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抓机遇 锐意进取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难而上抓机遇锐意进取促发展
作者:范雁阳
来源:《南方国土资源》 2020年第11期
本刊记者范雁阳
金秋十月,八桂飘香。
2020 年10 月23 日,由自治区政府指导,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广西自然资源厅、南宁市政府协办的,2020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以下简称地信大会)在绿城南宁拉开帷幕。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经过10 多年高速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规模逐步增长,
2019 年实现了8.7% 的增长,总产值达到6 470 亿元。
行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研发。
北斗 3 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遥感卫星资源不断丰富,空间基础信息日益完善,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和民生中应用的渗透
率越来越高,从自然资源管理、应急保障到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从现代农业到现代服务业等等,地理信息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助手。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人
们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遥感监测等技术,为疫情检测、预警、人员物资管理、综合决策等提供了重要帮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正
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理信息产业如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广
西未来如何发挥好地理信息产业优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走进地
信大会。
高端论坛聚焦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这场地理信息技术的产业盛会中,高端论坛、主题分论坛精彩上演,每一场论坛都围绕
着地理信息行业当下最热门的技术与产业焦点展开,主题涵盖“新基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地理信息(GIS)技术创新、数字经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等。
在本届地信大会备受关注的高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带来了
题为《新基建时代的地理信息产业机遇》的特邀报告,他从5 个方面阐述了“新基建”时代地
信产业将迎来的市场机遇。
一是面向政府,基于多时相三维实景影像的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
境监测与应用;二是聚焦重大产业,高精度时空大数据的公共安全与大健康产业;三是建设智
慧城市;四是基于5G 和人工智能的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产业;五是通导遥一体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吴海涛立足于融合应用的角度,做题为《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建设发展与融合应用》的报告,着重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发布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0)》,总结了地信行业最新发展情况与趋势。
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6 476
亿元,同比增长8.7%。
2020 年,据统计分析,地理信息企业营业收入一季度同比下降25.0%,二季度同比增长15.7%,三季度同比增长19.4%,呈逐季回升态势。
这表明地理信息产业仍处于上升期,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依然旺盛,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基于GIS 技术的创新与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分享了题为《GIS 技术创新的转折》
的报告,他重点分析了当前GIS 技术所面对的全球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带来的《时空信息助力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主题报告中,介
绍了利用地理基础信息构建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的一系列做法,在这个基础上摸清自然资源家底,认识规律,科学管控。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向与会者介绍了自然资源部持续推进的两项重大测绘任务——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和实景三维中国的构建。
在高端论坛的最后,几个月前刚刚结束珠峰
测量任务的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详细介绍了此次测量任务中队员们实现的
技术创新与突破。
“新基建”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如何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也是此次大会不少论坛主
讲嘉宾和参会企业嘉宾的讨论热点。
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城市的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空间相互印证的计算机系统,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现实城市配备对应的孪生世界。
将世界数字化,从而实现世界全动态的
信息化、可视化,城市管理的系统化和智能化,实现实体城市与虚拟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
的城市发展格局。
除了对城市环境、建筑进行数字建模,还可以对包括水电气、交通、医疗、
消防、人流、车流、物流等在内的要素全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数字化
子系统将这些数据合入网络空间,在数字空间里管理现实空间。
“由GIS、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构成城市的虚拟模型,再通过控制、反馈、模型、推演,
实现认知、分析与决策。
这是我们智慧城市的新标准。
”李德仁说。
这个与钢筋水泥城市相对
应的数字孪生城市,还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可以虚实融合、迭代进化。
基于三维动态智能化的GIS 系统,能接收多个数据源,做到时时数据的集约、动态管理,
实时分析推理,从而提高城市精准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网上电网”就是其中非常成功的融
合案例。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电网GIS 平台”以“一图三态”的形式,实现了图上
规划电网、建设电网、运营电网,有力促进电网发展业务“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转型
升级。
作为现实电网的数字孪生,“网上电网”贯通了调度、营销、设备、基建、物资、财务
等22 套系统,接入334 类、560 亿条数据,构建了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层级的网架结构。
创新平台“秀”出科技创新新成果
地信大会不仅有“高端论坛”,还有别具一格的“创新秀”平台。
超图软件、武大吉奥、
武汉中地、北京国遥、奇虎360、贝壳找房、高德地图等13 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现场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成果,让观众近距离地接触到高大上的地理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产品。
“创新秀”虽然是下午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会场内仍座无虚席。
无人化自主定位导航及环境测绘机器人出场了。
这个有 4 个轮子的机器人,像一名小卫士,睁着大大圆圆的眼睛,伸直了脖颈,环顾四周。
据机器人研制单位立得空间介绍,这台测量机
器人能识路、记路、认路,并自主感知测绘,机器人系统采用3D-SLAM 技术、多线激光雷达、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近年来市场上涌现的新技术,与日本OMRON 公司、德国的NAVVIS 公司、法国的VIAMETRIS 对标,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利用机器人定位导航精度高的优势,
可以在安防巡检、无人化运输、无人机防疫消毒等领域拓展应用。
操作人员指挥机器人进行“现场测量”。
电力巡检机器人,可实现全自动测图,全自动三
维高精度导航地图绘制与三维场景建模,还具备地图自主更新能力,通过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
及无人机的巡视,可保障电网安全,提升电网智能化巡检技术水平;测温机器人,具备快速人
脸识别、口罩佩戴识别、高精度人体测温等能力,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和监控,在疫情防控中有很好的应用。
北京四维图新的漫画秀也来了。
通过漫画主人公NI 博士的“公开课”,让现场观众进一
步了解了自动驾驶的5 个等级各自所具备的能力,以及目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水平。
四维图
新演示技术人员表示,通过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不仅介绍了自身的“智能汽车大脑战略”,
亦最大限度地为全行业做了科普。
目前,四维图新已正式发布了7 部漫画,全面介绍四维图新
的7 大产品板块,向公众呈现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外,互联网企业360 公司也跨界来“秀”他们的创新产品。
360 公司
资深构架师刘庆军在“创新秀”现场,通过PPT 演示讲解了公司“面向新零售行业的商业地理
大数据平台”。
他说,通过商业地理大数据资源,打通线上线下数据,集成商圈分析、区块分析、门店客流、客群画像等数据分析功能,为零售场景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解决方案,这是一个
帮助企业深入洞察商圈及客群的数据智能平台。
“创新秀”是为创新企业量身打造的“秀”场,为产业多元化和专业化带来更多机遇。
记
者从地信大会上了解到,无论是产业领域的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只要具备4 个方向的创新
特点,包括商业模式与经营、企业管理与文化、技术与产品、应用与服务,并且取得创新成果,产生明显成效的企业,都可以报名参加。
协会组织专家组根据演讲视频进行评审,最终评出10 家左右入选企业到“创新秀”的舞台展示。
报名参加“创新秀”的企业很多,今年“参秀”的企业不仅来自自主申报,还有部分是从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创建的“地理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库”中脱颖而出。
由于时间所限,真正
上场“秀”的企业只是众多创新企业的部分代表。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创新已经成为地理
信息产业的发展主流。
本届地信大会上,不少来自广西的企业和单位,也带来了自己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
装备,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
广西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带来了广西自然资源移动一体化平台、广西自然资源实景三维图以
及广西自然资源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基础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形成了一整套完
整的技术服务体系。
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着重展示了超融合实景三维平台和广西全域旅游电子地图,令人印象
深刻。
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带来了他们可定制的遥感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可以
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智能分析—业务运行”的“一站式”服务??
广西机遇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新发展
2020 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政策措
施落地见效、竭力助企纾困解难加快复工复产,努力化解疫情的冲击影响,经过全区上下奋力
拼搏,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向好态势,增速实现回升转正。
广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
任务,精准施策抓生产、扩消费、强投资、保民生,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全力筑牢经济回升
基础。
当前,广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增长动力的关键期。
因此,如何赶
上信息化大潮、抓住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
作的数字新高地、数字丝路的重要门户做好地理信息服务是目前广西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一系列成绩单颇为亮眼,包括: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成;全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完成北斗化升级改造;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落户南宁,广西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分发和应用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航空应急测绘保障南宁基地形成实际战斗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管理条例》修订出台等等。
这几年,广西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地理信息+”模式,并实现了广泛应用。
在自然资源行业,广西首次以“北斗+ 广播”跨界融合的方式,将共生数字调频广播信号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相结合,在全国首创地质灾害隐患高精度、实时自动监测模式。
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为广西国土空间规划、第三次国土调查、自然资源清查与确权登记、耕地保护等提供基础保障和数据支撑。
在其他领域,得益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测绘部门主动服务广西“甜蜜”事业,助力广西糖业转型升级;服务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广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南流江、九洲江、钦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
在全区15 个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已开工的14个项目中,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一期已基本建成,部分配套项目即将交付,已签约入驻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近50 家。
预计至2024 年,产业园将引进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260 家,预计产值超100 亿元。
地信大会,是合作与交流的盛会,更是创新与拼搏的舞台,它启发创新思维,助力转型升级,它不仅为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也为我们未来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
大会上,无论是行业从业者还是部门管理者,从参会的嘉宾到每一位观众,大家的脸上写满期待,内心无比澎湃。
让我们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共同开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