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摘要:传承中华文明礼仪,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
的应有之义。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还有利于创新和促进学校
德育工作的开展。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可塑期,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
知书达礼,懂得相互尊重、诚信守诺,言谈举止文明,待人接物有礼,使学生在
浓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变得文明儒雅。
关键词:礼仪教育;文明规范;习惯养成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
仅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
学生不仅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还是新时代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者。
对初中学生
开展礼仪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实施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儒雅的学生呢?笔者所在学校多
年来坚持实践“八礼三仪”教育,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推动学生儒雅风范的形成,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确定内容,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
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其内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仪容仪表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发型自然、仪态大方,面容干净整洁,衣着大
方得体;二是餐饮礼仪方面,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食堂及公共社
交场所用餐时要讲究卫生、爱惜粮食、保持安静、食相文雅;三是言谈举止方面,重在教育学生与人交流时做到坦诚友善、心气平和、礼貌用语、文明表达,同时
养成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四是待人方面,重在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谦虚礼让、诚实守信、宽容待人;五是行走礼仪方面,重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为老弱病残孕者主动让座,传递美德,奉献爱心;六是观赏礼仪方面,重在
教育学生在表演或比赛等场合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专心观赏他人的表演或
比赛内容,以礼貌的态度为之喝彩;七是游览礼仪方面,重在教育学生在旅游地、
参观地等场所做到爱护景观文物,尊重当地的民俗民风,遵守公德,文明游览;
八是参加仪式方面,重在教育学生在参加任何礼仪活动时,能做到心存敬畏、面
容肃穆、庄重行礼,尊重一切礼俗规则。
二、细化措施,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1.加强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
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融入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中,倡导教师遵循文明礼仪教学的要求,加大各学科课程中文明礼仪教育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文明礼仪知识传递给学生。
学校要注重在校
园文化建设中推动文明礼仪教育的健康开展,积极丰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内容和
活动形式,引入多种活动载体,增加各项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成果展示环节。
2.加强家庭教育的督促作用
以家校合作理念为指导,组织家长参加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家校会议,
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丰富的文明礼仪规范知识,增强家长的引导教育意识,督促学生每日恪守各项文明礼仪规范。
同时,学校联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
健康,引领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学校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增强自身
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同时,家长也要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文明素养,为学生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让家长以正确的观念纠正学生
的不文明行为。
3.加强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清洁街道卫生、参与环
境保护宣传活动、参与植树护绿活动、参与公益宣传活动、参与公共文化传播活
动等,让学生树立起“文明小义工”的个人形象。
在此基础上,学校带领学生继
续深入到更多社会场所,奉献爱心和服务,如敬老院、孤儿院、困难家庭等,让
学生成为一个“爱心小天使”。
4.加强仪式教育的激励作用
学校积极组织“三仪”教育活动。
例如,在新学期开学后,带领学生参加入学仪式活动,让学生适应新环境,了解校园生活风貌和文明礼仪规范;在教师节带领学生参加敬师仪式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之情;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青春仪式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青春成长期间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如学会自我调控情绪、与他人进行友好交往、与他人进行和谐沟通等。
三、活动引领,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1.学校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两周安排一次“八礼”专题教育。
每一项专题都由学校管理人员负责搜集资料,利用晨会给学生讲解本专题的目标、具体规范和典型事例。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餐饮礼仪时,教育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注重饮食卫生,珍惜粮食,文明用餐。
具体规范是:就餐时保持安静,根据个人食量合理盛装食物,保持粮食不落餐桌或地面,主动整理归放桌上餐具。
与此同时,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礼仪之星”评选展示活动、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让文明礼仪的要求入脑入心,让“八礼”规范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创新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礼仪
不仅要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更要注重创新和发展,比如赛龙舟、舞狮、踢毽子、滚铁环、打陀螺、竹竿舞等可以作为校本课程或者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弘扬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等。
传统体育中形意拳模仿动物形态强身健体,并且以动物名字命名动作技术名称,有美好的寓意,也显示了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地崇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还有舞龙狮、马戏表演等,都是人与动物合作表演,这些正与现代倡导的尊重自然,保护动物思想一致。
并且古代养生理论倡导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思想都是与现代思政教育中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因此可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体育礼仪,融入现代思政教育思想。
3.注意中西体育礼仪内容的融合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中华传统体育礼仪
与西方体育竞赛礼仪的融合,注重体育礼仪的内涵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德”、“善”、“仁义”,“和谐”等思想与西方的竞争,突破自我等思想融合,建构适合思政教育的体育教学礼仪、社会体育活动礼仪、竞赛礼仪、观赛礼仪、裁判礼仪等,将传统礼仪倡导的自强不息、勤学苦练与西方竞技体育礼仪融合,充分挖掘体育礼仪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从而更好的促进
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4.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体育礼仪
现代新媒体技术以其快速、普遍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因此要充分
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应用新
媒体传播体育礼仪,大型体育赛事的转播,让学生和公众接受体育礼仪教育,新
媒体报到过程中应注重大型赛事的仪式礼仪,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赛事观
赏审美能力、比赛项目的规则、观赛礼仪、运动员精神面貌、意志品质等的报到,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去除商业化的影响,减少暴力事件、假球、黑哨、犯
规等负面消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结语:
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学校肩负着无可替代的重任。
教师应该从社会生
活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施以教导,帮助学生将文明礼仪内化为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蕊.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初中生礼仪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09.
[2]贾宗兴.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初探[J].甘肃教育,2018(6).
[3]刘红.浅谈如何用礼仪教育培育儒雅少年[J].小学教学参考,2019(9).
[4] 常益,王平.学校体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5-139.
[5] 王文.高校体育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05):99-1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