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0课 第1框 随堂含解析
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1试题: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一框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我国将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有效举措,在二○二○年实现7 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是()①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体现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③为了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而大量贫困人口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因此,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体现,①②符合题意;③是对打赢扶贫攻坚战目的的片面理解,排除;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④错误。
故选A项。
2.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2018年工作部署的核心思路。
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 ①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消费升级③更多发挥行政手段调控功能④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生产规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
要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③不符合题意,宏观调控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④不符合题意,“扩大生产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排除。
故选A项。
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①是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②意味着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质的变化③需要我们在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④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0课第1框随堂含解析(2)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0课第1框随堂含解析(2)一、选择题1.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A )A.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B.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C.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解析] 材料说明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A正确。
B不是哲理。
C中“就能推动”说法太绝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D说法不对。
故选A。
2.漫画《选择》体现的哲理是( A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否定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对他人的经验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体现的哲理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时体现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故入选。
③错误,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而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故排除。
④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并没有涉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排除。
3.郑板桥写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一种( D )A.重复关系B.永恒发展C.绝对对立D.辩证否定[解析] 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事物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其实质是扬弃;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一种辩证否定。
4.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一过程体现了( C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学习书法由“平正”到“险绝”,由“险绝”再到“平正”的过程,体现的是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的过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也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中的“循环往复”不是发展,需要排除;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发展是“量的不断积累”,没有看到发展的方向性,所以③错误。
课堂新坐标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0课第1框

(2)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 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 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 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系统全 面,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 括,具有高度凝练性、简洁性的特点。
当
堂
即
知
时
识
(j
点
ís
一
h
í)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达 标 学
业
第一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x
知
u
识
éHale Waihona Puke 点y二è)
分
层
测
评
第一页,共34页。
学习目标
核心速览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
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
1.知道思想道德 建设的地位,学 会分析道德模 范的作用。 2.把握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的内容、重要 性。 3.掌握如何全面 提高公民道德 素质。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 主义荣辱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 接。其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1)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
【精品】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课 第2框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课第2框含解析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钱学森生前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钱学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D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科学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母”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解析] 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B、C均错误,D正确。
2.2018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这表明( C )A.理想信念对先进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解析] 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能做出突出贡献就是因为其受到“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等的激励,这体现了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
A观点错误,理想信念作为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
B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观点错误。
材料是在强调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决定作用,没有强调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D不符合题意。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面对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层出不穷,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位美国科学家预言:人类社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可以断言,至少在一百年内,无人能够对当今时代地球人类发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科学、新成就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与总结。
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训练

人教版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训练选择题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B.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答案】B【解析】A说法不对,我国的小康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我国的小康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不足,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正确。
C中已经实现全面小康,说法不对。
D中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说法不对。
故本题答案选B。
选择题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
该镇政府的做法()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②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③未认识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④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住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镇政府的做法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未认识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故①③符合题意,背离了②④说法的要求,选择D。
选择题“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以下符合这一目标的有()①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工业化基本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B.①④C.②③D.①②【答案】C选择题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各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的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答案】B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全面建设”是强调()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②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平衡发展、同步发展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全面发展不等于是同步发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增强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应该是整体实力,故排除。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时作业10意识的作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意识的作用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真正的才智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
”这句话强调的是()A.意识具有主动制造性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D.意识是对事物进展趋势的反映解析:“预见即将发生的事”体现了意识活动能够推想将来,具有主动制造性。
A符合题意。
答案:A2.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亮相以后,其设计备受关注。
标志物象征成员国期盼亚投行不断制造点石成金的奇迹,设计包含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深意。
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制造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解析:标志物作为人类生疏活动的制造性结果,是人类意识对客观存在能动反映的体现,也体现出意识活动的主动制造性,故②③正确;①观点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中的意识的反作用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解。
答案:C考点二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3.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争辩得出惊人发觉,光线也能扭曲物质。
在一片漆黑的试验室,科学家将纳米粒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带状。
纳米粒子带最初是扁平的,但在光线照射下,它们最终发生扭曲,呈现出螺旋外形。
这个发觉对于今后的科学争辩有重要的影响。
上述事实主要说明白()①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活动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④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根源于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①③是对上述试验发觉光线扭曲物质的正确解释;②④与材料无关,故应选D。
答案:D4.(2021·洛阳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需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
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牢靠保证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须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体现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故①正确;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体现出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故④正确。
【精品】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课 第1框 随堂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一、选择题1.某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
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
”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
”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由此可见(B)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出现的分歧③哲学争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惑④哲学并不是高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揭示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④正确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
是由于生活的困惑使我们产生了哲学上的争论,排除③。
2.为避免雾霾天气的发生,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
这主要表明(B)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解析]题干体现了哲学对人们活动的指导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
3.真正的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这表明真正的哲学(A)①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④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和困难的灵丹妙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哲学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揭示的是哲学的产生,不符合题意。
④夸大了哲学的作用,观点错误。
4.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C)A.只有研究哲学生活才有意义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是理性和智慧的明灯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解析]马克思的话强调的是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理性与智慧的明灯,C正确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一必修1教案: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_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word版有答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
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基础·初探]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预习·提升]1.判断(1)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
(×)(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
(×)(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想一想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提示】“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85探究问题【提示】(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略。
2.教材P86探究问题【提示】(1)约1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课件第十课第一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水平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实上下功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材料中的“微公益”侧重于人们从点滴小事 做起,传递爱心,并未涉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不 符合题意;“从身边小事入手,汇聚点点滴滴的恻隐之心 和举手之劳”体现了③④;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由人自身 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而不是外部环境,②错误。
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 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凝聚力、感召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 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 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准则。 (2)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 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 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 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答案:B
4.针对漫画《霸座》中一些人的“霸座”行为我们应 该( )
①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弘扬科学
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创建活动 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针对漫画中的“霸座”行为,我们应该引导 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 提到科学素养,②不符合题意;针对漫画中的行为,要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符合题意;材 料没有提到理想信念和时代精神,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 ①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 价值目标。②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 层面的价值取向。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④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 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精品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课第1框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2018年2月26日凌晨2时28分40秒,台湾宜兰县海域(北纬24.43度,东经121.97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准确预报地震?如何把地震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B)A.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B.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解析]材料并未强调哲学的作用,故A项与题意无关;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带有哲学性质的思考,这表明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哲学的产生而非作用,故C项与题意不符;哲学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故D项错误。
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B)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现世的智慧③哲学就是人们的主观情绪的产物④改变自然界更需要发展人的智力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揭示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现世的智慧,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推动了人的智力的发展,④不符合材料主旨。
3.下面漫画《“听话”的哲学》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分析问题,要知道什么话该听,什么话不该听。
这说明(C)A.哲学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B.哲学是本来就存在的C.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D.哲学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漫画所说明的哲学道理,题干主要强调了漫画《“听话”的哲学》给我们的启示。
从生活问题中得到哲学启示,这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故答案选C项。
哲学是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的产物,故A、B、D三项观点错误。
4.不知从何时开始,“今天你低碳了吗?”已不知不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句问语,人们在经过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落实新发展理念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0课第1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第1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海导航·学情展示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要求。
科学精神: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公共参与: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梳理·自主研析知识点1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__富强__、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__法治__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__友善__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1)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__价值追求__。
(2)体现了__社会主义本质__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__时代精神__。
(3)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__基础工程__。
知识点2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要强化教育__引导__、实践养成、制度__保障__。
2.__内化__为人们的精神追求,__外化__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__思想观念__、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预习自测__■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 C )A.强化教育引导,实现情感认同B.加强意识形态领导,保证方向C.落细落小落实,重行动下功夫D.发展大众文化,满足多样需求[解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落细落小落实,重在行动,故C符合题意。
“强化教育引导,实现情感认同”强调情感认同,而题干强调落实行动,故A不选。
“加强意识形态领导,保证方向”强调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题意不符,故B不选。
推荐2019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10课第2框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十课第2框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漫画《思变》所表明的哲理是(A)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D.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解析]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敢于进行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故漫画《思变》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
2.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A)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即他的成功,离不开对已有知识的选择、加工与梳理,是一个扬弃的过程,①正确。
②明显错误,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质变。
欧几里德的成功离不开思路和方法的创新,③正确。
④错误,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虽有百分之七十被水覆盖,但其中不能利用的海水占了百分之九十七。
而百分之三的淡水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八是我们很难利用的冰川淡水。
因此,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
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更为紧张。
为此,我们应(C)①未雨绸缪,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②辩证思考,具体分析水资源状况③勇于创新,改进污水的处理技术④居安思危,避免导致水资源紧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事物的本质联系并不是创造的,①不选;我国淡水资源稀缺的状况说明我们应辩证思考,具体分析水资源状况,②正确;也说明我们应勇于创新,改进污水的处理技术,③正确;“避免导致水资源紧张”说法错误,④不选;故选C。
第10课-第1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教版必修3)详解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要 推动(tuī dòng)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 集体主义为原则,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
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
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 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 )
A.甘于清苦的作风
B.崇仁厚德的品质(pǐnzhì)
C.坚守职业的信念
D.永不言败的精神
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5.教材P108“探究问题”
提示:励志——业精于勤,荒于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求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
奉公(fènggōng)——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勤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二页,共五十一页。
探究提示
第十三页,共五十一页。
1.教材P105“探究问题(wèntí)” 提示:(1)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 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2)①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发展,是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②雷锋精神具有 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有利于先进文化建设。
____________的基础工程。
高中政治 第10课 第1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九页,共40页。
导学线索
第十页,共40页。
第十一页,共40页。
主干知识梳理
第十二页,共40页。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shí2j0iān):____世纪末。 (2)特点:__低__水__平____的、__不__全__面__(_q_u的ánm、i发à_n_展_) _(_f_ā_z_h_ǎ_n_)_很__不平 的小康。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shèhuì)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解析(jiě xī)] 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居 民收入倍增,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选项①②正 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 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选项③正确;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 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选项④错误。故答案选A。
[答案] D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全面(quánmiàn)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3·天津卷)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
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
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shèhuì)生产力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 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至20世纪末,我们顺利走完了第一 步、第二步,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从微观上看,现阶段人民的消费(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十课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十课试题及答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种子发育为植物是(B)
A事物的量变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把辩证否定的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A)
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C否定一切D赞成与反对的统一
3、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4、以下观点对辨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D)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A(1)(2)(3)B(2)(3)C(1)(4)D(1)(2)(3)(4)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过。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课件:第10课 第1框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 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 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2.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 和批判性思维。革命精神和批判 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 意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 的、革命的、创新的。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必背关键术语
1.识记创新是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
导 学 线 索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肯定与否定、克服与 保留,又是对旧事物的发展,即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 环节,坚持了矛盾的观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1.理论依据
•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 那物个时对代它产生那些的条_件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来,都自己有内它部存在
• 3.教材P76“探究问题”
• 提示: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认识和真理永远不会停 下它们的脚步,它们都是不断发展的。
• 4.教材P77“探究问题”
• 提示:(1)①怀疑和批判,就是以辩证否定的观点来对待一 切,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这是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对已有认识的突破与超越,因此,创新一刻也离不 开怀疑与批判精神。②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 和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 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
人教版本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学习练习:第十课创新意识及社会进步含解析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1.对漫画《打破》认识正确的有( )①从外打破,是外力否认,事物价值丧失有内部打破对事物的发展才存心义打破②从内打破,是自我否认④只有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事物的飞腾,人生才会更存心义③只A.①②C.②④ B.①③D.③④2.(2017河·南百校结盟)重彩油画是中国的重彩画与西方油画灵魂交融后所创建出来的一种拥有中国特点的油画新款式,拥有激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重彩油画的创作表现了()①艺术创新推动了艺术思想和绘画文化的发展②对先前艺术的否认是推动艺术创新的前提③艺术创新源于画家的实践活动和创作灵感④艺术发展需要坚持必定与否认的辩证一致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3.(2017黑·龙江哈六中模拟)中国每年制作大批的动画作品,真实优异的作品却百里挑一。
上海今天动画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想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经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世界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
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峙中实现思想创新②在辩证否认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③在批评性思想的引导下找到了公司经营发展的新思路④在先否认传统既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一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达成之际,一位旁观者不当心碰倒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洇漫开来。
这位旁观者正要为自己的过失致歉时,却被大师宁静自如的心胸惊住了:大师顺着游走的墨渍轻勾漫抹,寥寥数笔,一幅雍容华贵的黑牡丹呼之欲出。
这反应的哲学道理是()①人们能够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成立新的详细联系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③要建立创新精神,学会辩证否认④正是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才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过去,某林场年投入资本多达30万元防备松树头号天敌松毛虫,但见效向来不好。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9课第1框随堂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9课第1框随堂含解析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9课第1框随堂含解析一、选择题1.“水由氢和氧化合而成”;“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前者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后者体现的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前者体现的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后者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前者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后者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二者都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解析] 水由氢和氧化合而成,这表明水是整体、氢和氧都是部分;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角形属于共性,直角三角形属于个性。
故选A。
2.秦始皇陵内所有兵马俑的身子都非常相似,它们的脚几乎都是几块泥巴粗制滥造的,但兵马俑的各异脸型却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赫赫军威以及气吞山河的王霸之气。
这说明,当时的匠人认识到了( B ) A.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C.从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D.特殊性可以离开普遍性而存在[解析] 秦始皇陵内所有兵马俑的身子都非常相似,但兵马俑的各异脸型却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赫赫军威以及气吞山河的王霸之气。
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B符合题意。
A、C、D均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排除。
3.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D )①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④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B.②③A.①②D.①④C.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漫画强调尊重事实,重视批评,表明规律的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十课第1框
一、选择题
1.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A)
A.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
B.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解析]材料说明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A正确。
B不是哲理。
C 中“就能推动”说法太绝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D说法不对。
故选A。
2.漫画《选择》体现的哲理是(A)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否定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对他人的经验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体现的哲理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时体现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故入选。
③错误,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而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故排除。
④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并没有涉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排除。
3.郑板桥写过这样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一种(D)
A.重复关系B.永恒发展
C.绝对对立D.辩证否定
[解析]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事物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其实质是扬弃;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一种辩证否定。
4.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一过程体现了(C)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学习书法由“平正”到“险绝”,由“险绝”再到“平正”的过程,体现的是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的过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也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所以②④符合题意;
①中的“循环往复”不是发展,需要排除;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发展是“量的不断积累”,没有看到发展的方向性,所以③错误。
答案选择C。
二、非选择题
5.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中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近年来,百度与淘宝开发了各自的在线教育产品——百度教育和淘宝同学。
在线教育跨越时空制约,成为互联网产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教育方式的创新。
[答案]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伴随着时代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改变传统教学只能面对面地进行的旧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开拓互联网产业的新领域。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我们应如何推进教育方式的创新。
解读设问,关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包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然后,回扣设问,围绕教育方式创新,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具体来讲,包括改变传统教学的旧观念;探索新的在线教学模式、开拓互联网产业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