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赋得体诗的创作特征及其流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赋得体诗的创作特征及其流变
赋得体诗脱胎于齐梁公宴诗,流行于陈隋时期的宫廷宴集活动。

唐代赋得体诗的内容和艺术都较前代有很大发展,至唐高宗时期始被统治者用作科举取士的程式。

唐代赋得体诗丰富的诗学内涵、文化传承及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迄今还未完全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

究其原因,一是有关赋得体诗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二是赋得体诗中包含的省试诗和应制诗,已有学者做过专题研究。

我们认为,对于唐代赋得体诗的深入研究,可以澄清一些误解和偏见。

首先,是以为唐代赋得体诗只是应制诗和省试诗,其内容无非是歌功颂德和酬赠应酬的平庸之作。

其实赋得体中有不少优秀作品,堪称为唐诗的经典名篇。

应制诗和省试诗亦不乏佳构,如,张说、张九龄的应制诗和钱起、祖咏的省试诗等。

其次,赋得体诗的创作背景是宫廷宴集和文人宴集活动,为我们具体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创作格局以及作品的生成与传播情况,提供了生动的资料。

第三,研究唐代的赋得体诗歌,有助于加深对于唐人诗歌创作心理期待的了解。

第四,对于唐代赋得体诗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创作情况的考察,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唐代诗歌创作发展流变的一个重要参照。

考察赋得体诗的源头以及南朝梁陈时期诗人的创作实践,我们发现:在文化精神上,赋得体诗远祧赋的思想传统,即周代献诗及汉代献赋;脱胎于齐梁公宴诗。

齐梁时期赋得体诗在宴集、游赏场合下的分题作诗,是集体创作的显著标志。

从公宴诗这一母体中分离出来的赋得体,明显承祧了汉赋的颂美成分,其娱乐功用也更加突出。

赋得体诗产生的另一原因,是汉代之后赋的文化内涵日益普及。

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赋,在后世衍生出了赋体、赋法等。

春秋时代的“赋诗”活动孕育了赋的最初形式,“赋诗”一词在春秋时就有“赋《诗》”和“词自己作”二义,“赋《诗》”即吟唱《诗经》之诗。

赋得体浓厚的应酬性和春秋时期的“赋《诗》”活动亦有相似之处。

“赋诗”后来发展为特指作
诗的专门术语,文人集会时分韵作诗称“赋韵”,摘取古人诗句为题或即景作诗,亦多在题前冠以“赋得”二字。

与梁陈赋得诗主要采用分题作法不同的是,唐代赋得体诗发展成为分题诗、分韵诗和试帖诗三种形式。

一、赋得体诗的特征
古人作诗,凡限定诗题或用韵,在标题前加“赋得”二字的,都属于赋得体诗。

按创作环境可分为应制诗、即景诗和省试诗;按诗歌内容可分为应制颂美、情感表现和艺术表现等类型。

赋得体诗区别于其他诗歌之处,还表现在它的命题特征、创作方式的规范性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期待等方面。

(一)赋得体的命题形式
“赋得××(某物)”式:这是赋得体诗最常见的命题形式,盛行于梁陈时期。

到唐代,部分诗题在“赋得”二字前后加限定语,起交代背景的作用。

如,骆宾王《送王明府参选赋得鹤》、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权德舆《杂言赋得风送崔秀才归白田限三五六七言》、卢纶《达奚中丞东斋画山水各赋一物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等。

也有在“赋得”二字后接诗体、诗题,如,李群玉《落帆赋得二绝》、李洞《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直接以“赋得”名篇的,如,刘长卿《赋得》。

诗题以“同赋”、“共赋”名篇,如,刘孝孙《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游人久不归》、戴叔伦《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

诗题只有“赋”字或“得”字,如,卢纶《陈翃郎中东斋赋白簪》、张九龄《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等。

“赋得××(某韵)”式:这类分韵的赋得体诗,大多在诗题最后部分点明诗韵。

如,宗楚客《正月晦日侍宴浐水应制赋得长字》、刘长卿《新安奉送穆谕德归朝赋得行字》等。

“赋××得××(某物)”式:这种题目在唐代大量出现,如,高适《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等。

也有所赋不限一物的,如,元稹《与杨十二巨源卢十九经济同送大安亭各赋二物各为五韵探得松石》。

还有一种变体,如,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
慈恩寺各赋一物》,把题目“残莺百啭歌”前置,省略了“得”字。

“赋××得××(某韵)”式:将“赋得”二字分置,既后缀诗题又限定用韵。

如,徐夤《尚书坐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皎然《酬李侍御萼题看心道场赋以眉毛肠心牙等五字得牙字》。

以“探得”名篇的赋得体诗。

“探得”是集体赋诗时一种分韵、分题作诗的形式,即提前拟定诗题和韵字,抓阄探取后进行创作。

现存作品有:释辨才《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骆宾王《送郭少府探得忧字》、张易之《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张说《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皇甫冉《杨氏林亭探得古槎》、皎然《咏数探得七》等。

赋得体诗题涉及的范围如下:以古人诗句为题铺排诗句,即“赋句”,如,梁元帝萧绎《赋得涉江采芙蓉诗》、唐骆宾王《赋得春云处处生》等;以咏物为题,如,庾肩吾《赋得山诗》、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钱起《赋得巢燕送客》等;以某乐府曲为题,如,刘孝绰《夜听妓赋得乌夜啼》、杜审言《赋得妾薄命》等;以某字为题,如,庾肩吾《暮游山水应令赋得碛字》、宋之问《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等;以古人事迹为题,如,梁简文帝萧纲《赋得当垆》、皎然《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等;以经史时事为题的赋得体,常见于省试诗中。

赋得体诗题命题形式的多样化,也增加了后人辨识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