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二十四中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1章选择题专项复习题(专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已知: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1
2
O2(g)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
B.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2(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
答案:B
【详解】
A.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J/mol,则CO的燃烧热为288kJ/mol,故A正确;
B.由CO生成CO2的能量关系应为2molCO加上1molO2的能量之和与2molCO2的能量差为566kJ,故B错误;
C.由已知可得:2Na2O2(s)+2CO2(g)=2Na2CO3(s)+ O2(g)ΔH=-452 kJ/mol,由于二氧化碳固体变为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吸热,故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使得
2Na2O2(s)+2CO2(s)=2Na2CO3(s)+ O2(g)ΔH>-452 kJ/mol,故C正确;
D.已知:反应①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和反应
②Na2O2(s)+CO2(g)=Na2CO3(s)+ 1/2O2(g)ΔH=-226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1212得到Na2O2(s)+CO(g)=Na2CO3(s) ΔH= -509kJ/mol。

由于反应放热509kJ,因此该反应发生1mol,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从+2价升到+4价,失两电子,过氧根中的两个氧从-1价降至-2价,故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故D正确。

故选:B。

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金刚石的燃烧热ΔH=-395kJ·mol-1,则x的值为
化学键C=O O=O C-C
键能/kJ·mol-1x498.8345.6
A.619.7B.792.5C.1239.4D.1138.1
答案:B
【详解】
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形成4个碳碳键,每个碳碳键被2个碳原子共有,则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形成2个碳碳键,由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可得:-395kJ·mol-1=2×345.6 kJ·mol-1+498.8 kJ·mol-1—2x kJ·mol-1,解得x=792.5,故选B。

3.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g)=CO2(g)ΔH1,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1>0
B.三种状态中,状态Ⅲ最稳定
C.使用催化剂能增大CO和O生成CO2的平衡转化率
D.若2CO(g)+O2(g)=2CO2(g)的反应热为ΔH2,则ΔH2<2ΔH1
答案:B
【详解】
A.根据图示,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放热,ΔH1<0,故A错误;
B.三种状态中,状态Ⅲ的能量最低,状态Ⅲ最稳定,故B正确;
C.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大CO和O生成CO2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O2→2O ΔH>0,若2CO(g)+O2(g)=2CO2(g)的反应热为ΔH2,则ΔH2>2ΔH1,故D错误;选B。

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2>ΔH1的是
A.2H2(g)+O2(g)=2H2O(g)ΔH1 2H2(g)+O2(g)=2H2O(l) ΔH2
B.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C.C(s)+1
2
O2(g)=CO(g) ΔH1 C(s)+O2(g)=CO2(g) ΔH2
D.2HCl(g)= H2(g)+Cl2(g) ΔH11
2
H2(g)+
1
2
Cl2(g)=HCl(g) ΔH2
答案:B
【详解】
A.2molH2O(g)的能量高于2molH2O(l),则2H2(g)+O2(g)=2H2O(l)放出的热量更多,ΔH更小,即ΔH2<ΔH1,A不满足题意;
B.1mol S(g)的能量高于1mol S(s),则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高于
S(s)+O2(g)=SO2(g),则ΔH2>ΔH1,B满足题意;
C.1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C(s)+O2(g)=CO2(g)放出的热量多,ΔH2<ΔH1,C不满足题意;
D.2HCl(g)= H2(g)+Cl2(g)为吸热反应,ΔH1>0,1
2
H2(g)+
1
2
Cl2(g)=HCl(g)为放热反应,
ΔH2<0,则ΔH2<ΔH1,D不满足题意。

答案选B。

5.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
B.已知C(石墨)=C(金刚石)△H>0,则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由H+(aq)+OH−(aq)=H2O(l);△H=−57.3kJ⋅mol−1,可知:含1mol CH3COOH 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
D.已知H2燃烧热△H=−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
2
O2
(g)=H2O(g)△H=−285.8 kJ⋅mol−1
答案:B
【详解】
A. 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放热,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更多,故A错误;
B. C(石墨)=C(金刚石)△H>0,反应吸热,说明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
C. 含1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吸热热量,反应放出热量小于57.3 kJ,故C错误;
D. 由燃烧热的定义可知,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量,则氢气燃烧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
2
O2(g)=H2O(l)△H=-285.8 kJ•mol-1,故D错误;
答案选B。

6.已知: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1.6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 mol甲醇所具有的能量是1451.6kJ
B.相同条件下,若生成气态水△H将更小
C.CH3OH(l)燃烧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D.25℃、101 kPa 时,1 mol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同时放出725.8 kJ 热量
答案:D
【详解】
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是1451.6 kJ,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气态水比液态水能量高,则相同条件下生成气态水放出的能量变小,△H 将更大,故B错误;
C.图象错误,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
D.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1.6 kJ/mo1,可说明2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1451.6kJ热量,则25℃、101kPa时,1 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同时放出725.8 kJ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7.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1.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石墨完全生成金刚石,放出能量为1.9 kJ
B.通常情况下,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石墨的燃烧热(Q1)比金刚石的燃烧热(Q2)更大
D.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1),可以计算出金刚石的燃烧热(△H2)
答案:D
【详解】
A.根据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时吸收1.9 kJ的热量,A错误;B.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时吸收能量,说明等
质量的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错误;
C.等质量的金刚石比石墨含有的能量高,二者燃烧都产生CO2气体,则反应物的能量越高,其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大,故石墨的燃烧热(Q1)比金刚石的燃烧热(Q2)小些,C 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可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得到金刚石的燃烧热(△H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ΔH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
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19.3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
C.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

则Fe(s)+S(s)=FeS(s)ΔH=-95.6 kJ·mol-1
D.稀醋酸与0.1 mol·L-1NaOH溶液反应: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57.3 kJ·mol-1
答案:C
【详解】
A .甲烷的燃烧热ΔH 为-890.3 kJ·mol -1,燃烧热为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应为液态,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故A 错误;
B .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出19.3 kJ 热量,由于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放出19.3 kJ 热量时,生成的氨气物质的量小于1mol ,则生成2mol 氨气时放出的热量大于38.6 kJ ,即ΔH <-38.6 kJ·mol -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ΔH <-38.6 kJ·mol -1,故B
错误;
C .密闭容器中,9.6 g 硫粉与11.2 g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 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 热量,11.2 g 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2mol ,9.6 g 硫粉的物质的量为0.3mol ,根据反应Fe(s)+S(s)=FeS(s)可知S 过量,即0.2mol 的铁完全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 热量,则1mol 铁粉完全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放出的热量为19.12 kJ ×
1mol
0.2mol
=95.6kJ ,则热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Fe(s)+S(s)=FeS(s) ΔH =-95.6 kJ·
mol -1,故C 正确; D .在稀溶液里,强酸和强碱完全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ΔH =-57.3 kJ·mol -1,由于醋酸电离吸热,则稀醋酸与0.1 mol·L -1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时,ΔH >-57.3 kJ·mol -1,故D 错误; 答案选C 。

9.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①()()
()-122I g +H g 2HI g ΔH=-9.48kJ mol ⋅ ②()()
()
-12
2
I s +H g 2HI g ΔH=+26.48kJ 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上述两反应可知1mol 的I 2(g)能量比1mol 的I 2(s)能量高
B .I 2(s)=I 2(g)ΔH <0
C .②的反应物总能量与①的反应物总能量相等
D .1molI 2(g)中通入1molH 2(g),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48kJ 答案:A 【详解】
A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可得1mol 的I 2(g)能量比1mol 的I 2(s)能量高,A 正确;
B .1mol 的I 2(g)能量比1mol 的I 2(s)能量高,故I 2(s)=I 2(g)是吸热反应,H>0∆,B 错误;
C .两反应的反应物状态不一样,能量不一样,故C 错误;
D .1molI 2(g)中通入1molH 2(g),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 ,D 错误; 答案选A 。

10.已知某可逆反应A 2(g)+2B 2(s)2AB 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此反应正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B.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1-E2)kJ/mol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答案:C
【详解】
A.此反应的正反应为一个吸热熵减的反应,在低温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大于0,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从能量图看,此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反应ΔH大于0,ΔH=-(E1-E2)kJ/mol,故B错误;
C.此反应的△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0,故反应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故C正确;
D.反应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故D错误。

答案选C。

11.含0.2 mol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

下列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KOH(aq)+1
2
H2SO4(aq)=
1
2
K2SO4(aq)+H2O(l)△H=-11.46 kJ·mol-1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 kJ·mol-1 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 kJ·mol-1
D.KOH(aq)+1
2
H2SO4(aq)=
1
2
K2SO4(aq)+H2O(l)△H=-57.3 kJ·mol-1
答案:D
【详解】
KOH的物质的量为0.2mol,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0.2mol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mol水,反应
的中和热ΔH=-11.46kJ
0.2mol
=-57.3 kJ·mol-1,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KOH(aq)+
1 2 H2SO4(aq)=
1
2
K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答案选D。

12.工业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2O(g)=CO2(g)+H2(g)。

已知在25℃时:①C(s)+1
2
O2(g)⇌CO(g) ∆H1=-111kJ/mol
②H2(g)+1
2
O2(g)= H2O(g) ∆H2=-242kJ/mol
③C(s)+O2(g)=CO2(g) ∆H3=-394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时,CO(g)+H2O(g)=CO2(g)+H2(g) ∆H=-41kJ/mol
B.增大压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减小
C.反应①达到平衡时,每生成1mol CO的同时生成0.5mol O2
D.反应②断开2mol H2和1mol O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4mol O-H键所放出的能量少484 kJ
答案:B
【详解】
A.25℃时,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可得CO(g)+H2O(g)=CO2(g)+H2(g),∆H=∆H3-∆H2-
∆H1=-41kJ/mol,A说法正确;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温度未变,则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不变,B说法错误;
C.每生成1mol CO必然消耗0.5mol O2,同时生成0.5mol O2,反应①达到平衡,C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②,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的差为焓变,故断开2mol H2和1mol O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4mol O-H键所放出的能量少484 kJ,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3.将V1mL1.0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甲图装置中完成
B.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C.该实验可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0mol·L-1
答案:D
【详解】
A.装置甲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且大小烧杯口不相平,该实验不能在甲图装置中完成,故A错误;
B.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因此该实验开始时温度是21℃左右,故B 错误;
C.该实验如果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会导致热量损失,故C错误;
D.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体积为30mL,则碱的体积为20mL,c(NaOH)
=0.03 1.0/
0.02
L mol L
L
=1.5mol/L,故D正确;
答案选D。

14.根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H = +131.3 kJ/mol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图上b的值
C.该反应反应物的键能大于生成物的键能
D.由图可知,1mol C和1 mol H2O反应生成1 mol CO和1mol H2吸收的热量一定为 131.3 kJ
答案:D
【详解】
A.据图可知生成物[1molCO(g)和1molH2(g)]的能量之和比反应物[1molC(s)和H2O(g)]的能量之和高131.3kJ,为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ΔH = +131.3 kJ/mol,故A正确;
B.b为正反应活化能,催化剂可以同时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故B正确;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要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即反应物的键能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故C正确;
D.各物质的状态不明确,所以吸收的热量不一定是 131.3 kJ,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氨气还原法可用于消除NO对环境的污染。

已知:①N2(g)+O2(g)放电
2NO(g) △H1=+180.50 kJ·mol-1
②4NH3(g)+5O2(g)=4NO(g)+6H2O(g) △H2=−905.48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反应②使用催化剂时的△H2不变
C.反应①、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D.4NH3(g)+6NO(g)=5N2(g)+6H2O(g) △H=−1807.98 kJ·mol-1
答案:C
【详解】
A.反应①在电火花作用下N2与O2反应产生NO,说明反应发生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A 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不能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能改变反应热,故反应②使用催化剂时的△H2不变,B正确;
C.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而②是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没有氮元素的单质参加反应,因此不属于氮的固定,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将②-①×5,整理可得4NH3(g)+6NO(g)=5N2(g)+6H2O(g) △H=−1807.98 kJ·mol-1,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6.已知wg液态苯(C6H6)完全燃烧生成2molCO2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mkJ的热量,下列能正确表示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2C6H6(l)+15O2(g)=12CO2(g)+6H2O(l) ΔH=-2mkJ·mol-1
B.1
3
C6H6(l)+
5
2
O2(g)=2CO2(g)+H2O(l) ΔH=-mkJ·mol-1
C.C6H6(l)+15
2
O2(g)=6CO2(g)+3H2O(l) ΔH=-mkJ·mol-1
D.C6H6(l)+15
2
O2(g)=6CO2(g)+3H2O(l) ΔH=-3mkJ·mol-1
答案:D
解析:燃烧热是指25℃、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

【详解】
A.反应2C6H6(l)+15O2(g)=12CO2(g)+6H2O(l) ΔH=-2mkJ·mol-1不满足“wg液态苯(C6H6)完全燃烧生成2molCO2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mkJ的热量”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反应1
3
C6H6(l)+
5
2
O2(g)=2CO2(g)+H2O(l) ΔH=-mkJ·mol-1表示的是
1
3
C6H6(l)完全燃烧放
出的热量,B不符合题意;
C.反应C6H6(l)+15
2
O2(g)=6CO2(g)+3H2O(l) ΔH=-mkJ·mol-1不满足“wg液态苯(C6H6)
完全燃烧生成2molCO2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mkJ的热量”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反应C6H6(l)+15
2
O2(g)=6CO2(g)+3H2O(l) ΔH=-3mkJ·mol-1表示的是1mol C6H6(l)完全
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D符合题意;故选D。

1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①C(s)+O2(g)=CO2(g) ΔH1 C(s)+1
2
O2(g)=CO(g) ΔH2
②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
③H2(g)+1
2
O2(g)=H2O(l) ΔH1 2H2(g)+O2(g)=2H2O(l) ΔH2
④CaCO3(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①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
①碳不完全燃烧比完全燃烧放热少;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反应热就越小试题ΔH1<ΔH2,
①错误;
②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热量比固态S燃烧放出热量多,因此有ΔH1<ΔH2,②错误;
③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越多;1 mol氢气燃烧放热小于2 mol氢气燃烧放热,故ΔH1>ΔH2,③正确;
④碳酸钙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氧化钙和水化合反应是放热酚酞,焓变是负值;所以ΔH1>ΔH2,④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③④,故合理选项是C。

18.CO与N2O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如下两步反应,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第一步:Fe*+N2O=FeO※+N2
第二步:FeO*+CO=Fe*+CO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
B .上述两步反应的△H 均小于0
C .Fe*是反应的催化剂
D .总反应为CO+N 2O=N 2+CO 2
答案:A
【详解】 A .根据反应历程图,第一步活化能高于第二步活化能,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则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慢,A 叙述错误;
B .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两步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则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H 均小于0,B 叙述正确;
C .由题意可知,第一步Fe *被消耗,第二步Fe *又生成,说明Fe *是反应的催化剂,C 叙述正确;
D .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总反应,则总反应为CO+N 2O=N 2+CO 2,D 叙述正确; 答案为A 。

19.已知:反应2CuO/CuCl 20℃22404HCl+O 2Cl +2H O 中,4 mol HCl 被氧化,放出115.6 kJ 的
热量。

则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
A .31. 9 kJ
B .63.8 kJ
C .95.7 kJ
D .127.6 kJ 答案:A
【详解】 已知:反应2CuO/CuCl 20℃22404HCl+O 2Cl +2H O 中,4 mol HCl 被氧化,放出115.6 kJ 的热
量。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2224HCl(g)O (g)2Cl (g)2H O(g)Δ115.6KJ /mol H ++=-,根据:焓变=反应物总
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得4×
E(H −Cl)+498−[243×2+4×E(H −O)]=−115.6kJ/mol ,得到4×E(H −O)−4×E(H −Cl)=498−486+115.6=127.6kJ/mol ,E(H −O)−E(H −Cl)=31.9kJ/mol ,所以断开1molH —O 键与断开1molH —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1.9kJ ,A 正确;
答案选A 。

20.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 /mol ,但当41molCH 不完全燃烧生成CO 和()2H O l 时,放出的热量为607kJ ,如果41molCH 与一定量2O 燃烧生成CO 、2CO 、2H O ,并放出819.25kJ 的热量,则一定量2O 的质量为( )
A .40g
B .56g
C .60g
D .无法计算
答案:C
【详解】
根据已知条件可写出反应①:()()()()2242CH g g CO g +2H +2O =ΔH=-890k O l J/mol ;反应②:
()()()()4222CH g g CO g +4H +3O =2ΔH=-1214k O l J/mol ;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2+反应②可得反应③:()()()()()
22244CH g g g CO g +7O =2CO +2ΔH=-2994kJ +8H O l /mol ; 则41molCH 与一定量2O 燃烧生成CO 、2CO 、2H O ,并放出819.25kJ 的热量,根据对应关系式可解得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19.25kJ/mol 732g/mol 602994kJ/mol
g ⨯⨯≈,答案选C 。

21.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H +(aq)+OH -(aq)===H 2O(l) ΔH =-a kJ·
mol -1,故1 mol NaOH 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大于a kJ
B .因CuSO 4·
5H 2O(s)===CuSO 4(s)+5H 2O(l) ΔH =+b kJ·mol -1,故1 mol CuSO 4(s)溶于水放出热量b kJ
C .氢气的燃烧热为c kJ·
mol -1,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 2(g)+O 2(g) ΔH =+c kJ·mol -1
D .因N 2(g)+3H 2(g)
2NH 3(g) ΔH =-d kJ·mol -1,故在某容器中通入1 mol N 2与3 mol H 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等于于d kJ
答案:A
【详解】
A.H +(aq)+OH -(aq)===H 2O(l) ΔH =-a kJ·mol -1,表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a kJ·mol -1,但由于NaOH 固体溶解于水时放热,所以1 mol NaOH 固体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大于a kJ ,故A 正确;
B.因CuSO 4·
5H 2O(s)===CuSO 4(s)+5H 2O(l) ΔH =+b kJ·mol -1,故1 mol CuSO 4(s)与水反应生成CuSO 4·
5H 2O 放出热量b kJ ,生成的CuSO 4·5H 2O 溶于水时吸热,故B 错误; C.氢气的燃烧热为c kJ·
mol -1,故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 2(g)+O 2(g) ΔH =+2c kJ·mol -1,故C 错误;
D.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d kJ·mol -1,表示每摩尔的该反应发生,放出热量为d kJ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在某容器中通入1 mol N 2与3 mol H 2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热量小于d kJ ,故D 错误。

故答案选A 。

22.断裂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表,火箭燃料肼(H 2N —NH 2)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2(g)比O2(g)稳定
B.N2H4(g)+O2(g)=N2(g)+2H2O(g)ΔH1=-534kJ·mol-1
C.图中的ΔH3=+2218kJ·mol-1
D.表中的a=194
答案:D
【详解】
A.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N≡N键能942kJ,O=O键能500kJ,所以N≡N键能大,破坏需吸收更多的能量,相对于破坏氧气中O=O难,N2(g)比O2(g)稳定,故A正确;
B.根据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N2(g)+2H2O(g)ΔH1=-534kJ·mol-1,故B正确;C.根据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2N(g)+4H(g)+2O(g),
△H3=△H1−△H2=−534kJ/mol-(-2752kJ/mol)=+2218kJ/mol,故C正确;
D.根据图中内容,可以看出N2H4(g)+O2(g)=2N(g)+4H(g)+2O(g),△H3=−534kJ/mol-(-2752kJ/mol)=2218kJ/mol,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产物的能量与反应物能量的差值,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释放能量,设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为akJ/mol,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154kJ/mol+4akJ/mol+500kJ/mol=2218kJ/mol,解得a=391,故D错误;
答案选:D。

23.下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一系列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N≡N键能是a kJ·mol-1,H—H键能是b kJ·mol-1,H—N键能是c kJ·mol-1,则每生成2 mol NH3,放出(6c-a-3b)kJ热量
B.NH3分子和H2O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不同
C.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在催化剂b作用下发生转化得到的两种生成物,均为直线形分子
答案:A
【详解】
A .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根据键能数据可
知,该反应的反应热△H =akJ/mol +3bkJ/mol -2×
3ckJ/mol ,则每生成2 mol NH 3,放出(6c-a-3b)kJ 热量,选项A 正确;
B .水分子中价电子数=2+12
(6-2×1)=4,水分子中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氧原子采取sp 3 杂化,氨气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
12
(5-3×1)=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N 原子采用sp 3杂化,杂化方式相同, 选项B 错误; C .催化剂a 表面是氢气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催化剂a 表面发生了非极性键(氢氢键和氮氮键)的断裂,催化剂b 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氧氧双键)的断裂,选项C 错误; D .在催化剂b 作用下发生转化得到的两种生成物H 2O 和NO ,NO 为直线形分子,H 2O 为V 形分子,选项D 错误;
答案选A 。

24.天然气可催化重整制备合成气(CO 、H 2),其有关反应如下:
①CH 4(g)+CO 2(g)=2CO(g)+2H 2(g)ΔH 1
②CH 4(g)=C(s)+2H 2(g)ΔH 2=+75kJ·
mol -1 ③C(s)+
12
O 2(g)=CO(g)ΔH 3=-111kJ·mol -1 ④C(s)+O 2(g)=CO 2(g)ΔH 4=-394kJ·
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②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 .CO 的燃烧热为283kJ·mol -1
C .若3molC(s)燃烧生成1molCO(g)和2molCO 2(g),则损失的热量为111kJ
D .在上述反应①中,ΔH 1=-247kJ·
mol -1[ 答案:B
【详解】
A .该反应的△H>0,△S=S 后-S 前>0,由自发进行的判据△H-T △S<0知,该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A 项不符合题意;
B .表示CO 的燃烧热的方程式为:221CO(g)+O (g)=CO (g)2
△H 5,根据盖斯定律,△H 5=-△H 3+△H 4=(111-394)kJ/mol=-283kJ/mol ,即燃烧热为283kJ/mol ,B 项符合题意; C .若完全3molC 完全燃烧,为生成3molCO 2(g)放出的热量,但是3molC 燃烧只生成了2mol CO 2(g)和1molCO(g),可知损失热量等于1molCO(g)燃烧放出的热量,即283kJ , C 项不符合题意;
D .根据盖斯定律,△H 1=△H 2-△H 4+2△H 3=+247kJ/mol ,D 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