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九年级化学下第七章五实验全练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科粤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溶 液 实验五【实验全练透】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考查角度1 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原创题】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 液的过程如图1所示:
(第1题图1)
1
2
3
4
5
(1)选用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
解,剩余粗盐1.2 g。所用的水需控制用量,不宜加太多, 原因是 加太多的水会导致蒸发时间较长 。
1
2
3
4
5
(4)过滤:①过滤实验需将圆形滤纸折叠,正确的折叠顺序是 A→B→ C (填“C”或“D”);
A
B
C
D
②过滤时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作用是 防止液滴飞
溅 ;③若滤液浑浊应 重新过滤 ,其原因可能是 液
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第4题)
1
2
3
4
5
A.操作③是过滤 B.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C.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 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已配好的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 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
氯化钠溶液 6%
(第1题图2)
1
2
3
4
5
(7)配制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会导致溶质质量分
数偏小的是 BC (填字母)。
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用水洗涤后没有干燥就使用
(第1题图1)
C.称量NaCl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
D.向试剂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
1
2
3
4
5
考查角度2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2.实验室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04 g/cm3)配制200 g质量
(第5题)
1
2
3
4
5
(第5题)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 ②
③ (填序号)。
1
2
3
4
5
(2)已知KNO3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 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④号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C (填字母)。
A.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下: (1)仪器的选择: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 量筒、烧杯、玻璃
棒、胶头滴管 。
1
2
3
4
5
(2)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 100 g,需要量取 水 100 mL。
(3)量取:用规格为 100 mL的量筒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 倒入烧杯里。
1
2
3
4
5
(4)混匀:用规格为 100 mL的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6%的 氯化钠溶液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以使氯化钠 溶液和水 混合均匀 。
1
2
3
4
5
(8)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 AC (填字母)。 A.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解完 B.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C.蒸发时有液体飞溅 D.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
1
2
3
4
5
【建构思维模型】
小
大
1
2
3
4
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与粗盐提纯实验
的应用 4.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
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 (填一种)。
1
2
3
4
5
(5)蒸发:①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防止 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②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
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C.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 40 g KNO3 晶体
D.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1
2
3
4
5
点拨:(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 ③,因为100 g 20%的KNO3溶液溶解20 g KNO3晶体恰好 达到饱和状态。(2)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 中,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 g KNO3晶体时,溶质质量 会偏大,因为溶质称多了,所以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
2
3
4
5
点拨:操作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故为过滤,A正
确;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
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B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
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
大,C错误;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水
的质量为x,100 g×7.5%=(100 g+x)×5%,x=50 g,D
正确。故选C。
1
2
3
4
5
5.小周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 KNO3 晶体和溶质质量分 数为 20%的 KNO3 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KNO3 溶液。取 40 g KNO3 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 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KNO3溶液,充分搅拌溶 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化的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
1
2
3
4
5
(6)称量、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 纸上称量,称得精盐3.2 g,则精盐的产率为 84.2% (计 算结果精确到0.1%)。
(7)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及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都属 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
2
3
4
5
(5)装瓶贴标签,标签的内容是 氯化钠溶液 3% 。
1
2
3
4
5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3.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
的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如图操作:
(第3题)
1
2
3
4
5
(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⑤ (填序号)。 (2)称量:称取5.0 g粗盐。 (3)溶解:将5.0 g粗盐逐渐加入到10 mL的水中,直到不再溶
(2)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3.0 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 为 47 mL。(水的密度为1.0 g/cm3)
(第1题图1)
1
2
3
4
5
(3)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若用 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
应 A (填字母)。
A.增加氯化钠固体
B.减少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增加砝码或游码
(第1题图1)
1
2
3
4
5
(4)量取:用规格为 50 (填“20”“50”或“100”)mL的 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5)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目的是 加快溶解 。
(第1题图1)
1
2
3
4
5
(6)装瓶、贴标签:请在如图2空白标签上填写相关信息。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考查角度1 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原创题】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 液的过程如图1所示:
(第1题图1)
1
2
3
4
5
(1)选用的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
解,剩余粗盐1.2 g。所用的水需控制用量,不宜加太多, 原因是 加太多的水会导致蒸发时间较长 。
1
2
3
4
5
(4)过滤:①过滤实验需将圆形滤纸折叠,正确的折叠顺序是 A→B→ C (填“C”或“D”);
A
B
C
D
②过滤时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作用是 防止液滴飞
溅 ;③若滤液浑浊应 重新过滤 ,其原因可能是 液
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第4题)
1
2
3
4
5
A.操作③是过滤 B.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C.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 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已配好的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 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
氯化钠溶液 6%
(第1题图2)
1
2
3
4
5
(7)配制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会导致溶质质量分
数偏小的是 BC (填字母)。
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用水洗涤后没有干燥就使用
(第1题图1)
C.称量NaCl时右侧托盘没有放纸
D.向试剂瓶转移液体后烧杯中残留溶液
1
2
3
4
5
考查角度2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2.实验室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04 g/cm3)配制200 g质量
(第5题)
1
2
3
4
5
(第5题)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 ②
③ (填序号)。
1
2
3
4
5
(2)已知KNO3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 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④号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C (填字母)。
A.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步骤如下: (1)仪器的选择:本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 量筒、烧杯、玻璃
棒、胶头滴管 。
1
2
3
4
5
(2)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 100 g,需要量取 水 100 mL。
(3)量取:用规格为 100 mL的量筒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 倒入烧杯里。
1
2
3
4
5
(4)混匀:用规格为 100 mL的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6%的 氯化钠溶液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以使氯化钠 溶液和水 混合均匀 。
1
2
3
4
5
(8)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 AC (填字母)。 A.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解完 B.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C.蒸发时有液体飞溅 D.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
1
2
3
4
5
【建构思维模型】
小
大
1
2
3
4
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与粗盐提纯实验
的应用 4.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
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 (填一种)。
1
2
3
4
5
(5)蒸发:①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防止 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②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
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C.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 40 g KNO3 晶体
D.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1
2
3
4
5
点拨:(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 ③,因为100 g 20%的KNO3溶液溶解20 g KNO3晶体恰好 达到饱和状态。(2)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 中,用砝码生锈的天平称取40 g KNO3晶体时,溶质质量 会偏大,因为溶质称多了,所以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
2
3
4
5
点拨:操作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故为过滤,A正
确;操作④是蒸发,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
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B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
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
大,C错误;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水
的质量为x,100 g×7.5%=(100 g+x)×5%,x=50 g,D
正确。故选C。
1
2
3
4
5
5.小周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 KNO3 晶体和溶质质量分 数为 20%的 KNO3 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KNO3 溶液。取 40 g KNO3 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 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KNO3溶液,充分搅拌溶 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化的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
1
2
3
4
5
(6)称量、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 纸上称量,称得精盐3.2 g,则精盐的产率为 84.2% (计 算结果精确到0.1%)。
(7)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及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都属 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
2
3
4
5
(5)装瓶贴标签,标签的内容是 氯化钠溶液 3% 。
1
2
3
4
5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3.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
的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如图操作:
(第3题)
1
2
3
4
5
(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⑤ (填序号)。 (2)称量:称取5.0 g粗盐。 (3)溶解:将5.0 g粗盐逐渐加入到10 mL的水中,直到不再溶
(2)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3.0 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 为 47 mL。(水的密度为1.0 g/cm3)
(第1题图1)
1
2
3
4
5
(3)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若用 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
应 A (填字母)。
A.增加氯化钠固体
B.减少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增加砝码或游码
(第1题图1)
1
2
3
4
5
(4)量取:用规格为 50 (填“20”“50”或“100”)mL的 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5)溶解:把氯化钠和水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目的是 加快溶解 。
(第1题图1)
1
2
3
4
5
(6)装瓶、贴标签:请在如图2空白标签上填写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