煎)。
另:常服海带汤,生西瓜子或菊花煎汤代茶服。
此中风遗留偏废,多由肝肾阴血不足,不荣筋骨,内风袭络。
案中扼要指出其治法有二,颇切临床实际。
此方用首乌、杞子、全当归、白芍、牛膝、川断等以补肝肾,强筋骨,佐以虫药熄风通络。
生西瓜子能降压、利尿,并有软化血管之功。
海带亦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持续服用,确有效果。
例2患者,男,古今医籍以中风居杂病之首,以其变起仓猝,而施治不易也。
张伯龙氏根据《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说,创介类潜阳,导血下行之法,为治中风辟一新途径。
今师其法,为订常服之方。
拟方:全当归60g,明天麻60g,制首乌90g,潼白蒺藜各45g,川贝母45g,旱莲草45g,京赤芍45g,怀牛膝120g,女贞子90g,丹皮60g,煅石决明45g,藏红花24g,大熟地120g,淡昆布30g,杭白芍60g,稀莶草90g,木瓜60g,络石藤45g,嫩桑枝90g,炙僵蚕90g,蝎尾15g。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阿胶120g烊化,和蜜为丸,每服9g,早晚各服1次。
中风多由肝肾亏于下,气血并走于上,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而为眩晕头痛、耳鸣等症。
风阳之动,必挟痰火,窜阻经络,则见口眼口呙斜,舌喑不语,半身不遂。
故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例3患者,男,平素嗜酒,右额掣痛时作,2日前骤然口眼Ⅱ呙斜,左半身不遂。
此中风之候,现代所谓脑出血者是也。
所幸神志尚未完全模糊,语言亦不謇涩,表示脑出血范围尚无扩大蔓延,治疗得当,生命或可保全。
拟方:龙胆草1.5g,芦荟3g,丹皮9g,当归9g,草决明9g,川贝母9g,远志6g,蚤休9g,指迷茯苓丸15g(包煎),竹沥60g(分冲),牛膝12g。
二诊:中风古人有中脏、中腑、中经、中络之分。
中脏乃脑出血之弥漫不易吸收,危症也;中腑较中脏为轻,大致是脑部小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中经中络,局部机能失其作用而己。
患者平素嗜酒而面色潮红,血压亢进。
此番虽中而神志逐渐清楚,腿足之强硬也能屈伸,乃中腑之类也。
两足浮肿,血压高者,非心脏病即肾脏病,其脉细,属于心脏病居多。
但中风者之强心剂最宜审慎,质言之,强心而不增高血压者是也。
古方地黄饮子最为恰当。
拟方:生熟地各18g,远志肉6g,枸杞子9g,怀牛膝9g,当归12g,破故纸9g,炙甘草3g。
大便不通加竹沥60g(分冲),海带煨汤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