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政治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生活部分
★1、我国的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a、广泛性表现在人民行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决策的重要前提)、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
第二,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第四,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5.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基层民主主要是指村民自治,把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推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和城市社区建设。

常委会要采取听取工作汇报、视察等形式,监督检查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的实施情况,促使基层民主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加强对县、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促使县、乡镇人大发挥在扩大基层民主中的应有作用。

(2)基层政权主要是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国家机关。

(3)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作。

★6、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意义、要求
(1)渠道和方式有: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新形式新方法)(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说明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与意义。

(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责任、程序要求参与政治生活,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其区别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意义:公民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可从国家、个人角度思考)
★8、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政府的4个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就业等)。

注: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这个知识点与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威等相联系。

★9、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0、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1)必要性:
①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②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意义: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1、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的基本要求:
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做到: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注:要区别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关系
★1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途径
(1)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搞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如何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一靠民主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二靠法制就是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②实施“阳光工程”,做到政务信息公开。

(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全国人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注意:
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生活或本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因此,制定《反分裂法》是指立法权,而通过《反分裂法》则是指决定权。

(2)人大代表的权利: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在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4、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要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5、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1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具体表现在: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第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三,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8、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国际义务: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19、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维护我国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3、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5)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经
(2)坚定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各国应当做到: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4、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第一,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5、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国需要一个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③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策(表现)
①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③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