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5
和陆机、刘勰一样,萧子显也尤其重视艺术构思。他 说:“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物象,改变无穷。”围 绕艺术构思问题,萧子显对艺术创作问题叙述颇有独 到之处。比如,他说:“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 纸,气韵天成。”以极其简练语言,从“蕴思”内化到“放 言”外化乃至“气韵”审美效果整个艺术创作过程非常完 整地描绘了出来。又如,他谈到创作中灵感问题,主 张“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另外,他认为“ 文人谈士,罕或兼工”原因在于“道实相妨”,“谈家所习 ,理胜其辞”,这个“道”实际所指就是二者在思维方式 上不一样:文人用形象思维,谈士重哲理思辨。
23/25
萧子显最有特见地方是他“新变代雄”说和文章“三体” 说,前者反应了他文学发展观,后者则集中表达出他 独特审美评判标准。 他认为文学发展是不停地以新替旧“新变”,时代变了 ,文学也随之改变,如此才能“代雄”,所谓“习玩为理 ,事久则渎;在意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 代雄。”因为萧子显过于强调“新变”,略文学发展中 继承原因。
18/25
五言之制,独秀众品。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意 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建安一体 ,《典论》短长互出;潘、陆齐名,机、岳之文永 异。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 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清新,得名 未盛。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 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5/25
二、《宋书·谢灵运传论》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 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 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 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 自生民始也。
6/25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 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 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襃、刘向、扬、班、 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 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 ,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 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 以文被质。
16/25
二、《南齐书·文学传论》原文
《南齐书》卷五十二,中华书局点校本
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 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赏悟纷杂。若子桓之 品藻人才,仲恰之区判文体,陆机辨于《文赋》,李 充论于《翰林》,张视擿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 任怀抱,共为权衡。
19/25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 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本 非准。而疏慢阐缓,膏肓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 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 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 引,直为偶说;唯睹事例,顿失清采。此则傅咸《五经 》,应璩指事,虽不全似,能够类从。次则发唱惊挺, 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 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13/25
沈约等齐梁诗人开创声律论,在中国诗学史上含有主要影响 。它深化了对汉语语言内部规律探寻,使中国古典诗歌走上了格律 化征途,唐代格律诗、宋词、元曲,乃至于四六体、联语等,都带 有声律论贡献。声律成为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主要标准之一,而声 律批评也同时成为我国主要文学批评方法之一。
然而,应该看到,创作中过分强调声律,往往轻易造成诗歌 创作自我束缚,这种带着镣铐舞蹈自然遭到不少人反对。钟嵘《诗 品》批评沈约等人创作时说:“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 忌,伤其真美。”唐代皎然《诗式》也说:“沈休文酷裁八病,碎 用四声,故风雅殆尽。”
7/25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 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 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初,是以一世之士, 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莫不一样祖风骚;徒以 赏好异情,有意制相诡。
8/25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 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 馀烈,事极江右。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 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 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 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 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爰逮宋氏,颜谢腾 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 ,垂范后昆。
20/25
三体之外,请试妄谈。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 悱来,勿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 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 轮扁斫轮,言之未尽;文人谈士,罕或兼工:非唯识有 不周,道实相妨。谈家所习,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 然翳夺。故兼之者鲜矣。 赞曰:学亚生知,多识前仁。文成笔下,芬藻丽春。
第六讲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1/25
一、沈约介绍
沈约(公元441—5),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 江东之豪,莫强周、沈”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显赫。历仕宋 、齐、梁三朝,宋时历官记室从军、法曹从军、尚书度支郎。齐时 侍奉文惠太子,校四部图书,撰定明帝遗诏,任黄门侍郎、御史中 丞、国子祭酒等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与诸文士交游,与萧衍、 王融、谢朓、任昉、范云、萧琛、陆倕同游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号 称“竟陵八友”。因助梁武帝萧衍建帝业有功,入梁后,任尚书左 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因触怒梁武帝萧衍,天 监十二年(513)忧惧而卒,年七十三卒,谥曰隐,世称沈隐侯。沈 约为齐梁文坛领袖,学识渊博,精通音律,诗文兼长。其时谢朓善 诗,任昉擅文,沈约兼而有之,萧绎尝论:“诗多而能者沈约,少 而能者谢朓、何逊”(《梁书·何逊传》);钟嵘谓其“长于清怨 ”,“五言最优”(《诗品中》)。沈约曾与谢脁、王融等人创“ 四声”“八病”说,开创“永明体”,推进了诗歌向格律化发展, 影响深远。
9/25
若夫敷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 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 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 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 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 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 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 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 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 、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 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17/25
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改变不穷。俱五声之 音响,而出言异句;等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吟咏 规范,本之雅什;流分条散,各以言区。若陈思“代马” 群章,王粲“飞鸾”诸制,四言之美,前超后绝。少卿离 辞,五言才骨,难与争鹜。桂林湘水,平子之华篇;飞 馆玉池,魏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卿、云巨 丽,升堂冠冕;张、左恢廓,登高不继:赋贵披陈,未 或加矣。显宗之述傅毅,简文之摛彦伯,分言制句,多 得颂体。裴頠内侍,元规凤池,子章以来,章表之选。 孙绰之碑,嗣伯喈之后;谢庄之诔,起安仁之尘;颜延 《杨瓒》,自比马督;以多称贵,归庄为允。王褒《僮 约》,束皙《发蒙》,滑稽之流,亦可奇玮。
14/25
第六讲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15/25
一、萧子显介绍
萧子显(公元489—537年),字景阳,南兰陵( 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高帝萧道成之孙。七岁时 封宁都县侯。梁天监初,降为爵子。历任国子祭酒 、吏部尚书、吴兴太守等职。好学工文,颇负才气 ,为萧衍、萧纲所赏识。曾著《后汉书》一百卷、 《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并文集二 十卷等,皆佚。今存《南齐书》五十九卷,诗十余 首,文章二篇,载于《玉台新咏》、《文苑英华》 、《乐府诗集》、《本传》和《广弘明集》 。事 迹附于《梁书》卷三五《萧子恪传》、《南史》卷 四二《豫章文件王传》。
10/25
三、讲析
本篇所论,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概括叙述 了从远古至刘宋时期文学发展历史,一是阐述了关于 声律理论。前者表达出沈约文学史观和审美观;后者 则为沈约自矜独睹之秘。以下分述之。
11/25
就前者言,沈约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纵论历代文学,对先秦 至刘宋这一时期文学发展轨迹作了精要概述。他追其源,溯其流, 对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格调作家给予充分重视,并标示他们各自在 文学史上地位和贡献。文中凸显出沈约鲜明“新变”文学史观和“ 情辞并重”审美观。所谓“平子艳发,文以情变”,“自汉至魏” ,“文体三变”,“潘陆特秀”,“体变曹王”,重在一个“变” 字,即说明不一样时代有不一样文学格调。而“喜愠分情”、“情 志愈广”、“文以情变”、“以情纬文”、“情理之说”话语表述 ,又分明表达出沈约对文学作品抒情特质强调;同时,沈约又重视 诗歌语言形式美,所谓“英辞”、“清辞”、“盛藻”、“遒丽之 辞”,即是明证。本着这么一个审美观念,东晋那些淡乎寡味“寄 言上德”之作自然要遭到他批判。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宋书 ·谢灵运传论》不啻为我国最早一篇从先秦至刘宋文学发展小史, 而沈约也可称得上中国最早文学史家。
21/25
三、文学思想讲解
《南齐书·文学传论》是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后所 作论赞,集中阐述了他主要文学观点,比较充分地表达 了他文学思想。
22/25
他标榜“性灵”,认为文章是作家情性和性灵表现,主 张作文要“独中胸怀”。所谓“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 ,神明之律吕也” ,“莫不禀于生(性)灵,迁乎爱 嗜” ,这里所界说文章,主要是诗赋骈文一类讲求抒 情特质文学作品,即若曹丕《典论·论文》、挚虞《 文章流别论》等批评性质论文之作,也是“各任怀抱” ,重在表现作者自己个性精神。萧子显“情性”一说实 际上是对西晋陆机“缘情说”一个继承,是充分重视文 学抒情品质一个理论表现。
12/25
当然,本文最主要理论贡献乃在于“声律说”提倡。沈约认为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 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便是沈约声律论总体美 学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诗文用字,要讲求音节改变,从而形成高 低抑扬、交织友好声韵之美。其中“浮声”、“切响”是指音轻重 、清浊,类似后世所谓平、仄。这一标准成为当初盛行“永明体” 创作基本标准,据《南史·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 沈约、陈郡谢脁,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 ,为文皆用宫商,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 中,音韵尽悉,两句之内,角徵不一样,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又《梁书·庾肩吾传》云:“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脁、沈 约文章始用四声,认为新变。”《梁书·沈约传》又说沈约“撰《 四声谱》,认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襟,穷其妙旨 ,自谓入神之作。”可见,“四声”确为当初“声律论”主要内容 之一。
3/25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至于范云、沈约,参预缔构, 赞成帝业;加云以机敏明赡,济务益时,约高才博洽 ,名亚迁、董,俱属兴运,盖一代之英伟焉。
4/25
沈约一生著述丰富,有《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 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 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 ,然皆佚。又撰《四声谱》,认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 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 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 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今存《宋书》一百卷,明人 张溥辑有《沈隐侯集》。《梁书》卷十三、《南史》卷 五十七有传。
2/25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 二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 ,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认为憾,用为郡部 传。尝侍宴,有妓师是齐文惠宫人。帝问识座中客不? 曰:“惟识沈家令。”约伏座流涕,帝亦悲焉,为之罢 酒。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谢 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 也。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势,颇累清谈。及居 端揆,稍弘止足。每进一官,辄殷勤请退,而终不能去 ,论者方之山涛。用事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政之得 失,唯唯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