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根据重庆市地域形态特点,完成(1)~(2)题。
(1)重庆市的地域形态属于( )
a.集中式b.组团式c.条带式d.放射式(2)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不平b.气候温暖湿润
c.工业集中分布 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
2、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城市布局形态为( )
a.集中团块型 b.放射型 c.散点型 d.组团型
(2)下列城市属于图示空间形态的是( )
a.重庆b.兰州 c.南京d.武汉
3、有关城镇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镇体系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城市
b.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c.城镇职能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组合形成了区域城镇职能体系
d.城镇空间体系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
a.b
1 b.b
6
c.c
6
d.a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
a.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b.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
c.交通运输和道路建设d.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处于主导地位②城乡开放互通③城乡互补互促④城乡共同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关于上海的城市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际经济中心②贸易中心③国际金融中心④信息中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城市的地域形态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的形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几大类型
b.集中式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c.集中式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d.条带式或放射状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2)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限明确
b.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3)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 )
a.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多接近交通主要干线布置
b.工业用地多分布在城区最小风频的下风方向
c.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接近居民区布置
d.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绿化带内可适当布置疗养院
8、下列有关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演变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0、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2)根据图中信息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路内的地价相等
b.城市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
c.郊区城镇的服务范围比城区广
d.从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住宅区的档次在下降
(3)随着郊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将来该城市的空间形态逐步形成( )
a.放射型b.集中团块型 c.散点型d.星座型
11、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1)~(2)题。
(1)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②气候较适宜、取水方便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d.②③
(1)图示城市布局形态为( )
a.集中团块型 b.放射型 c.散点型 d.组团型
(2)下列城市属于图示空间形态的是( )
a.重庆 b.兰州 c.南京 d.武汉
13、有关城镇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镇体系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城市
b.区域城镇体系可以从等级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c.城镇职能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组合形成了区域城镇职能体系
d.城镇空间体系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4、下面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完成(1)~(3)题。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
a.b
1 b.b
6
c.c
6
d.a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
a.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 b.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
c.交通运输和道路建设d.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15、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大气污染 b.噪声污染 c.水土流失 d.生态破坏
(2)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16、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渤海湾 b.温州湾 c.胶州湾 d.珠江口
17、除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
1985年,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总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
主要污染来源及其占污染河流里程的百分比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其占污染河
流里程的百分比
(1)关于美国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出病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2)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 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18、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与其他废物分开,便于回收利用,剩余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法进行处理。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择,错误的是
a.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 d.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2)下列有关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3)西欧某国家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城市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9、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4)题。
(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2)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
2 、so
2
等气体污染
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3)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4)垃圾处理方式中,堆肥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其优点是
a.投资小 b.垃圾减量最彻底
c.环境效益高 d.技术要求低
20、读“2006~2007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差),完成(1)~(3)题。
(1)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2)据上题题意,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 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沙尘
(3)根据下图判断,北京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中,近地面空气质量问题最严重的是
a.t
1 日 b.t
2
日 c.t
3
日 d.t
4
日
21、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是世界三大酸雨区。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三大区域多酸雨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重工业发达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多 d.受西风带影响
(2)下列名胜受酸雨影响不明显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四川乐山大佛 c.纽约自由女神像 d.巴黎埃菲尔铁塔
(3)消除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回收利用酸性气体 b.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燃料技术
c.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减少能源的利用
22、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23、2001年3月20日,世界最大的巴西p36号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距巴西里约热内卢东北200千米的大西洋海面沉没,随同一起下沉的还有150万升原油。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洋流的名称是
a.南赤道暖流 b.北赤道暖流 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2)如果原油泄漏,采取的措施是
a.出动清理原油船只,吸取漏出原油
b.想办法让泄漏的原油快流到其他海域
c.点火烧油,以免在海洋表面形成油膜,污染海洋生态环境
d.海洋面积广大,原油泄漏完全不用理睬
(3)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
关于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变得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某些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4、下图是“我国2000年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1)~(3)题。
(1)从2000年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Ⅰ类水质 b.Ⅱ类水质
c.Ⅲ类水质 d.Ⅴ类水质
(2)下列我国河流中,水污染状况最严重的是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3)下列河流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淮河 b.海河 c.辽河 d.长江
25、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tsp为总悬浮物)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每年约有2 000万吨煤燃烧,200万辆机动车排气,5 000多处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污染。
贵阳曾经
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1)北京和贵阳的首要污染物分别是
a.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b.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2)北京与贵阳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北京大气污染物中的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阳 b.北京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于贵阳
c.贵阳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 d.贵阳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大于北京
(3)北京与贵阳相比,酸雨危害较重的是
a.都一样 b.北京 c.贵阳 d.无法比较
(4)贵阳的酸雨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贵阳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尘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6、“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
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
或飘尘(pm
10 )、二氧化硫(so
2
)、氮氧化物(no
x
)。
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
尘粒的统称,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含硫煤燃烧造成的,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部刺激,还会造成酸雨。
据此完成(1)~(3)题。
(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
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a.晴朗微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3)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a.河西走廊 b.松嫩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第II卷(非选择题)
试卷第二部分共有 14 道试题。
二、非选择题( 共 10 题 ,共 124 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镇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部分国家城乡发展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美元)
(1)材料中叙述的城乡发展现象在表中的__________(国家)最明显,人们称为逆城市化现象,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乡发展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乡环境问题。
请列举两例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城市绿地理想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空间形态为环行放射状,该形态属于集中式还是分散式?________。
(2)根据理想模式,A处一般设计为________。
(3)该城市绿地系统有哪些好处?
3、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后几经战乱,展转南迁,在闽粤交界一带定居。
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木杉等建造了奇特的土楼。
外型呈圆形,高达5~6层,墙体很厚,内部房间同样大小,不分男女老幼,聚集而居。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表明__________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村落的形态特征。
(2)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受________因素影响,建筑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3)试分析说明该种建筑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什么突出的功能?体现了客家人的什么特点?
4、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摊大饼”、单中心的规划格局使现代化的北京陷入了日趋严重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人口密集、文物遭到严重破坏。
2004年北京市修编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
“两轴”即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两带”即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
同时注意了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认真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各项规划、政策和措施,逐步做到保护有法可依、办事规范有序、资金保障有力。
要有重点地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
(1)“摊大饼”“单中心”的城市格局按城市空间类型应属于________型,“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应属于________型或多核心的发展模式。
(2)北京市所作的城市规划将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试分析北京市所作城市总体规划的好处。
(3)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4)规划中提出了要建立“多中心”,试从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联系方面说明为何要建立多个中心。
5、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镇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部分国家城乡发展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美元)
(1)材料中叙述的城乡发展现象在表中的__________(国家)最明显,人们称为逆城市化现象,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乡发展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乡环境问题。
请列举两例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城市绿地理想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空间形态为环行放射状,该形态属于集中式还是分散式?________。
(2)根据理想模式,A处一般设计为________。
(3)该城市绿地系统有哪些好处?
7、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
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 ℃,比往年高2.5 ℃;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 ℃,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4)有关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地区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
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8、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甲1993~2005年该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乙该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9、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
”为此,环保部门展开了调查,确定是否出现了光化学烟雾。
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
产
等);②有强烈太阳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
2
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材料二:3月24~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材料三:“霾”是一种类似轻雾的天气现象。
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
有关气象资料见下表。
材料四: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
(1)3月24~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________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________。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
10、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实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三、主观题( 共 3 题 ,共 16 分)
1、读“农副产品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
A. 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 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 ③表示果品、肉和蛋供给食品加工
D. 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2、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分,该地区的沙尘暴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2)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会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3)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3、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结合“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完成(1)~(4)题。
(1)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畜牧和灌溉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我国与B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主要是()
A.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和南疆地区
C.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D.黄土高原
(3)D地有旱地直播的水稻种植业,该农业地域类型在亚洲广泛分布,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高温多雨的热带、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
②人口稠密,栽培水稻的历史悠久
③平原广阔,土壤肥沃,但人多地少
④人们喜食大米⑤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4)C地大量引水灌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
B.土壤板结
C.农产品或土壤遭受污染
D.土地沙化
四、非主观题( 共 1 题 ,共 14 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03年9月1日起,北京市居民只需凭居民身份证和户口本即可到公安机关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和有效签证。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天前往申请的居民达5 000人。
材料二:据统计,2003年国庆期间,前往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人数保持上升势头,达到创记录的29万人次,紫荆广场等旅游点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1)试分析近年赴港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2)在赴港游客中,大部分属于内地工薪阶层,这一现象反映了()
A.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B.旅游客体的经济价值
C.旅游内容的经济价值
D.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3)读“香港产值结构变化示意图”(甲图)和“旅游相关产业示意图”(乙图),分析为什么内地开放“自由行”能推动香港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