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二中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二中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恩格斯指出:“可是,当我们写这个《宣言》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下列项中,对材料内容解读恰当的是
①《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社会主义者”包括欧文、傅立叶
③《宣言》即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④国际工人协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宣言》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2.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

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

隋代官仓的设置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3.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

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4.如图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振华织造厂的服装广告。

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人们对服饰的款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B.一些民族工商业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C.电话已经成为商业广告的营销策略之一D..民族工业已经彻底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
5.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

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

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

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
A.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
B.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C.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6.据《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是
A.中书省B.西藏地区C.辽阳行省D.岭北行省
7.我国古代某瓷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

后周世宗也曾赋诗赞美“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他们赞美的是
A.大邑白瓷B.越窑青瓷C.铜官窑釉下彩绘D.明清珐琅彩
8.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他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

”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9.“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天演、物竞、天择、淘汰、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最流行的字眼。

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的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家中子弟取名。

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众崇信“进化论”思想
B.革命派通过媒介广泛宣传
C.民族危机下国人思想启蒙
D.深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
10.《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
12.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

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

这些做法
A.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救灾制度的建设,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唐以前并没有固定的蠲免标准,唐以后规定趋于详细唐时救济区域多在京师,而对于偏远的岭南一带所占比例甚少,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

道光年间,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救灾制度。

比如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

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很大程度上补充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

——摘编自李军《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
材料二在英国减灾救灾机制中,首相是减灾救灾管理体制的最高行政官,而协调和决策的最高机构为内阁紧急应变小组。

在政府减灾救灾中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技励多部门参与和协作。

英国的新闻媒体非常发达,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在灾害信息传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事务上的合作,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它们可以广泛动员政府财政体系之外的社会公益资源来向危机受害者提供援助,有效弥补政府的资源短缺。

——摘编自孔新峰《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措施。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救灾制度建设上与中国古代的共同特点。

概述二者在国家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14.(20分)材料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

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曾经四次主持治河工作。

潘季驯四次治河将近二十余年,增筑堤防,设置专员,修建水闸,以至于木石舂埽,他都处理周详,因此积劳成疾。

他依据治河的经验,反复研考,写成《宸断两河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治河理论。

明代治河诸臣任职时间之长无出其右者,特别是束水攻沙论的提出,对明代以后的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后因上疏明神宗,“治居正狱太急”,被劾以党庇张居正,落职为民。

——据《潘季驯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潘季驯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季驯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B
【解析】
根据材料“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等,可知《宣言》是指《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正确;欧文和傅里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②正确;《共产党宣言》创作于1848年,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③正确;它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④排除。

综上所述,故选B,排除ACD。

故选B。

2、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如“广通仓、常平仓”的设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B正确;粮仓的设置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新突破,A错误;C、D与材料无关。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

据所学可知从王权到民权的转移始于颁布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故选C。

AB选项的15、16世纪当时还没有出现王权到民权的转移,D选项的18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王权到民权的转变,所以不符合题意。

【详解】
4、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始终未摆脱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资本与技术依赖,故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图片中“原料、式样、颜色、尺码”等信息反映人们对服饰的款式、质量要求较高,“振华”表明民族工商业者的强国爱国意识,服装广告底部留有电话信息表明电话已成为商业广告的营销手段,故ABC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5、C
【解析】
材料“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而且总统的许多权力都受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制约,说明法国实际上没有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故排除A项;法国构建的并不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体,所以并不是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项;根据“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知在法国政体中议会地位较高,说明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故选C项;题意论述了法国政体的特点,没有体现法国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

6、B
【解析】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于公元7~9世纪时建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政权名,故由材料“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可知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故B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均为元朝名称,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根据“远山晚翠”、“雨过天晴云破处”可知该瓷器的颜色是青色,故选B项,排除A项;铜官窑釉下彩绘和明清珐琅彩属于彩瓷,不是青瓷,排除CD项。

故选B。

8、D
【解析】
材料是改革开放后,关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情景的描述,说明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故选D;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实现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农村基层选举和政府机构无关,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直接选举全面展开,排除B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他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联系所学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成就分析解答。

9、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成为最流行的字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竞天择之理”属于进化论思想,这说明当时中国民众崇信“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不是革命派,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进化论思想得到传播以图救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进化论思想属于西方思想理论,严复介绍进化论思想,显然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严氏书出……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学生应该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不是革命派,再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注意逆向思维。

10、C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武王”可以获取信息为周朝,“封黄帝之后”反映的信息是分封制;结合所学,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对同姓和婚姻关系、功臣、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进行分封,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项排除;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B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排除。

11、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因而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错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朝时期,故排除;C答案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答案错误,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12、A
【解析】
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A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我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问题,排除D。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措施:蠲免税赋;设置义仓,社仓制度;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民捐献。

原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的传入。

(2)特点: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方式多样化;注重部门协作。

价值:立足国情,注重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与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的协作;为后世救灾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解析】
(1)措施:依据材料一“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户捐献”等信息可以得出蠲免税赋;设置义仓,社仓制度;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鼓励民间富民捐献。

原因:依据材料一“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可以得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的传入。

(2)特点:依据材料一“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依据材料二“在政府减灾救灾中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鼓励多部门参与和协作”、“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事务上的合作”可以看出都注重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方式多样化;注重部门协作。

价值: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从立足国情,注重发挥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与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的协作;为后世救灾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等方面分析。

14、(1)主要事迹:治理黄河,总结治河理论,提出束水攻沙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对古代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2)精神:关注国计民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勤于研究,善于总结;刚正不阿,仗义执言。

【解析】
(1)主要事迹:根据“潘季驯曾经四次主持治河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治河理论”得出治理黄河,总结治河理论;根据“束水攻沙论的提出”得出提出束水攻沙论;根据“对明代以后的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得出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对古代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2)精神:根据“潘季驯曾经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得出关注国计民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潘季驯四次治河将近二十余年”得出不屈不挠,锲而不舍;根据“反复研考,写成《宸断两河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得出勤于研究,善于总结;根据“被劾以党庇张居正,落职为民”得出刚正不阿,仗义执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