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问答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活》问答题
1.简述一个有关聂赫留朵夫反叛性格的故事
答: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
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
2.《复活》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 简述一个与玛丝洛娃有关的故事
答:玛丝洛娃怀孕后,被涅赫留朵夫抛弃,但仍非常想见他,一次听说他会在晚上经过某火车站,就赶到那,在车窗外找到他所在那节车厢,这时火车开动了,玛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吹掉了,她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地上,抱头痛哭。
她当时想到了死,但想到孩子,于是慢慢地站了起来。
(答:一个秋雨的深夜,马斯洛娃赶到涅赫柳多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
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她看到他正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找乐。
火车就要开动了,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着月台拼命追去。
列车走了,她仍旧在跑。
雨中哭泣的她本想卧轨自杀,想到腹中的孩子又平静了下来,只是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了。
)
3.简述一个故事揭穿《复活》中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虚伪。
答:法庭要审判玛丝洛娃。
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
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
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这是由骗子、酒鬼、淫棍来主持的审判,多腐败、虚伪的统治。
4.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朵夫(聂赫留多夫)的情节。
答: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朵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
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
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
5.简述聂赫留朵夫(聂赫留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卡秋莎)的情节。
答: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
6.简述《复活》的故事梗概。
答: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农奴少女玛丝洛娃,又将她遗弃,使之后来成为妓女并被人诬告谋财害命而判流放。
成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因良心受谴责而帮她,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
玛丝洛娃虽受感动,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而与另一犯人结婚,而聂赫留朵夫最后也抛弃了贵族生活,从而使二人的灵魂得以“复活”。
7.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的故事。
答: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三岁时母亲死了,被聂赫留朵夫的姑妈收养。
十六岁时,她因与聂赫留朵夫发生关系并怀孕,被赶出家门。
她去给人家当女仆,最后沦落到妓院。
后来,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流放西伯利亚。
在流放途中,她被政治犯西蒙松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8.简述让涅赫柳多夫感觉对马斯洛娃有负罪感的事件经过。
答:马斯洛娃十六岁时,爱上了前来做客的女主人的侄儿、年轻的贵族涅赫柳多夫,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和美好。
四年后,这个年轻人在从军时顺道来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马斯洛娃被他诱奸。
临别,他塞给马斯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后来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女主人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辞退了。
9.简述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沦落妓院的经过。
答:马斯洛娃被女主人赶出门之后,在一个警察局长家做了使女,局长一味地调戏她。
不久,她分娩了,孩子也死了;在林务官家当佣人时遭到强奸;在一个太太家做女仆也受到骚扰。
她的姨母让她到自家的小洗衣店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
她也曾爱过一个店员,可店员不辞而别了。
于是她借酒浇愁,走投无路,落入了妓院。
10.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答: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
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11.《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
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
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12.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
”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
答: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后来在军营里堕落了。
之后与马斯洛娃的巧遇,使他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但内心的情感仍是复杂矛盾的。
对监狱状况的了解以及田庄之行使他认识到贵族阶级的腐化,彼得堡之行更让他对整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西伯利亚之行,与革命者的接触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
13.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西蒙松这个人物。
答: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
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人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为此他被捕了。
14.一开始涅赫柳多夫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的想法坚定吗?作品中有哪些体现?
答:不坚定。
出于忏悔,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然而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裕的贵族生活,涅赫柳多夫的内心很矛盾。
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了,这使得涅赫柳多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15.简述马斯洛娃从拒绝涅赫柳多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经过。
答:探监时,涅赫柳多夫的求婚让她认为他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愤然拒绝。
后来他为她奔走上诉,她又重新爱上他,但是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依然没有答应他。
在流放途中她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正直善良,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她最终选择跟了西蒙松。
16.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请简述一个关于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的片段。
答:监狱里人满为患,臭气熏天,阴森可怕。
男女犯人混杂在一起大小便,拥挤不堪,走路无法下脚,竟有人睡在流淌臭水的粪桶旁。
监狱看守随意毒打犯人,稍有不满就将其打死。
流放犯的押解军官为所欲为,凶恶残忍;临盆生产的妇女得不到照顾;不准父亲抱着孩子走路;一路上许多犯人被折磨死。
17.简述玛斯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涅赫柳多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
【答案示例】玛斯洛娃认为涅赫柳多夫向她求婚是因为宽宏大量,还因为从前发生过那样的事。
然而西蒙松却是在她处于被流放的景况下才爱上她的,他纯粹因为喜欢她才爱她。
此外,她还领会到西蒙松认为她是与众不同的女人,并具有特殊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选择了他。
【答题点拨】答题的关键是把涅赫柳多夫和西蒙松二人对她的爱情进行比较。
最后一点很重要,不能遗漏。
18.叙述《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
【答案示例】聂赫留朵夫到狱中见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
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
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促使聂赫留朵夫反省,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答题点拨】叙述场面要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及心理描写。
19.简述你对玛丝洛娃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答案示例】聂赫留朵夫到医院看玛丝洛娃,她掩不住内心的喜悦,故意装作没有看见聂赫留朵夫伸给她的手,匆匆离开时,在病房还差点跌倒。
她和病孩子一起大笑,挨护士骂也不在意,回家几次拿出聂留赫朵夫带来的照片“欣赏地看一眼”,写出她获得爱情后的欢乐。
【答题点拨】简述片段一定要注意细节。
20.简述《复活》中的主人公的性格。
【答案示例】聂赫留朵夫青年时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
但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
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的思想开始升华,灵魂得以复活。
【答题点拨】人物的性格是发展的,要抓住关键的几个阶段进行概括。
21.分析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答: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
起初,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曾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但后来受到上族社会腐朽放荡生活的熏染,成为一个利己
主义者,干出了诱骗玛丝洛娃的勾当。
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罪。
在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作为托尔斯泰探索型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
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22.简述聂赫留朵夫的经历
答: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到姑妈家渡假,爱上并诱奸了玛丝络娃,给她一百卢布就走了。
八年后,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意外认出被控告为杀人犯的玛丝络娃。
他认为判决不公为之奔走,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
他追随被流放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
最后,他从《圣经》得到启示,精神得以复活。
(134字)
23.简述玛丝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答: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或酒醉未醒,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
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
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这样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132字)
24.简述玛丝洛娃流放的过程
答: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
那是个天气炎热的七月,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当场中暑倒毙了。
在聂赫留朵夫活动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
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不再受男人的纠缠。
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
在这里她认识了革命者西蒙松并与他相爱。
(129字)
25.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
答: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
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
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的灵魂进行了强烈的斗争。
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
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决心帮助玛丝洛娃。
(122字)
26.简述聂赫留朵夫贱价出租土地的故事。
(简述聂赫留朵夫赎罪的一个故事。
)
答: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
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权利。
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
27.简述《复活》中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在草地玩“捉人”游戏情节。
答:一次女邻居到涅赫留朵夫姑姑家,喝完茶后到草地玩“捉人”游戏,也带了卡秋莎,玩了几回也轮到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一起跑,他们拍了三下手,卡秋莎格格的笑,一直跑花坛后面。
卡秋莎向他示意,涅赫留朵夫心神会,涅赫留朵夫不小心摔进小沟,卡秋莎笑迎面上相互握紧手,两者贴近,涅赫留朵夫吻了她,从此他们形成了纯洁的爱恋。
28.简述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
大学时代他是个善良有理想的青年受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把土地分给农民。
后来他在军营中腐化堕落,思想发生了巨变。
法庭上与玛丝洛娃的巧遇,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开始灵魂大扫除,对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进行反省,从而走向精神上复活。
29.简述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答:法庭的庭长明知玛丝洛娃的案子有错,但为了提前去和情妇会见,根本无心纠正。
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在整个审判过程一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
另一个法官是“机会论者”,他玩弄数字来决定受审者的命运。
一个书记在法庭上偷看一篇秘密文章,完全没有注意审判案件。
尤其是那个副检察官,他在妓院寻欢作乐一夜,匆忙赶到法庭连钮扣还没来得及扣上,以致开庭前还不知案情。
30.如何理解玛丝洛娃的“复活”?
【点拨】关键点明她精神上的觉醒和抉择。
答:她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
她美丽善良心地纯洁,乐于助人,富有青春魅力,少女时代她相信善与正义的存在。
被玩弄和抛弃后,她坠入青楼,生活和精神陷入空虚,麻木的状态。
和聂赫留朵夫的相遇,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富人和穷人的对立,看到宗教骗人的本质,重新回到清白生活的愿望。
她受到聂赫留朵夫真诚忏悔的影响,精神上逐渐复活了。
和政治犯的接触,使她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她的复活是真正的完全的复活,和政治犯的结合,预示着她走向新生。
31. 为什么说《复活》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答:《复活》是托尔斯泰以真实案件为基础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经历和见闻,广泛而深刻地展示了从城市到农村俄国专制社会的面貌,暴露了监狱的黑暗、讽刺了法庭审判的虚伪,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整个国家机器反人民的本质;揭露了官办教会的虚伪和神父们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诞无稽;再现了农奴制改革后农村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悲惨处境,否定了土地私有制。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还描写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农民的破产及他们流落到城市的悲惨生活。
总之,《复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全貌,因此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32.简述《复活》所批判的内容。
答:《复活》的情节本身就带有批判意义,列夫·托尔斯通过《复活》暴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暴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俄国的反动统治。
①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
一方面是写地主、资产阶级的寄生、腐朽、罪恶。
另一方面是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
②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
从法庭活动开始。
根据法官的面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法庭。
③对官办教会的深刻披露。
小说描绘了监狱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替沙皇反动政府的罪恶勾当作辩护的。
④《复活》中描绘的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俄国,讽刺了颠倒社会的法律和法庭。
33.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②单线索的情节,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③鲜明的讽刺色彩。
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露都充满讽刺味道。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
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对比,把一个人物精神变化的前后情形加以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⑤善于运用心理描写。
主要运用心里独白刻画人物,除此以外,还通过其它一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
34《复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简洁清晰的单线索结构。
(2)尖锐对比的手法。
(3)细致的心理描写。
(4)独特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