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1-09-24T08:32:15.0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1期作者:梁德君,吴云雪
[导读] 目的:探究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

梁德君,吴云雪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138000
摘要:目的:探究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噪声作业工人为对象,共1000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详细统计所有试验者一般资料,详细记录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对策。

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工龄、行业、企业规模者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不同,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不同企业属性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

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性噪声聋受到工作者年龄、工作者性别、工作者行业、工作者企业规模影响。

结论: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工作者年龄、工作者性别、工作者行业、工作者企业规模,需针对诱发因素制定科学管理方案,预防职业性噪声聋。

关键词:职业性噪声聋;危害因素;危害程度
前言:职业性噪声聋(ONID)属于一种因为环境的干扰而引起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功能持续受损的听力方面的疾病。

在临床中,噪声作业工人的主要症状为耳鸣及听力障碍等,一些病情比较严峻的噪声作业工人还会产生听力消失的症状。

在ONID发展之初,噪声作业工人会产生听觉疲劳症状,当噪声作业工人远离引起疾病的环境时,噪声作业工人的听觉疲劳症状能够明显缓解,与此同时,可达到听觉疲劳症状消失。

与此同时ONID不但会干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还会严重影响到噪声作业工人的心脏、消化系统等部位,除此之外,还会使噪声作业工人产生头痛、失眠等症状,因此,ONID会给噪声作业工人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对噪声作业工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及生活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

相关研究证明,工作环境中的噪音的分贝、噪音的干扰时间以及噪音的类型等是ONID对噪声作业工人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为了对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探究,本文将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1000例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目标,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详细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噪声作业工人为对象,共1000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无其它传染性疾病;认知正常;具有稳定的生命体征;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依从性差;资料不全。

1.2方法
详细统计所有试验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遗传史、职业史。

详细收集企业信息,包括企业规模、行业分析、属性等。

所有员工均实施职业健康检查,使用丹麦MADSENITERA纯音听力计,严格依照有关要求检定环境,双耳0.5-6.0kHz纯音听阈测试。

对于初检者,脱离噪音作业环境2天以上;对于复检者,脱离噪音作业环境7天以上。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判定标准如下所示:以《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为依据,判断如下:其一,有明确的职业性噪声接触史;其二,纯音测听检查2次及以上,均显示感音神经性聋改变特征;其三,排除遗传性聋、伪聋等。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试验者一般资料,详细记录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对策。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3.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噪声作业工人间的计数结果差异将以(xˉ±S)及百分数(%)进行表示,噪声作业工人例数以(n)代替,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当以P<0.05时表明本次探究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试验者一般资料分析
所有试验者中,男性561例,女性439例;年龄为21-54岁,平均值为(39.84±4.34)岁;工龄为2-19年,平均值为(9.38±1.21)年;企业规模:338例在中小型企业,662例在中大型企业;企业共370家;企业所属行业:171例家居制造业,162例橡胶塑料制造业,206例电器制造业,173例五金行业,269例汽车制造业,19例其他行业。

2.2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试验者中,24例发生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不同年龄、性别、工龄、行业、企业规模者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不同,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不同企业属性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

详见表1。

2.3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多因素分析
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性噪声聋受到工作者年龄、工作者性别、工作者行业、工作者企业规模影响。

详见表2。

3讨论
ONID是由于噪音长时间影响听觉器官引起的进行性缓慢的感音性耳聋。

ONID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疲劳症状会得到缓解,但长时间影响后想要快速恢复是非常难的,这样会引起感音神经性聋。

伴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不断延长,病情会越来越重,最后可能会对耳蜗造成损伤,从而触发语言听力障碍,造成无法逆转的神经病理损害,甚至可能造成一生失聪。

对噪声强度进行消除及控制,降低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刺激以及影响程度,是对噪声进行防治的关键途径。

因此,企业应配置隔音设备及消音设备,全面提高职业卫生培训强度,保障职工对防护用品进行正确使用,督促工作在第一时间对耳罩、耳塞等防护用品进行佩戴,减少噪音对听觉器官的损伤程度,与此同时,对工作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不同年龄、性别、工龄、行业、企业规模者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不同,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不同企业属性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比较,差异 P>0.05。

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性噪声聋受到工作者年龄、工作者性别、工作者行业、工作者企业规模影响。

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噪声作业员工中男性较多,且工作强度大,部分员工的个人防护工作不到位;随着年龄增长、工龄更长,职业性噪声聋发生概率增加;此外,在不同行业中,金属制造业的噪声更大,若防治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职业病。

针对职业性噪声聋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管理方案,详细如下:其一,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树立防治理念;其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促使生产水平提高;其三,工人应当树立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健康体检;其四,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人合法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企业需要将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工作切实落实并做好,对噪声危害因素的监护进行高度重视,保障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调岗、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林锦明,刘庆凤,刘建华,等.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4,30(3):300-301.
[2]李庆莲.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J].河北医学,2015(12):2087-2089.
[3]王云慈.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程度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8):1236-1237.
[4]朱蕊泉,黄丽丽,谢春姣,刘移民.自我管理模式对职业性噪声聋噪声作业工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36(04):312-314+327.
[5]刘岳文.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调查分析[J].名医,2018(05):40.
[6]陈献文,冯鸿义.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衔接问题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36(02):179-181.
[7]赖丽丽,郑倩玲,蔡品,温绿琴,龙秀荣,黄丽屏.职业性噪声聋噪声作业工人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关联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03):310-314.
[8]林芳,李全胜.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92-94.
[9]尹霞.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之友,2020,(10):124-125.
[10]尹仕伟,陆春花,周萍,等.南通市电焊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听力损失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5):604-608.
[11]彭艳,徐慧,边阳甫,等.杭州市某区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2):196-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