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根本是读书 ——读《语文的文化品格》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的根本是读书——读《语文的文化品
格》有感
今天从两个方面来谈谈阅读。
一是为何阅读
我觉得首先是为了修身、提高自己的修养。
从老师这个身份来说,文化既能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又能改善自己的说话方式、思维定向、生命状态、心灵境界以及幸福指数。
我们要读好书,尤其是要读经典,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书。
读书读多了,你的气质就会得到提高。
不论在对人、还是待事上,你不会应强加上一些东西,使人不舒服,而且还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保持一个平常心,来接人待物。
“不迁怒,不贰过。
”不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无缘无故的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会犯过去同样的错误。
其次,给你更多的智慧。
知识、智商和智慧是不一样的,知识,它更多关注的是事物。
智商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是先天的。
智慧则是反观人生。
知识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智商高,而高智商的人也不一定拥有高智慧。
智慧实际是心性之光的呈现。
智慧是教不来的,往往生于顿悟之间。
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当你智商和知识碰撞对时,相结合是,你的智慧就产生。
智慧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但慈悲心会使智慧反力无边。
最后,丰富语言。
多读,读背,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自己的一个追求境界。
你自然能“取乎法上”。
中国有句古话是:知识改变命运。
一是给你财富,二是给你智慧。
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掌握授人以渔。
二是如何阅读
明理。
其实能让你快乐的只有你自己,别在乎太多,多讨好一下自己。
当你把自己做好时,一切都好了。
要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就要和智者对话,探知智者的心性,打造自己的平静。
读书有四法:第一个是,诵读。
不仅要读,更要反复的读,直至熟读成诵。
当你会背时,好的东西才能走进你的心里,与你的心灵达成共鸣。
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深处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是精读,精读的第一要义是细读,细细的揣摩文本。
课堂上不只是老师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更是学生和自己心灵的对话。
第二要义是“把书读厚”。
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别人读这本书是的感受;了解作者的更多作品;读其他作者有关类型的书。
第三要义是“把书读薄”。
读出书的真谛。
例如:《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我们最后要明白三个道理:诚信的弦歌、情义的骊歌、生命的挽歌。
第三个是博览,你觉得好的,你感兴趣的,都可以读。
第四个是浏览,学会粗略的读,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读书,并非能锦绣前程,功成名就。
但可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温文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