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行业定位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行业分析与定位
3.1行业分析
3.1.1政策环境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轻工业的滋生、繁殖,珠宝产业也在近几十年得到迅猛发展。
珠宝产业作为一个朝阳、资本密集的优势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政府为鼓励和发展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
关税总水平不断降低,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先后运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市场全面开放。
同时,国家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规定,如《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以及《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与代码》GB/T 25071-2010国家标准等,对提高我国珠宝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参与国际竞争起到积极的作用。
3.1.2经济对珠宝行业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20000元人民币,并逐年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13年人均GDP达到41908元人民币,有较大增长。
宏观经济的成长阶段为珠宝首饰等奢侈品消费未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3-1 人均GDP增长趋势图
3.1.3文化氛围对珠宝行业影响
珠宝一直是大众心目中高消费的奢侈品,在历史上一直是属于贵族和权势的象征。
从古至今,人们对珠宝的热情从未减退,并为各色珠宝赋予各种美好意义。
珠宝背后总是包含美丽,高雅等高贵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各色珠宝饰品更是受到消费者欢迎,珠宝消费风靡一时,珠宝产业在近几十年得到迅猛发展。
3.1.4珠宝行业现状
1.销售状况
近年来,我国珠宝产业销售总额以年增长率高于15%的速度快速增长,出口年增长率超过20%。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首饰饰品年消费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
同时,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努力之下,涌现了一大批驰名品牌,其中有中国名牌企业52家,驰名品牌160余家,涵盖从生产、加工到批发、零售的各个环节。
从2005年到2013年,珠宝首饰市场销售额增长约3.5倍,2013
年中国珠宝产品零售总额已超过4700亿元。
2014年上半年形势严峻,8月份市场逐步恢复增长,预计全年增长率低于2013年,为十年来最低点。
虽然增长率有较大程度降低,但是销售绝对额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图3-2 珠宝行业市场销售额以及销售增长率
2.生产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中国珠宝首饰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种珠宝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
全国金饰生产企业已有500多家,珠宝首饰生产企业4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万人。
图3-3 珠宝生产制造及产成品情况
由上图可得,珠宝生产制造企业变动较大,到2013年5月截止有407家,虽然相较于2011年有较大幅度减少,但是近期会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图3-4 珠宝生产产品情况
上图数据走向显示,珠宝行业生产产品较2011年处于下行状态,但2013年有所增长,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3.行业增速
过去十年珠宝行业年复合增速在15%左右,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珠宝市场在经历短暂的低迷后,预计未来5年将会持续平稳发展,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在10%-15%,珠宝行业已从快速增长阶段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从行业成长阶段进入行业成熟阶段。
珠宝行业作为奢侈品行业,对消费者的经济能力有较高要求。
中国珠宝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过后,集中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体现出地区经济实力差距,但随着中西部地区实力异军突起,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这一格局已被打破,其中中西部城市如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珠宝交易额在全国占据较大比例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3.1.5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集群化发展,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我国现有的19个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化优势开始显现。
这种优势的产生是因为许多相关企业在地域上处于同一地区,在原材料和半成品、配件、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配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
这种产业的集聚,不仅大大地提升了当地珠宝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也为当地的珠宝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国外一些珠宝企业或及相关的企业,纷纷到这些地区进行考察、寻求合作,也充分地彰显了产业集聚化的优势。
(二)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
国际上一些珠宝品牌在发展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已经有力地证明了品牌的价值。
我国珠宝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些珠宝品牌在终端博弈中的竞争优势,也说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中国珠宝产业在规模化向品牌化的转变中,品牌建设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以珠宝文化为核心的制造与销购
珠宝的稀有、珍贵的物质属性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珠宝的设计、工艺等文化属性也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对于追求时尚一族的中青年来说,珠宝视觉和触觉的美感更是他们希冀的目标。
今天,拥有、佩戴珠宝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
珠宝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要。
因此,珠宝在设计和制造中更加强调新意和精湛,在买与卖
中更加强调文化内涵的传播。
(四)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的国际化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业的发展,必须也必将融入国际化的进程,这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要成为珠宝强国的需要。
3.1.6行业分析结论
综合上述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珠宝行业由快速成长期阶段迈入到稳定发展的成熟期阶段;珠宝行业逐渐实现集群化发展,该行业上下游产业不断集中,逐渐形成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参考国内外成功运作案例经验,地区珠宝行业发展成全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将有较大收益;珠宝行业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维护。
3.2市场分析
3.2.1目标市场定位
1.目标市场
主营中西部一二线城市市场,积极开拓三四线城市市场,并进一步辐射全国市场,实现国际化运营。
目标人群为社会中间阶层以及富裕阶层,年龄结构年轻化。
2.预期效果
(1)奠定地位
本项目担任“XXX国际珠宝中心”全产业链计划中关键生
产部分,力争辅助“XXX国际珠宝中心”项目发展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中西部全产业链的珠宝中心以及珠宝玉器主题商业中心,成为中国中西部的“水贝”、“菜百”。
(2)实现突破
作为“XXX国际珠宝中心”核心生产板块,辅助“XXX国际珠宝中心”发展,达到辐射传统珠宝行业覆盖薄弱区域,覆盖整个中西部地区市场,打破省内及中西部珠宝产业发展受制于以深圳为中心的国内珠宝聚集区现状,建立起自己的完整产业链,从宝玉石勘探开采、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鉴定检测、销售及配套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中西部珠宝产业的发展突破。
3.2.2市场情况
1.珠宝市场需求现状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首饰年消费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其珠宝首饰销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在各零售商品领域位居第一。
近年来,珠宝首饰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总体人群中,珠宝的购买率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珠宝消费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固定消费习惯。
2.珠宝市场发展趋势
珠宝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10%,2014年虽暂时进入疲软期,但仍保持高达9.3%的增长速率,在经历短暂低迷之后,珠宝行业未来5年将会持续平稳发展,预
计年复合增长率在10%至15%。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沿海传统珠宝消费发达地区,珠宝首饰拥有率高达50.7%,并保持增长;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近三年来珠宝首饰的拥有率较为稳定,在30.4%左右。
中西部以及二三线城市珠宝市场,正处于从中端向高端发展阶段,市场稳定增长,中小经营商家竞争激烈,目前缺乏有号召力的大型展销平台。
但珠宝首饰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间阶层中潜藏着巨大的市场。
各大奢侈品牌已经全线瞄准了该部分地区,并争先开设品牌精品店。
可以预见,奢侈品品牌的下一波强劲增长将会重点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呈现。
3 珠宝加工市场供给现状
图3-3 珠宝行业地域分布
由上图可得,中国珠宝行业经历几十年发展,珠宝行业逐渐聚集
在某些区域。
其中,珠三角经济圈是以深圳、广州番禺、东莞为主的传统加工、生产基地;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江苏扬州、浙江诸暨为主的新兴生产、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而环渤海经济圈则是以北京、山东、东北为主的消费市场。
中西部缺乏大型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珠宝生产加工基地。
目前,四川省乃至整个中西部的珠宝业是以珠宝代理的贸易为主,缺乏品牌,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完全受制于以深圳为中心的国内珠宝聚集区,缺乏属于自己的珠宝生产加工产业链以及相关全产业链配套设施。
4.珠宝加工供给趋势
随着中西部市场的成熟,珠宝加工生产产业链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将会从沿海生产加工基地部分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届时,中西部地区珠宝供应质量和数量将会有质的提升。
3. 配套产业情况
由于珠宝加工制造企业目前主要将中心以及重心放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珠宝加工生产相关的原料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销售市场渠道并未成熟,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仅四川就有主要珠宝玉器商家多达4000多家,但分布散、乱、杂,未实现集群化优势,珠宝市场整体运作效率不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珠宝消费市场的繁荣为珠宝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西部人工成本优势、产业配套服务的跟进会促使珠宝产业由沿海向内地逐步转移,未来西部将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珠宝产业第四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