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三 下垫面与气温(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总结
海陆分布 与气温
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于海 洋

地势
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日较 差越小。

面 与
地形地势 与气温
地形
大尺度地形区,气温日较差:高原>平原>盆地 小尺度地形,气温日较差:谷地>平地>山坡


山脉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迎
走向
风坡降温明显,背风坡受影响小;平
合作探究1
材料一: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青藏高原 上的拉萨、日喀则等地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4-16℃,地处 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南京等地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8.5℃。
思考: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参考答案: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
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 气温高;晚上大气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气温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行时,狭管效应,加剧冷空气的影响
地表物质 组成与气 温
岩石、土壤、草地、林地、沙漠、湿地、冰雪对 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地表对 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 差异。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此处寒潮主要是受冬季
风的影响形成的,盆地两侧 为山地和高原,海拔高,盆 地海拔低,盆地延伸的方向 与冬季风的风向一致,成为 冷空气南下的通道,狭管效 应加大冷空气的势力,因此 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寒潮 次数更多。
200
180
160
图例
140

长太Biblioteka 西 高200治
180 160
140 盆
120
行 100



80
120
市界

80 寒潮总次数等值线
3.走向对气温的影响
(1)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 挡冷空气的前行,山体迎风坡一侧冷空气堆积,持 续时间长,降温明显;而山体背风坡一侧冷空气受 削弱,影响减弱,气温相对高一些。如我国的天山、 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 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 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 秋季也可)。
(3)(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 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 ,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 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 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下垫面与气温
明晰概念
下垫面 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
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大气的下垫面指地球表 面,包括海洋、陆地及陆上的高原、山地、 平原、森林、草原、沙漠、城市等等。
一.海陆分布与气温
1.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 差异,陆地相对于海洋 增温 快 ,降温也 快 。
2.白天,陆地相对于海洋增温 快 ,气温 高 ;夜晚, 陆地降温 快 ,气温 低 。陆地的气温日较差 大于海 洋。
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增温 快 ,气温 高 于海洋; 冬季,陆地降温 快 ,气温 低 于海洋。陆地的气温年 较差 大于 海洋。
二.地形地势与气温
1、地势对气温的影响
(1)对气温高低的影响 一般,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接收地
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气温垂直递减率: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材料四:图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 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该区域寒 潮发生总次数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 和高原,请说明原因。

200
180
160
图1
140



图例
西 高
200

180 160
120
行 100
140 盆



80
120
市界

80 寒潮总次数等值线
图2
材料三: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比较甲乙两地冬季的 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气温骤降,冷而 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使②地气温较 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②冷而①地 (山坡)暖,因此②更易受到冻害影响。
(2)②地。夜晚,②地气温更低。白天, 山顶风大且云雾多,所以气温不会持续升高; 而山谷离地面近接受地面辐射多,且地形封 闭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因此, 山谷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山顶。
参考答案: 原因:①甲地的纬度略高;②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 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③ 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 度低(或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 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 风影响小)。
材料四:图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
线图。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
一般沙漠、岩石的比热容小,气温变化快; 土壤次之,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比热容大一些,气 温变化慢一些。
学以致用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 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 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日 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 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 时间。 (3)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 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 汽、杂质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 较差较小。
合作探究1
材料二: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 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
(1)冬季夜晚,①②两地的柑橘相比,哪一地更易受低 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8分) (2)①②两地相比, 地气温日较差更大,请说明 理由。
(2)当山脉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 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形成狭管效应,进而加剧冷 空气的移动,降温明显。如太行山。
三.地表物质组成与气温
岩石、土壤、草地、林地、沙漠、湿地、冰雪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地表对 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而且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对 热量的吸收状况也不同,都会影响气温。
2.不同尺度的地形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1)大尺度地形区,比如高大的高原和 平原和大盆地,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 气温日较差:高原>平原>盆地。
(2)小尺度地形,比如山谷、平地、山坡, 海拔越高气温年较日较差越小。 气温日较差:山坡<平地<山谷。
合作探究2
材料三: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 温线图。比较甲乙两地冬季的 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