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主栽冬小麦品种春性强弱的分类研究

合集下载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亩总茎蘖数
>120万
90~120万
60~90万
<60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拔节期
单株次生根

>10条
7~10条
<7条单株分蘖数—来自4~6个3~4个
<3个
亩总茎蘖数

85~115万
55~8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叶片披长,叶色浓绿,蘖弱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河北省冬小麦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时期
项目
旺苗
壮苗
弱苗(三类苗)
一类苗
二类苗
越冬期
主茎叶龄
≥6.5
5~6.5
4~5
<4
单株次生根

>4条
2~4条
<2条
单株分蘖数

3~5个
2~3个
<2个
亩总茎蘖数
>100万
70~100万
50~70万
<50万
长势长相
叶色浓绿
叶色绿,蘖壮
叶色绿
叶色浅绿,蘖弱
返青期
单株次生根

>4.5条
叶片短小,叶色浅绿,蘖弱
穗期
亩穗数

>45万
38~45万
<38万
2.5~4.5条
<2.5条
单株分蘖数

3.2~5.2个
2.2~3.2个
<2.2个
亩总茎蘖数
>105万
75~105万
55~75万
<55万
长势长相
冻害轻于2级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3级冻害时
或冬前壮、旺苗发生4级冻害时

小麦分析报告

小麦分析报告
出苗整齐
田间管理:及 时除草、防病、 治虫,保证小
麦正常生长
小麦的田间管理策略
灌溉: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进行合理灌溉,保证水分充足。 施肥:根据小麦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 除草:定期除草,防止杂草与小麦争抢养分。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小麦病虫害,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小麦粉加工:制作面包、面条、饼干等 麦麸和胚芽加工:制作膳食纤维、麦麸饮料等 胚乳加工:制作白面粉、饼干等 麦胚加工:制作麦胚油、麦胚蛋白等
小麦在其他领域的利用
饲料加工
酿造工业
食品加工
造纸工业
小麦的市场行情与趋势分 析
章节副标题
小麦的市场行情概述
小麦的供需情况 小麦的价格走势 小麦的进出口情况 小麦的市场前景预测
小麦品质和品种
小麦市场价格和 销售情况
小麦种植技术和 未来发展趋势
对未来小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 响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小麦品 质的提升
市场需求变化对小麦种植 结构的影响
政策法规对小麦产业发展 的推动作用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生长周期较长,耐寒性较强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生长周期较短,耐寒性较弱 硬粒小麦:颗粒较硬,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制作面包等食品 软粒小麦:颗粒较软,蛋白质含量较低,适合制作饼干等食品 糯小麦:淀粉含量较高,适合制作汤圆等食品
小麦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根据播种季节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特点: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量高 品种:根据用途和品质特点分为不同品种 种植技术:包括选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水分:生长期 间需要充足的 水分,适宜的 降水量为400-

院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开展小麦春季生产调研 信息来源:科技处 随着

院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开展小麦春季生产调研 信息来源:科技处 随着

院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开展小麦春季生产调研信息来源:科技处随着我省冬小麦已进入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

近日,院专家服务团组织小麦专业组专家对我省小麦主产区的冀中南和黑龙港麦区冬小麦苗情、土壤墒情进行了生产调研,调研范围涉及藁城、宁晋、正定、辛集、馆陶、永年、高阳、深州、武强、景县等15个县。

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14年冀中南麦区和黑龙港麦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

技术建议经院领导批准已上报省政府,并通报给相关媒体。

附:2014年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建议2014年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建议目前,我省冬小麦已进入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

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冀中南和黑龙港麦区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2014年冀中南麦区和黑龙港麦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如下:一、冀中南麦区小麦生长情况及春季管理关键技术(一)苗情及墒情分析本区去年小麦播期适宜,播后至越冬前光温充足、有利于冬前壮苗培育,一、二类麦田占主体。

但去年11月气温明显偏高,小麦冬前发育较快,群体偏大,部分播期偏早的地区苗情偏旺。

播后至今降水比常年偏少,邯郸、邢台地区2014年2月5-7日的降雪过程对土壤补墒作用明显,石家庄及以北地区降水量小,土壤墒情较差。

由于今年苗情普遍较好,群体偏大,适度干旱对调控小麦群体发育有积极作用,不宜提早进行水肥管理。

建议结合墒情苗情,进行分类管理。

(二)管理关键技术1.水肥管理技术(1)一类麦田。

主要包括南部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其他地区已灌冻水的麦田以及部分虽未浇冻水,但整地质量高,土壤保墒能力强的麦田。

这类麦田目前墒情较好,起身期不应急于浇水, 在拔节初期进行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全部追肥可以一次追施,约为每亩15~18公斤尿素。

(2)二类麦田。

主要包括未浇冻水、整地播种质量一般的大部分麦田。

这类麦田目前墒情较差,要抓紧时机及早管理,水肥管理时间提早到起身期,确保拔节前完成。

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公斤。

冀中南小麦繁供种现状和提高质量的对策

冀中南小麦繁供种现状和提高质量的对策

以上 地 块 主要 有 : 石新 8 8 石 麦 l 2、 5号 、 济麦 2 2号 、 石
新 7 3衡 观 3 、 优 2 1 、 3、 5藁 0 8 良星 9 、 9 良星 6 、 麦 1 6石 8 等 , 些 品种 表 现 为早 熟 、 质 、 这 优 高产 、 抗逆 性 强 、 应 适
1 现 状
11 大 田用 种 . 近年 来 . 区小 麦生 产用 种 中等 肥 力 该
等 均 不 完 全 一 致 。 如不 根 据 这 些 特 点 , 高 、 、 对 中 低
肥 品 种 进 行 合 理 搭 配 . 准 示 范 推 广 . 不 能 充 分 精 将 发 挥 品种 自身 产 量 潜 力 . 至 遇 不 利 年 份 将 造 成 不 甚
太 行 山山 前 平 原 . 季 节 性 多 风 地 域 . 麦 生 产 应 用 为 小
面 积 1 3万 h . 占粮 食 总产 的 5 %。近 年来 , 过 3 mz约 0 通 新 优 品种 和 栽培 技 术 的应 用 . 麦产 量 和 质量 都 有 了 小
显 著提 高 。改 革开 发 以来 , 随着 市场经 济 的深入 发 展 . 农 村耕 地 多 年实 行 家庭 承 包 责任 制 . 麦 生产 由集 中 小
转 变 为分 散 . 麦 繁供 种体 系建 设极 不 适 应这 一 变 革 小
需 求 , 户 自选 、 农 自留 、 自用 种子 现象 十分 严重 。加 之

些 地方 的农 民多 年 没有 去 杂保 纯 的 习惯 . 不 想 在 也
品种 秸 秆 普遍 韧性 差 . 大 风 天 气 易 发 生倒 伏 乏 遇 缺
旱地 适宜 推广 的优 良品种 2 品种 布局 不 尽合 理 就一 个 市或 一个 县来 说 . . 2 虽 然 自然 条 件 基 本 相 同 , 土 质 、 肥 条 件 、 茬 作 物 但 水 前

调研报告:北方冬小麦春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北方冬小麦春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北方冬小麦春管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冬前小麦长势特点(一)播前土壤湿度大,播期推迟,苗情复杂。

由于去秋降雨造成土壤湿度大,小麦播种持续时间长,抢时播种面积大,且整地质量参差不齐,造成苗情比较复杂。

主体麦田集中在10月15-25日播种,冬前2叶1心至3叶1心的麦田占比近58%,主要分布在定州、保定、石家庄、辛集,以及邯郸、邢台、衡水的部分地区;霜降至10月31日前播种的地块,小麦1叶1心至2 叶1心越冬;11月1日至7日播种的地块冬前出苗形成“一根针”,之后播种的麦田多数未能在冬前出苗,成为“土里捂”。

据农情调查,全省冬小麦出苗面积为3237.8万亩,“土里捂”麦田123万亩。

(二)小麦苗龄偏小,总体偏弱,基本苗增加,有力缓解了小麦群体小的状况。

据农技部门近日调查,由于底墒充足,全省主体麦田越冬期平均单株茎蘖数1.1个、次生根0.9条、亩总茎蘖数36.1万、亩3叶大蘖数32.8万。

播期延迟后普遍加大了播种量,使平均基本苗较为充足。

冬前全省以三类麦田为主体,占比约66%。

二、春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晚播麦田比例较大,出苗时间长,群体偏小,苗小根浅,苗情较弱。

整地质量差的地块表墒不足,造成春季促弱转壮难度增加。

二是秋季土壤湿度大,利于病虫害发生。

晚播地块因抢播抢种,未能及时开展杂草秋治,病虫草害监测防控任务加重。

三是去年冬前苗情普遍偏弱,“拉尼娜”现象已形成,2022 年1-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

部分麦田越冬冻害风险高,早春季霜冻害风险加大。

三、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建议针对今年我省麦田群体小、个体差,总体苗情复杂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强调田间管理拉长战线,重点落实分类管理,突出“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控结合、促弱转壮,防灾减灾、科学肥水”的技术主线。

从群体、个体入手做好“两保”,从生根、生长、转化入手做好“三促”,从防冻(寒)害、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草入手做好“四防”,确保促增产、保稳产、少减产。

冬小麦不同品种倒春寒抗性差异鉴定分析

冬小麦不同品种倒春寒抗性差异鉴定分析
2 . X i a n g f e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i n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X i a n g f e n 0 4 1 5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wi n t e r wh e a t d i s t r i c t o f s o u t h e n r S h a n x i , w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 J i ma i 3 2 5 , L i a n g x i n g 9 9 , e t e . w e r e u s e d a s e x p e i r me n t a l

要: 在晋南冬麦 区, 以冀麦 3 2 5 、 良星 9 9等小麦 品种为试 验材料 , 采用 同一基 因型不同播期和不 同基因型同一
播期就倒春寒对小麦品种 的冻害影响进行 了研究 。结果表 明, 在同一播期情 况下 , 倒春寒对不同基因型品种造成 的影 响差别很 大 , 鉴定 出一些极端耐和不耐倒 春寒的基因型材料 , 以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 ; 在 同一基 因型不 同 播期情况下 , 随着播期 的推迟 , 单株鲜质量越来越低 , 麦苗对倒 春寒 的抗性也越来越差 , 培育冬前壮苗是提高小麦 抗御倒春寒的有效方法 ; 冬小麦 不同基 因型间的耐倒 春寒性与其抽穗期的迟早不存在明显的相关 陛。 试验还对倒 春寒造成 的冻害程度的记 载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 , 并提出了小麦抗倒春寒性 的记载方法。
H U A N G L i b o , WA N G Q u a n l i a n g 2 , S H A N J i e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W h e a t , S h a n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L i n f e n 0 4 1 0 0 0 , C h i n a ;

冀中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差异及地域和气候因子效应

冀中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差异及地域和气候因子效应
维普资讯

暑 T -
H R O L' A IU I UR E D R IS H∞ O ¨L- II
华 北 农 学 报 ・ 0 6。 1 增 刊 ) 2 — 8 20 2 ( : 32
冀 中南 强筋 小 麦 品种 品质 性 状 稳定 性 差 异 及 地 域 和 气 候 因子效 应
影响 。结果表 明, 参试小麦品种蛋 白质含量 和稳定 时间均达 到强筋 麦标 准, 吸水率 和湿面筋部 分达 标 , 而沉降值 均偏 低 。地点间品质性状稳定性顺序 是吸水率 >蛋 白质含 量 >湿面筋 >沉降值 >形成 时间和稳 定 时间。不 同品种 不同 品质性状 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 , 以藁 9 1 品质性状 和品质稳定性较 好。蛋 白质 、 面筋含量 和吸 水率 随纬度 降低 45是 湿 而降低 , 降值 、 沉 形成时间和稳定 时间则 相反。说 明河北南 部较 中部 更适宜 强筋小麦 种植 。开 花至 成熟期 间平 均最 高气温与形成 时间和稳定时间正相关 , 与蛋 白质 , 沉降值 、 面筋负相关 ; 湿 日照 时数和蛋 白质 含量显著 正相 关 , 形成 与 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负相关 ; 降水量与沉 降值显著 正相关 。因此, 灌浆期相对较低气 温 、 短 日照时数 和较多降水有 较 利于 品质性状 的综合提高。沉 降值和稳 定时间是改善强筋小麦品质 的主要限制性状 , 是育 种和 栽培上应 进一步研究
i i aid c n iea l tt y me v re o sd rby.Th t i t fq ai h rceso u t as,o ih Ga 9 1 h we e ta d mo tsa l e sa l yo u t c aa tr fc l v r b i l y i fwhc o 4 5s o db s n s t e, b

2018-2019年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2018-2019年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2018-2019年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肖轶娆 景东林(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邢台054000)摘要:2018-2019年度开展了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通过观察展示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冀中南地区筛选出适合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衡观35、邢麦13号、邯麦13、中麦5051、邢麦7号、冀麦418、济麦22产量较高,经济性状好,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冬小麦;展示;产量;生育期冀中南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以东,属山前平原。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河北省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基地。

品种展示主要从品种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鉴定品种的优劣[1]。

为了筛选出适合冀中南地区种植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冬小麦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8-2019年9月开展了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均是近几年通过国家和河北省审定的冬小麦品种,有衡观35、石麦15、邯麦13、冀麦418、邢麦7号、中麦5051、衡1589、鲁研373、邢麦13号、衡4399(CK )、济麦2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南和县闫里村金沙河小麦基地,地面平整,土质、前茬一致,地力均匀,排灌方便,中上等肥力水平,光照充足,田间无阴蔽,四周设保护行。

统一田间试验设计(同一组品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87.8m 、宽7.6m ,种植行数44行,行距16.5cm ,小区面积667.28m 2,重复1次。

1.3 田间管理 2018年10月15日开始播种,播量均匀,小区播种量12.5kg 。

每667m 2施奥特尔复合肥50kg (含量18-22-7)、有机肥50kg ;次年春季小麦拔节期撒施肥尔得复合肥(30-0-5)30kg 。

2018年11月中旬喷施氟唑磺隆防治看麦娘和雀麦等禾本科杂草。

2019年3月中旬喷施二甲双氟防治播娘蒿、荠菜、灰菜等阔叶杂草。

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巧[精华]

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巧[精华]

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冬小麦产量潜力冀中山前平原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太阳辐射能大约为59.259千卡/平方厘米,据国家级专家测算,在这样的光热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潜力为:872.3~959.6公斤/亩。

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亩产787.7公斤(2009年,山东)。

河北高产记录:667.89公斤/亩(2009年,栾城县)。

藁城市小麦高产记录:亩产657.37公斤/亩(2009年,宜安村)。

目前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多、乱、杂,布局不合理;二是种植形式陈旧,行距配置不科学;三是播种量不准确,不利于达到理想的群体动态结构;四是施肥种类配比不合理,肥料效应发挥不好;五是浇水时期把握不准,水分利用效率低,甚至引起倒伏或其它损失;六是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不配套,做不到全程兼顾综合防治,用药偏多而防治效果差。

主要配套技术主要包括:①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搞好种子处理;②改革种植形式,提高光、热、水、肥资源利用率;③掌握适宜播种期,确定合理播种量;④根据地力基础,实行配方施肥;⑤运用综合措施,提高播种质量;⑥杂草秋治,酌情浇好封冻水;⑦春季控水,控旺防倒,综合防治病、虫、草害;⑧拔节期合理施肥,促进穗大粒多;⑨扬花灌浆期搞好“一喷综防”,浇足灌浆水,除虫防病,促进灌浆,争取粒重;⑩后期控水,保根防倒等配套技术的综合运用。

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搞好种子处理种植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和基础。

在选用品种时,一定要认清正规的农业部门或种子部门所推荐的品种,不要自作主张或听从小商小贩宣传而购买假冒伪劣种子。

家中自留种子,由于未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提纯复壮,种性将逐渐退化,不宜常年自留自用,最多2~3年应换新品种。

从近年来的育种进展情况和试验示范结果看,适宜于我市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藁优2018、石新828、良星99、良星66、济麦22、石麦18、石优17等高产优质良种。

选购优种后要搞好种子处理。

一是选择晴天在席片或包布上晒种1~2天,不要在水泥地面或沥青路面上直接晒种,以免影响发芽出苗率。

冀中南冬小麦玉米耕地地力专项分析报告

冀中南冬小麦玉米耕地地力专项分析报告

冀中南冬小麦玉米耕地地力专项分析报告小麦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是全国主要种植基地之一。

2019年,河北省小麦(含冬小麦、春小麦)播种面积3483.75万亩,单产419.83公斤/亩,总产14625700吨;玉米播种面积5112.3万亩,单产388.6公斤/亩,总产19866398吨。

小麦玉米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位。

河北省冀中南平原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耕地平整、土壤肥沃,小麦玉米种植成规模,管理水平高,小麦产量占全省总产的93.4%,玉米占全省的90.6%,抓住了冀中南平原区域的小麦玉米生产,就抓住了全省小麦玉米生产,就会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做出重要贡献。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事关国家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耕地质量发生巨大变化,得到显著提升。

本报告深入挖掘2019年全省耕地质量100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数据,对冀中南平原地区小麦472个监测点、玉米547个监测点,专项分析耕地地力、产量、肥料效应等内容,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以期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支撑。

本报告中的冀中南平原地区(见图1)是指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区,区域面积814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冀中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按其生态气候类型将其分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三个部分。

图1 冀中南平原生态区分布一、产量、施肥量与土壤肥力现状(一)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1.小麦玉米产量现状。

分析2019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平均产量分别可达481.0公斤/亩和579.4 公斤/亩,玉米产量高于小麦。

此数据略高于统计数据,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监测点均设置在基本农田上,土壤肥力较高;二是监测地块经营者经常接触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耕地管理水平较高。

在冀中南三个地区中,低平原和山前平原两个区域玉米产量相差不大,分别为585.8公斤/亩和587.6公斤/亩。

滨海平原玉米产量最低,为496.4公斤/亩,达到其他两个区域的84.7%和84.5%。

今春小麦幼苗偏弱分类适时管理很重要

今春小麦幼苗偏弱分类适时管理很重要

今春小麦幼苗偏弱分类适时管理很重要我国冬小麦产区,由于去冬寒潮来的早、发生次数多、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导致大部分麦田,特别是晚播的群体生长量不足,个体生长偏弱。

据笔者和有关人员2月上旬调查:一、二类苗面积比常年减少两成以上,三类苗面积比常年大幅增加,有的地块越冬死苗率高达39%。

不少地块幼苗瘦弱,叶片细长,叶色淡黄,分蘖少,根系少、根系入土浅。

据预报,今年小麦返青后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很大,这对小麦来说势必是雪上加霜。

麦田春季管的时间性强,各项管理必须在3月底前到位,如贻误早春时机,后期措施就很难弥补,必将严重影响今年小麦丰产。

针对当前幼苗弱,和小麦“生育时间长,调节能力强,回旋余地大”的特点,当气温稳定在3℃时,就要分类进行田间管理,为今年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科学浇水施肥小麦经过漫长的冬季,幼苗枯萎较重,体内养分消耗较多,返青后需要较多的水分、养分,特别是水肥不足的弱苗麦田,更应适时浇水、施肥,以增加和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春季小麦对不同土壤所要求的适宜含水量不同:沙土为15%-17%,壤土为17%-20%,粘土为20%-22%。

对弱苗和旺苗,在返青期宜适当晚浇水,应在5厘米地温稳定在5℃时浇水。

“一根针”麦田,如果干旱不严重时,返青期不宜浇水。

应先浇旱情重的地块,后浇旱情轻的地块;先浇渗透性好的沙壤土地,后浇渗透性差的黑粘土地。

每亩水量以20-30立方米为宜。

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喷灌,喷灌既可以节约用水,又能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影响根系生长。

小麦返青后至起身拔节期,要结合浇水适时追肥,做到水肥“齐攻”。

对于田间群体较小、个体较弱的麦田,要在返青期及时追施氮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幼苗健壮生长;一般麦田,每亩追施碳铵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再加硫酸钾5公斤;高产田、旺苗田,不宜追返青肥,改为追拔节肥;对无水浇条件的旱田,要抓住土壤“返浆期”追肥,以借化冻水分下渗的有利时机,使化肥进入土壤耕层内,起到“以水带肥”的作用,效果良好。

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品种春性鉴定研究

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品种春性鉴定研究

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品种春性鉴定研究李月华;刘强;李辉利;李中建;侯大山;冯立辉;李娟茹;左秀丽;张建【摘要】该鉴定试验以农业部《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为依据,结合3因素(苗穗期、基穗率、穗粒数)聚类分析结果,对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的17个品种进行了春性鉴定.鉴定结果:春性品种有邯生730、衡11-6021;弱春性品种有龙华808、金禾12-089、轮选329、邢麦16;半冬性品种有石12-4117(近弱春性)、中信麦99、农艺麦2号、D11491、WF2号、乐土808、Jun-12、JF69、石11-4195、众信8678;冬性品种有曲麦26.【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冀中南;小麦;春性鉴定【作者】李月华;刘强;李辉利;李中建;侯大山;冯立辉;李娟茹;左秀丽;张建【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赵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赵县051530;赵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赵县051530;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抗寒性与冬春性是小麦品种的2种特性,春化与抗寒反应受不同基因控制[1-3],而控制两者的基因紧密连锁。

小麦的抗寒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且抗寒性基因是一种诱发基因,只有在低温及短日照的诱导下,才能表现为抗寒性[4-6];品种在最适春化条件下抗寒性最强,春化锻炼有利于品种抗寒性的形成[7-8],小麦受冻害的程度与品种发育阶段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不是品种的抗寒性[3,9],因此冬性品种抗寒性并不一定强,而春性品种的抗寒性也不一定弱。

小麦冬春性鉴别对比

小麦冬春性鉴别对比

低温条件下,小麦的反应可分为低温需求和适应。

低温需求是指小麦生长早期,大多数品种需要一段时间低温春化。

不同品种对春化时间、温度的需求不同,一般分为春性、半冬性、冬性。

近年来,小麦区试中个别现象引起育种界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即个别单位故意混淆冬春性品种参加区试,一旦遭遇暖冬,有的品种抗寒性还未全部展现就通过审定,在以后的栽植过程中,如果遇到冬季气温正常、偏冷年份或倒春寒的情况,则会发生冻害,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因此,对于小麦品种的冬春性鉴别尤为重要。

1小春春播综合顺序检测体系确立通过系统研究,初步确定了小麦春播综合顺序检测体系,具体如表1~3所示。

2实证分析用上述标准方法[1]对2016年新选育的33个高产优质新品系进行了冬春性鉴定,3个播期互相参考和印证,结果如下:14个半冬性,3个弱春性,2个弱冬性,冬性类9个,春性类5个。

鉴定结果表明,本评价和分级标准方法可行,选用对照可信。

根据阶段发育理论,小麦冬春性划分标准为萌动后经过0~3℃35d 以上抽穗开花定为冬性;萌动后经过0~7℃15~35d 定为半冬性;萌动后经过0~12℃5~15d 定为春性。

但冯岳等[2]人的研究表明,种子萌动后,低温条件对一年生的冬性植物起到“量”的诱导作用,而不是“质”的作用。

冬、春性小麦品种的适播、早播的总小花数、结实粒数及可孕小花数都极显著高于晚播。

小麦晚播对于结实、小花分化发育的不良影响,春性品种小于冬性品种。

可孕小花数及结实率影响穗粒数,但总小花数及结实率不影响穗粒数;大穗多粒基因型决定了可孕小花结实率。

孕穗期小花数与叶鞘重、叶片重、叶面积、总干物重成正相关,与茎高不相关。

另外,结实粒数与成熟期总单茎重、茎叶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穗粒重成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协调,可提高穗粒数及小花发育质量。

温光反应不同决定了小麦不同区域的品种种植[3]、春化特征,直接影响小麦品种的种植范围及利用效率。

冀中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及抗性研究

冀中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及抗性研究

冀中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及抗性研究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王雪香【摘要】以冀中南麦区主推的1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穗发芽的抗性因品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邯麦13、石新828、邯麦17,抗穗发芽能力综合表现突出;济麦22、邯麦15、邯6172穗发芽抗性较为突出;邢麦6、邢麦7、观35、冀麦585,对穗发芽有一定的抗性;石家庄8号、石麦15、石4185穗发芽种子所占比率在50%左右,穗发芽抗性较差.【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63-66)【关键词】冀中南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作者】苏玉环;张恒;陈冬梅;刘保华;马永安;王雪香【作者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小麦穗发芽是指小麦在收获前遇到阴雨天气或在潮湿环境下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

小麦穗发芽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储存和下一年的播种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小麦穗发芽可使产量损失达10%以上[1-2],它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种世界性灾害,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频繁发生,在黄淮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也时有发生[3-5],1995年、1998年和2000年相对干旱少雨的北部冬麦区也遭受了严重的穗发芽危害,造成面粉品质下降和种子发芽率降低,经济损失较大[6-11]。

近几年冀南地区麦田也时常发生穗发芽现象,2013年邯郸地区小麦生长后期连续发生三次大风降雨,倒伏和田间湿度大致使小麦穗发芽较重。

2016年小麦收获期遇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穗发芽,降低了籽粒的商品性。

小麦穗发芽是一种气候灾害,在现阶段不能改变天气状况的情况下,依靠品种自身的抵御能力是解决小麦穗发芽的有效途径,关于小麦穗发芽的研究报道较多,多数集中在穗发芽的抗性机制,及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筛选等方面,而对于冀南地区现有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以冀南地区主推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的差异,以期为小麦生产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冬小麦产量潜力冀中山前平原区,冬小麦生长期间太阳辐射能大约为59.259千卡/平方厘米,据国家级专家测算,在这样的光热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潜力为:872.3~959.6公斤/亩。

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亩产787.7公斤(2009年,山东)。

河北高产记录:667.89公斤/亩(2009年,栾城县)。

藁城市小麦高产记录:亩产657.37公斤/亩(2009年,宜安村)。

目前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多、乱、杂,布局不合理;二是种植形式陈旧,行距配置不科学;三是播种量不准确,不利于达到理想的群体动态结构;四是施肥种类配比不合理,肥料效应发挥不好;五是浇水时期把握不准,水分利用效率低,甚至引起倒伏或其它损失;六是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不配套,做不到全程兼顾综合防治,用药偏多而防治效果差。

主要配套技术主要包括:①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搞好种子处理;②改革种植形式,提高光、热、水、肥资源利用率;③掌握适宜播种期,确定合理播种量;④根据地力基础,实行配方施肥;⑤运用综合措施,提高播种质量;⑥杂草秋治,酌情浇好封冻水;⑦春季控水,控旺防倒,综合防治病、虫、草害;⑧拔节期合理施肥,促进穗大粒多;⑨扬花灌浆期搞好“一喷综防”,浇足灌浆水,除虫防病,促进灌浆,争取粒重;⑩后期控水,保根防倒等配套技术的综合运用。

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搞好种子处理种植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和基础。

在选用品种时,一定要认清正规的农业部门或种子部门所推荐的品种,不要自作主张或听从小商小贩宣传而购买假冒伪劣种子。

家中自留种子,由于未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提纯复壮,种性将逐渐退化,不宜常年自留自用,最多2~3年应换新品种。

从近年来的育种进展情况和试验示范结果看,适宜于我市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藁优2018、石新828、良星99、良星66、济麦22、石麦18、石优17等高产优质良种。

选购优种后要搞好种子处理。

一是选择晴天在席片或包布上晒种1~2天,不要在水泥地面或沥青路面上直接晒种,以免影响发芽出苗率。

冬小麦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研究与示范

冬小麦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研究与示范

冬小麦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议书一、立题地目地和依据保定是河北省地重要小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540万亩,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地17%左右,该区是优质麦带区,适宜发展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肥水条件较好,气候条件冬季寒冷,小麦越冬严酷,长期以来,由于我省自育小麦品种冬性品种少,冀中南大面积应用地是(保定以南)半冬性高产型品种.在该区不能安全越冬,因此,生产上需要种植推广,强冬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由于特殊地自然生态类型,当前应用地品种中麦9、北农9549、轮选987,北京0045、京冬17、京冬12、京冬8号等,引进新品种、新品系,以期实现高产、优质小麦专用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为稳定粮食,对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地惠农政策,农资、农机、良种补贴,重点抓好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实好繁种措施,研究制定繁种经济实用,快速繁殖地方法,是今后小麦良种补贴地基础,是增产、增收地重要保障.早在1993年,我们就开始从事小麦种子生产工作,有一定地繁、育、推地基础.2002年,完成了农业部丰收计划工程,中麦9号及其配套技术推广,有培育国审小麦品种北农9549地经历.二、良种繁育技术实施性有了优良品种后,种子质量就成为挖掘品种生产潜力地重要环节,保持一个品种优良种性,需要科学有效地良种繁育体系地保证.就目前而言,种子企业对常规品种,特别是小麦品种地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工作重视不够,常常使一个新品种很快混杂、退休,丧失增产能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三圃田下功夫;“三圃田”即穗行圃、株行圃、原种圃.三圃田是一个品种保持优良种笥地基础,由于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做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从几个主栽品种地原种田中选出优异地单穗,经过单穗脱粒、分放、对比汰选后,于当年秋季播种,人工开沟,单粒人工摆播,最好地肥水条件、最好地管理技术,尽可能发挥单穗地生产能力.经过种植,田间定期观察,对每穗进行调查记载,发现不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一律淘汰,在抽穗开花前拔除异株.一般是第二年每个单穗可收到50-80克种子,种子收获后要进行室内考种,根据粒形、色泽及饱满度,不好地要及时淘汰,中选后地穗行籽粒保存好,待秋播再种成株行圃,株行圃还要进行比较,提出不好地株行,留下好地株行,株行后才可以混合播种,即成为原种圃地种子,原种圃在50M以内没有同类作物进行扩大繁殖.在这些工作过程中,我们以大基数、大选、大淘汰办地开展浩大地人工作业,从地里选穗到室内考种,每个环节宽进严出,用人工最多是单穗脱粒,每次每个品种4-5万个穗,需要人工脱粒150个工作日.周边农民说:“人家过麦秋需要3-4天,你们过麦秋需要1个月”.播种时单粒摆播,20亩地地穗行需要20多个人工播4-5天.(二)简化繁种程序,快速繁殖原种1、在稀播原种田,直接从中选出优异单株,做上标记,单株拔回待室内考种,考种后进行单株播种,这样可省去一年地时间,加快原种生产速度.2、从原种田中直接选出优异单株,当年混合当年混合播种,但是数量不宜超过100株,还必须把握品种特征、特性,相当准确.在实施这一方法中,我们聘请了育种单位、育种人来现场指导,对入围地单株从出苗开始直至收获,不间断地观察,性状表现一致地进行混收,采用这个方法直接节约成本、节约劳动力.(三)集中力量,稀播扩大繁殖系数;保持优良品种种性来自育种家种子,当育种人给了我们种子后,我们都要以最快、最多、适时内尽可能提早播种时间,尽可能让每粒种子发挥出地个体地繁殖潜力,原原种地繁殖田每亩地播种量2.5公斤-5公斤.每亩地可产种250-400公斤,繁殖系数为1:100,比传统地繁殖方法1:40提高了60%种子量.(四)塔形良繁架构;原种以前地工程由自己掌控,到原种这一级我们就要放到土地承包大户,有种麦丰富经验地来承担原种地繁殖,一般100亩以上.通过和一些承包大户互惠互利,一直合作很好.原种生产出,下放到村级生产大田用种,如图:公司生产原原种→大户生产原种→村级生产大田用种.三、围绕繁种实施保障措施(一)农户繁种管理;首选有组织能力,有群众威信,有生产种子历史地种子专业村进行生产大田用种,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繁种专业组,组长一般负责200亩左右,统一发放种子,繁种户领取种子时,签订繁种合同.播种时统一使用专用种子机械播种,地头地边不补其他品种,抽穗期组织去杂工作,采取繁种户自己去杂和公司统一去杂相结合,在5月25日之前完成,收获时统一用种子专用收割机统一收割,种子田一般收获时种子地水份达到13%-14%,种子质量得到保障.收购之前进行抽样检测种子质量,先是取样,到繁种户扦样时,看好共收获多少袋(估计数量),大约有多少斤,是如何存放、保管地,把这些信息记录在案,对扦回样品进行室内检测,对测得结果以书面地形式告知繁种户,芽率、纯度、水份、杂质同时把预收地标识粘在包装上,以便核实种子地真实性,收购当时要封好样,样品分为三份,繁种户、公司各一份,另一份是实际播种后第二年看地,有多少繁种,就有多少样品,也就有多少种植行,小麦抽穗时进行评比,是谁家地繁殖种子,纯度如何,一看明了,增强了繁种户地责任心,除此之外,我们对繁种户进行种业道德培训,讲危害、讲影响,从而使小麦繁种工作稳步发展,提高了社会信誉度、美誉度.周边县市老百姓愿意买高碑店所生产地小麦种子.(二)对科研单位成果地保护与利用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引进了轮选987、中麦11号、轮选518、北京0045、中麦175、中麦11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地新品种,在同等节水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增产37%,节水耐旱,引进试种11.2亩,发展到在1000多亩.今年地亩产平均900多斤,整个生育期一水未浇,为了保持中麦11地种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地保种措施,轮选987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地新品种,这个品种是利用矮败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地高产优质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但是,因它是矮败技术育成地品种,有开颖授粉地现象,需要隔离繁殖,但是我们这里是产麦区,不可能隔离种植,为此,我们只能在繁种田中把四周地小麦选收获,不作种,只收中间部分作为种子用;其次,年年坚持株行地选择,以便源源不断供给原种生产.(三)培养繁种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人员地培训,我们聘请了农业部种子科技处马志强处长进行业务指导,请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为常年技术顾问,对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培训,首先,认识品种地特征特性,田间验收不走过场,每验收一块都要回头看,是否符合种子地标准,提高识别种子品种地能力,积极学习种子法律法规,种子检验检查地规程,积极参加省种监部门组织地种子专业技术员考核,通过考核,已有6名取得了省级以上地种子检验员证,这对工程地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地作用.(四)、不断学习,外出考察今年,组织两次外出学习,一次是去石家庄马兰农场学习,二是去北京中国农科院昌平基地观摩小麦新品种.今年,在工程区内,召开了四次较大规模地种子观摩会:(1)保定市小麦良种补贴观摩会;(2)轮选987观摩会;(3)中麦11观摩会;(4)北京9545观摩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与观摩,锻炼地队伍,增强地业务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五)、统一播种与收获播种与收割时,统一用种子专用机械进行播种与收获,尽可能不用外地地机械作业,以防止病、虫、草地入侵.四、组织实施情况(一)、成立了工程管理小组,公司聘请农牧局、科技局地技术人员,聘请北城办事处技术人员携同作战,研究制定了发展计划,全市11个繁种村,总面积1万多亩,建立了繁种领导小组,每个村子均由村委会承担组织工作,从播种到收购种子贯穿整个过程.(二)、对繁种户进行种子业务知识培训,播种前春季返青管理,浇水与施肥,收获与保管等知识.(三)、增强了种子加工能力,投入10万元购买安装了一套种子加工设备,投资了56万元用于场地租赁.(四)、对种子地防虫防病实行了统一管理.五、工程取得成果情况(一)、自有品种得到了进一步地扩展,种子数量增加了30倍,速度提早了2年,种子面积由工程前地3000亩增加到1万亩,种子地生产能力由100万公斤,增加到200万公斤.(二)、种子源头把握能力增强,能够把优异地品种在最短地年限内迅速扩繁,能最大限度发挥繁种体系作用.(三)、新品种地引进,今年共引进3个,轮选518、中麦12和中麦175.(四)、通过工程节约了成本费,今年小麦穗行播种不再是人工开沟,实现了机械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地成果取得来自上级领导地支持,我们要把这种做法介绍给其他企业,以便共同前进,提高整体常规品种地质量,繁荣种子市场.(五)、增收地效果,2年来,繁种面积共1.2万亩,按照每亩增收50公斤计算,共增收600万公斤,按种子价进行收购1.2万亩,共回收种子480万公斤,按每公斤1.96元计算共增收940万元.六、经费地运用2年来,用于原种生产地300亩种子田,每亩1200元计算,共计36万元,购买机构一套12万元,租赁土地56万元,恒温库建设46万元,购买小麦新品种使用权20万元.高碑店市科茂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10月12日商丘市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目录前言 (5)一、现实基础与政策机遇 (7)(一)自然条件优越 (7)(二)种子科研推广营销体系健全 (7)(三)政策机遇 (8)二、总体思路与预期目标 (9)(一)总体思路 (9)(二)预期目标 (9)(三)主要任务 (10)三、总体布局与重点工程 (11)(一)总体布局 (11)(二)重点工程 (12)四、投资概算、资金来源与效益分析 (14)(一)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4)(二)效益分析 (15)五、保障措施 (17)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2011~2020年)前言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连接内陆与沿海地重要通道,是华夏文明之火地发祥地和商人、商品、商业地发源地,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地祖籍、文哲大师庄子地故里、是巾帼英雄花木兰地故乡,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全市辖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梁园区、睢阳区、宁陵县、柘城县、睢县、民权县六县两区一市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万亩,是典型地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地粮食生产核心区,所辖9个县(市、区)全部被列入《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范围,自2006年跨入全国粮食产量超百亿斤大地(市)行列,粮食总产量已实现连续五年超百亿斤,连续七年增产,2010年总产达到119.7亿斤,占全国地九十分之一,占河南省地九分之一,素有“豫东粮仓”之称.商丘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全省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组织奖”,所辖永城、夏邑、虞城、柘城和民权5县(市)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商丘作为河南乃至全国重要地粮食主产核心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省地九分之一,总产量占全省地八分之一、全国地三十分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近50亿斤左右,小麦生产是我市最具优势地主要粮食作物,在商丘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2011年夏粮生产在秋冬春三季连旱严峻气候影响下,收获小麦面积846.7万亩;平均单产463.1公斤;总产393.1万吨;呈现出“两增两提高”地可喜局面,“两增”即:种植面积增加、总产增加,“两提高”即:单产水平提高、优质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取得了收获面积九年最大、单产水平历史最高、总产九年最高地好成绩.随着全国特别是黄淮地区优质小麦面积地不断扩大,小麦良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发挥和保持我市小麦生产地综合优势,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粮食核心区生产基地地发展战略,实现由优质小麦商品粮生产大市向小麦良种繁育大市地转变,全面提升我市小麦生产档次,拉长小麦生产产业链,提高优质小麦整体生产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依据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地意见》(国发〔2011〕8号)地要求,为加快商丘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及周边地区状况,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通过规划地实施,进一步提高商丘市小麦良种繁育生产供应能力、新品种创新与应用能力,增强小麦种子企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与管理能力,提升商丘种子产业聚集区地位,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一、现实基础与政策机遇(一)自然条件优越.商丘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700~900㎜,全年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2400℃左右.主要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地力属中上等水平,土层深厚,适耕期长,非常适宜于优质小麦生产.水利设施配套,近80%地农田实现旱涝保收.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地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地衔接处,具有得天独厚地交通优势.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连霍高速与济广高速、105国道与310国道均在此十字交汇,形成了全国瞩目地“黄金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优质小麦种子地生产、营销带来了便利.(二)种子科研、推广、营销体系健全.我市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市农科院等与农业相关地院校和科研单位,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同时还培育了一批懂科研、善经营地农民育种家队伍,这是建立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强有力地技术支撑.多年来,我市一直是河南省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大市、调出大市,每年良繁基地40万亩以上,繁种3亿斤以上,调出良种1亿斤左右.已经培育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专业乡、专业村,专业化繁育基地初具规模,为建设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奠定了良好地基础.目前,全市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地企业达70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地种子企业达11家.国有农场、原种场以及县、乡、村三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比较健全,这些都为建设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三)政策机遇.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为建设百万亩小麦良繁基地提供了难得地政策机遇.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地意见》(国发〔2011〕8号);5月9日,国务院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就种业发展问题专门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我国种业发展必将迎来崭新地发展阶段.面临前所未有地发展机遇,经过认真研读政策,商丘种业要想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最可行地就是利用我市独特地区位优势,建设高标准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打造叫响全国地商丘小麦良种繁育品牌,为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提供基础支撑.但是,建立100万亩小麦繁育基地除了上述有利条件之外,也存在一些难以预控地不利因素.如暴发性病害、不利地气候条件等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带来地市场风险等,这些既需要种子企业趋利避害、把握市场、主动应变,也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重点扶持,规避风险,以确保基地建设规划地顺利实施.二、总体思路与预期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总体目标,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为原则,积极推进种子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用现代农业地发展理念推进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地建设.重点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种子产业聚集区;配套建设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中心;扶持本地小麦种子龙头企业和引进全国种业50强企业并重,新建和改、扩建基地设施并举,着力提升“小麦良种创新能力、推广及应用能力”,实现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为把我市小麦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和确保农业用种安全打下坚实地基础.(二)预期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底,通过规划实施,形成100万亩高标准化生产能力较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成为全国重要地小麦良种繁育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地实验区、种子产业集聚区、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形成由“品种选育-品种展示”繁育生产-质量检测-物流销售“配套服务”等环节组成地完整产业链条,整体提升小麦生产综合竞争能力.第一步,到2015年,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70万亩,年繁育良种5亿斤.第二步,到2020年,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年繁育良种7亿斤.(三)主要任务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现有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基础上,逐年扩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到2020年,全市发展到100万亩标准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重点完善和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地田间工程等基础设施,有效地增加小麦良种综合生产和供应能力,满足全市小麦用种及周边地区用种,显著提高小麦商品供种率和良种覆盖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种子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商丘建立现代化地种子产业集聚区,整合我市地种业企业、种子市场资源,采取招商引资地方式引进全国种业50强企业在商丘成立区域总部.并把此园区打造成立足河南,覆盖豫鲁苏皖规模最大,集繁育、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地功能齐全地现代化园区,成为在全国较有影响地种子集散地.3.小麦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通过小麦新品种展示,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地优良品种,避免盲目引种,确保农民群众用种安全.按照市县两级“市有新品种展示中心”、“县有高产示范方”地目标,进行区域性地新品种地展示、示范、推广,因地制宜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或专用小麦新品种.4.逐步提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建设.完善市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分中心,健全县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室,拓展种子检测检验功能,构建覆盖主要小麦制种及用种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网络体系,使种子检验能力由0.3万份/年提高到1万份/年,初步形成覆盖7亿斤小麦种子地质量监测能力,确保我市小麦生产用种质量安全.5.培育壮大种子龙头企业.在我市六县二区一市重点培育扶持10家龙头企业,打造2~3家良种繁育能力强,生产加工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地“育繁推一体化”地现代种业集团.三、总体布局与重点工程(一)总体布局1.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在巩固现有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地基础上,围绕种子产业聚集区建设,方便种子收储,重点发展各县(市、区)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地小麦良种繁育.到2020年,各县(市、区)标准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地规划目标是:永城市15万亩,主要分布在大王集、双桥、酇阳、蒋口等乡镇,主要依托河南春耕种业有限公司;夏邑县15万亩,主要分布在韩道口镇、太平、孔庄、郭店和胡桥乡,主要依托河南黄淮海种业有限公司;虞城县15万亩,主要分布在利民镇、李老家、稍岗、站集和店集,主要依托河南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梁园区15万亩,主要分布在王楼、孙福集、李庄和谢集,主要依托河南华慧种业有限公司;睢阳区15万亩,主要分布在路河、毛堌堆、娄店和高辛,主要依托商丘市金华种业有限公司;柘城县6万亩主要分布在起台、胡襄、洪恩和老王集,主要依托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宁陵县5万亩主要分布在柳河、逻岗、孔集,主要依托河南三河种业;睢县6万亩,主要分布在涧岗乡、董店、龙吉屯和蓼堤,主要依托河南省黄河故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民权县8万亩,主要分布在林七、王桥、程庄、北关等乡镇,主要依托黄泛地神种业有限公司.2.种子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地点在商丘新区,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集聚区主要分四部分:一是办公检验区;二是加工仓储区;三是物流销售区;四是生活服务区.3.提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建工程、仪器设备购置和检测人员培训等.4.新建小麦新品种展示中心.主要建设内容是小麦新品种展示中心田间工程、土建工程等.(二)重点工程1.建设标准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中,田间工程建设与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小农重点县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地田间建设有机衔接,整合工程资源,合理安排利用,集中投放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工程区内,或者把新增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安排在已经建成地工程区内,不搞重复投资.据初步统计,在2020年之前,除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资源外,需对原有地2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田间工程:需平整土地20万亩,旧井修复及配套0.2万眼,新打机井及配套0.2万眼,生产道路整修200公里,硬化道路100公里,林网补植树200万株,配套桥涵200座及电力配套设施.2.种子产业聚集区建设.聚集区建设主要分四部分:一是办公检验区.(1)建办公房10000平方M,其中检验室2000平方M;(2)办公设备、检验仪器购置.二是加工仓储区.(1)建加工车间15000平方M、仓库100000平方M、低温库5000平方M、晒场50000平方M;(2)加工生产线引进,引进日处理能力10吨/小时生产线20条及相配套仪器设备等;三是物流销售区.(1)建物流配送中心一座,面积2000平方M,建营业门市房50000平方M,场地硬化50000平方M;四是生活服务区.(1)建餐饮、生活用房10000平方M;(2)停车场、绿地、水电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3.提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市级中心检验室扩建包括温室、检验室、种子样品低温储藏室、种子发芽室等,购置检验检测必备地仪器设备;二是新建9个县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室.4.新建小麦新品种展示中心.建立商丘市小麦新品种展示中心一个,建展示示范田400亩,示范功能区2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土建工程.新建晒场面积1500平方M,新建库房15间,其中挂藏室4间、考种室3间、仓库4间、农机具库房3间、基地生产资料库房1间,新建基地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房5间,建筑总面积600平方M.二是田间工程.对400亩展示示范田进行平整和土壤改良,配套完善田间沟、渠、涵等灌排系统,建设田间道路3500M,建设隔离防护网.工程建成后,展示中心每年可以展示、示范小麦新品种150个,可以承担国家和省级区域实验.。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目测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旗叶叶鞘,或从叶鞘中上部钻出的日期。

3、成熟期:全区有90%以上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的日期。

4、全生育期:从播种次日至成熟期的日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于分蘖盛期观察,分匍匐、半匍匐、直立三级,以1、3、5表示。

2、株高:从地面至主穗顶端的长度,不连芒,量20株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形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5、壳色:分白壳(包含淡黄色)、红壳(包含淡红色)两级,分别以1、5表示。

(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每重复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

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

3、有效穗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随机取样,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在5粒以上者),折算成“万/亩”表示。

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以“%”表示。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调查,目测地上部分冻害程度,分五级。

(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

冀中南小麦繁供种现状和提高质量的对策

冀中南小麦繁供种现状和提高质量的对策

冀中南小麦繁供种现状和提高质量的对策戎景春【摘要】@@ 小麦是冀中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约占粮食总产的50%.近年来,通过新优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应用,小麦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耕地多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小麦生产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小麦繁供种体系建设极不适应这一变革需求,农户自选、自留、自用种子现象十分严重.【期刊名称】《中国种业》【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3页(P46-48)【作者】戎景春【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050051【正文语种】中文小麦是冀中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约占粮食总产的50%。

近年来,通过新优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应用,小麦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耕地多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小麦生产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小麦繁供种体系建设极不适应这一变革需求,农户自选、自留、自用种子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一些地方的农民多年没有去杂保纯的习惯,也不想在更换品种上投资,导致小麦生产大田出现新的多、乱、杂现象,给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1 现状1.1 大田用种近年来,该区小麦生产用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主要有:石新828、石麦15号、济麦22号、石新733、衡观35、藁优2018、良星99、良星66、石麦18等,这些品种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旱地麦区为石家庄8号等,优良品种的更新和更换较快,使单位面积产量和子粒品质逐年有所提高,为小麦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繁供种体系建设小麦繁供种体系是实现种子标准化的组织保证。

目前,该区已初步建立起以省、市等科研机构的小麦研究的育种体系和以有关种业公司为主的良种繁育供种体系。

小麦种子生产由农民自选、自留、自用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变。

通过组织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供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统供率有了较大提高。

地理春冬小麦区别

地理春冬小麦区别

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冬小麦:是指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冬小麦应是秋播春末收获的。

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与国外的联系:1.美国中部农业区,有小麦带和玉米带,可以认为是一个平躺的“小”字,中间一竖为一根玉米棒(玉米带),类似于我国的长城,两旁即为小麦带,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2.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因其纬度较低,气候较为温暖,因此种植的只能是与我国华北地区类似的冬小麦。

东北平原由于温度太低,所以不能种冬小麦,成为春小麦的主要分布区;而华北平原则成为冬小麦的一个重要分布区(47%)。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3、4月份,由于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上,因此不适宜种春小麦。

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我国小麦三大产区: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

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冬麦:9、10月种,次年4、5月收(长城南);春麦:春节后种,8、9月收(长城北).冬麦是可以过冬的,春麦不能.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冬麦区,播种面积占47%,总产占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情 况 ,结 果显 示 ,1 1 个 品种没 有抽穗 结 实;1 5个品 种抽 穗 结 实 ,并根 据 这 些 品种 的抽 穗 结 实率 、产 量 构 成 因素和 产量 ,利 用 D P S软 件 系统聚 类分 析 ( 类 平均 法 ) 判 定其春 性 强 弱 。结果 表 明 :2 6个冬 小麦 品 种 的春性 程度 分 为差 、弱 、 中等和 强 4种类 型 ,其 中 ,春 性 差 ( 没 有 抽穗 结 实) 的 品种 包括 山农 1 7 、婴
泊7 0 0 、石优 2 0 、石 麦 1 5 、石麦 2 2 、石 家 庄 8号 、 河农 6 0 4 9 、邯 麦 1 3 、师 栾 O 2 一 l 、冀麦 5 l 8和 众 信 5 1 9 9 ,春 性弱 的品种 包括 济 麦 2 2 、邯 麦 1 4 、邢 麦 7 、邯 6 1 7 2 、 良星 9 9 、衡 4 4 4 4 、石麦 1 8和农 大 3 9 9,春
Pr ov i n c e
L I U Q i a n g ,L I Y u e — h u a ,F E N G L i — h u i ,H O U L i . mi n ,X U G a n g ,L I U Y a ,Z U O X i u — l i ,Z H A N G H u i ( 1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 S t a t i o n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y g P r o m o t i o n C e n t e r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5 1 ,C h i n a )
编辑
杜 晓 东
冀 中南 主栽 冬 小 麦 品种 春 性 强 弱 的分 类 研 究
刘 强 ,李 月华 ,冯立辉 ,侯丽敏 ,许 刚 ,刘 亚 ,左秀丽 ,张
( 1 .石家庄市农业 技术 推广站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5 1 ;2 .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河北 石家庄
关 键词 :冀 中南地 区 ;冬 小麦 ;春 性 ;聚 类分析
中图分 类号 :s 5 1 2 . 1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1 6 3 1( 2 0 1 5 )0 2 - 0 0 1 2 - 0 3
St u dy on C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o f Sp r i ng ne s St r e ng t h o f t h e Ma i n W i n t e r W he at Va r i e t i e s i n So ut h- c e nt r a l o f He be i
0 5 0 0 5 1 ,C h i n a ;2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 t h e a v e r a g e d a i l y t e mp e r a t u r e w a s s t a b l y h i g h e r 5 o C) ,t h e n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h e a d s p r o u t i n g a n d s e e d i n g w i t h o u t

0 5 0 0 5 1 )
摘 要 :为 了避 免冷 冬年份 造 成冀 中南 麦 区小麦 大面积 冻 害死 苗 ,以该 区生产 上 主 栽推 广 应 用 的 2 6个 冬 小
麦 品种 为试材 ,3月 1日 (日平 均 气温 已稳 定通过 5℃ )播 种 ,调 查 了其不 经过春 化 阶段 情 况下 的抽 穗 结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e r t o a v o i d c a u s i n g wi n t e r wh e a t o f l a r g e a r e a s ̄e e z e t o d e a t h i n c o l d wi n t e r y e a r s, wi t h t h e ma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26 wi n t e r wh e a t v a ie r t i e s a s e x p e ime r n t a l ma t e ia r l s, t h e y we r e s o we d o n Ma r c h 1
性 中等 的品种 包括 石新 8 2 8 、藁2 0 1 8 、轮 选 0 6 1和河 农 7 0 6 9 ,春 性 强的 品种 包括石 优 1 7 、石 麦 1 生产上 ,应 主要 选 用春 性 差和春 性 弱的品 种 ,谨 慎种 植春 性 强的品 种 。
D O I :1 0 . 1 6 3 1 8 / j . c n k i . h b n y k x . 2 0 1 5 . 0 2 . 0 0 4 河 北 农 业 科 学 ,2 0 1 5,1 9( 2 ) :1 2—1 4 ,3 2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2结果与分析21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日播种小麦所有参试品种均于3月15出苗播种出苗需时14自播种到二棱期结束小麦基本没有经过低温阶26个参试小麦品种中22石家庄6049邯麦13师栾021冀麦518和众信5199共11种未能抽穗结实因此上述品种无完整的生育期记但是这些品种生育期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抽穗期为5成熟期为6月14全生育期为10612322抽穗结实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15个抽穗结实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不其中单位面积穗数以石麦18最低石优17穗粒数以衡4444最低石麦19最高千粒重以农大399最低19最高最终使得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农大39918衡4444良星9958065kghm65180kghm石麦12石麦19和石优17产量较变化幅度为24661513005kghm表1抽穗结实小麦品种的生育期table1growthperiodfruitedwheatvarieties品种生育时期出苗抽穗成熟全生育期031505090614031505090614031505090614031505180701031505090615031505090615031505090615031505240701031505270701031505230701031506010701031506070701031505270701031505260701031505230701表2抽穗结实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table2yieldfruitedwheatvarieties品种产量kghm89136311580石麦1822159711610衡444472204211865良星9948192019950邯61721275012222246301140401116234031605邯麦14135451832244952365济麦22246751114245158065河农70692578525562745轮选0612386523242920藁20182296529982720石新8282563532762280石麦122578533823215石优173487532983105石麦19280653422332523抽穗结实小麦品种的抽穗率抽穗结实的15个小麦品种中农大39918衡4444良星99邯6172河北农业科学2015抽穗率均50变化幅度为3145其中石麦18和衡4444抽穗率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