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本文主要探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教学的一般规律来带领学生欣赏音乐,并且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去体验。
使他们明白,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让学生能真正的听懂音乐,达到音乐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如何欣赏音乐音乐审美实际上有三个过程:创作,表演,欣赏。
作曲家将一个作品创作出来,经过演奏家的表演,最后给观众来欣赏。
音乐欣赏是一种再创造,而鉴赏则是在欣赏的情感体验中再次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评价。
在欣赏过程中,人们对音乐本身得到一种认识,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
音乐欣赏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主观色彩,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
1•遵循学生欣赏心理的一般规律
当最初接触一个作品时,往往是先用耳朵去听,去感受音符和旋律带来的,他们能够理解的信息,然后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发生碰撞,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情感来诠释这个作品。
例如在欣赏肖邦的《c 小调练习曲》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他们对作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作品的演奏速度和音阶的快速跑动而做出评价,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作品情感的内在含义。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这首钢琴练习曲左手从上“飞流而下”的快速音阶跑动和右手强有力的柱式和弦分别代表着什么,即使了解到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却无法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生碰撞。
此时,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就要非常的细致,从钢琴演奏法到作曲家赋予作品的战斗激情和胜利期望。
这样一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便完全上升了一个层次。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
音乐作品有很多种形式,但它们都是由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复调等基本语言要素组成。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说:“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如果教
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音乐教育具有这样强的审美教育功能,当然与音乐语言自身美的特殊行分不开的。
就拿旋律来说,作为音乐的灵魂,
是表现音乐情感形象的关键,对他的体验也非常的重要。
不同的旋律所表现出的音乐情感会截然不同,他的变化会引起情绪上的很大的变化:旋律的走向不一样所表达的情绪就不一样,如旋律平稳则一般心情较平静,旋律上行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旋律的起伏不一样也会使生理和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也不一样。
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旋律练习,感受各种各样的旋律风格体会他们所带来的变化,并理解他们是如何来表现音乐,以便更好的理解音乐。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程度和音乐知识的积累都是不同的。
有的对音乐非常喜欢是个乐迷,;有的对音乐的爱好仅仅停留在哼唱几句流行歌曲的水平上。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非常的注意这点。
实际上通俗音乐中也不乏有好的优秀的作品。
无论是通俗还是高雅,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有教育意义的就是好的值得推广的,关键是怎么样摆脱浅显的通俗音乐的理解方式,进入更高境界的欣赏。
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增加学生欣赏的信心和好奇心。
教师可适当地找一些与流行元素相融合的音乐表现形作为铺垫。
例如在欣赏到歌剧艺术时,找到一些非常有名的咏叹调或者学生比较熟悉的著名歌唱家所演唱的视频,让学生们在欣赏到大师的风采之余徜徉在美妙的音乐海洋中。
又例如:引用电影《第五元素》中那段外星人所演唱的咏叹调,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了解到音乐的魅力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1、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面摘抄一段北京八十中学,高一年级六班学生——宋雪,
在一年音乐欣赏课结束后所写下的个人体会:“ 音乐欣赏课给了我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
音乐知识,但说实话,使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传奇的音乐创作经历和脍炙人口的名曲,而是我沉浸在每部乐曲中时那难以名状的感觉,那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心灵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又仿佛是一次次母女般的交谈,那么亲切,那么真实,你尽可以倾吐所有
的烦恼和不快,你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劝慰和开导甚至超出你所预计的。
提起音乐,我总觉得有很多心得,很多感触,但实在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但我将永远不变那颗——爱乐心。
”这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个人的情感与音乐相融合被吸收化作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
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获得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的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呢?我总结
了以下几点方式: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
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或者多找一些作品的现场演奏版和MV 等等,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来了解作品。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适当的讲解一些音乐常识,例如不同乐器的表现力和特点、音乐的表情术语的运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风格等。
2).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
记得一次公开课,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其中《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是重点内容。
在教师简单地对
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容进行讲解后,开始欣赏作品。
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翻滚、跳跃。
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
在欣赏过后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鬼子恶劣行径的痛斥;对妇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对保卫家园的迫切希望与必胜的信心……
3).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
”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
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教育,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
例如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的《我的太阳》、《饮酒歌》等。
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
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
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以上的一些问题都是我对于音乐欣赏及其情感体验的一点认识,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
像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学生能否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就要看学生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他们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有所体验了。
教师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和带领真正学生神圣的音乐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