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 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1年版”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 、词典独立识字, 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 字3500个左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 学段目标与内容(一)识字与写字
• “2011年版”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020/4/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
学段目标与内容(一)阅读
• “实验稿”
• “实验稿”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 ,应以马
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 指导,总
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 借鉴各国
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
文教育的
沙龙国际 lsh
2020/4/3 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段内容在 “2011年版”被移至引言 中,上文已有分析,不 再赘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20/4/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总 目标
两种版本没有明显变化 。
2020/4/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 学段目标与内容(一)识字与写字
• “实验稿”
能熟练地使用 字典、词典独立 识字,会用多种 检字方法。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其中 3000个左右会写 。 2020/4/3
语言文字的运用, 包括生
活、工作和学习中
第一部分前言引文
• “实验稿”
•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 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 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 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 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 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 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 挥重要作用。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和审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
文内
文内涵
涵对人们精神领域 的影
响是深广的,学生 对语
文材料的反应又往 往是
对学生精神世界的 影响是
广泛而深刻,学生 对语文
材料的感受和理解
多元的。因此,应沙龙国际h又ttp://往www往 lsh 该重 2020/4/3
• “2011年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 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 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 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 利于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 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 主活
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 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 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
动中全面提高语文 素
养;是培养学生主
量的语
多读
文 2020/4/3 实践中掌握运用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实验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 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4/3
• “2011年版”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 求,以加强语文课 程内部诸多方面的 联系,加强与其他 课程以及与生活的 联系,促进学生语 文素养全面协调地 发展。
第一部分前言三、课程设计思路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
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 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 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
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 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 该积极提倡。
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 于创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实验稿”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 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 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 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 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 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 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
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的,应尽可能够满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
足不同地区、不同 区、不同学校、不同
学校、不同学生的 学生的需求,确立适
需求,并能够根据 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实验稿”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 提高
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
情趣,使他们逐步 形成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
格,促进德、智、 体、 2020/4/3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 优秀
文化的熏陶感染, 促进
学生和谐发展,使 他们
• “实验稿”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 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 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 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 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
课程,
习运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 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会无处

不在,无时不有。 程,学习资源和实
因而,
践机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 会无处不在,无时
直接接
不有。
触语文材料,在大 因而,应该让学生
欣赏文学作品,有 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 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对作品 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
2020/4/3
验。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实验稿”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 的课
程,应着重培养学 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 培养
这种能力的主要途 径也 2020/4/3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 程,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 的主要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 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 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 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 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 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 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 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 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语文素养。
2020/4/3
沙龙国际 lsh
第一部分前言引文
• “实验稿”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 且能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 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三、课程设计思路
• “实验稿”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 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三、课程设计思路
• “实验稿”
课程标准还提 出了“综合性学 习”的要求,以 加强语文课程与 其他课程、与生 活的联系,促进 学生听说读写等 语文能力的整体
第一部分前言二、课程基本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实验稿”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 值取
向,同时也应尊重 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独 特体
• “2011年版”
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 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 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 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 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
够造就现代化社 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
会所
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
需的一代新人发 挥重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 育中的重要地位。
要作用。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引文
•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 有自己的心得,能提 出自己的看法,并能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 学段目标与内容(一)阅读
• “实验稿”
• “2011年版”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 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 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 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 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 的语言。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 上,理清思路,理 解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 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020/4/3
• “2011年版”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 分析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 用。
社会的需要不断自 标,开发与之相适应
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 代2020/社4/3 会信息化的进
的课程资源,形成相 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 沙龙国际 lsh
第一部分前言三、课程设计思路
• “实验稿”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 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 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 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 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原文在前言引文最后一段)
• “2011年版”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 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 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 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 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 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 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2011年版”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 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 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 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 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 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 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 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3年版”与“实验稿” 比较研究
2020/4/3
第一部分前言引文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 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在“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 地位”中)
2020/4/3
• “2011年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
重要的
交际工具和信息载 体,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