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8-24T16:17:34.0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陶羽[导读] 观察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铁力市朗乡镇医院黑龙江铁力市 15251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和肺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能够有限的提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临床效果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lung function training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remission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lung function training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remission.Methods:96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arried out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and the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nursing interventions such as psychological care and lung function training.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8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9.1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func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remission period and improve the bad mood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chronic bronchitis;Psychological care;Lung function training;Clinical effects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多见于老年患者,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左右[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不断加快,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患者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本文对老慢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支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
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8.8±6.1)岁;病程4~26年,平均(12.1±2.3)年。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8.4±6.2)岁;病程5~24年,平均(12.3±2.5)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和肺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常年处于疾病状态,迁延不愈,极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积极沟通,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了解心理压力对疾病和治疗效果可以产生负面影响,应当建立积极的心态。
(2)肺功能训练:①缩唇呼吸法。
指导患者呼气缩小口唇,将气体徐徐的呼出,尽可能的延长呼气时间,这样可以使得呼气相时口腔和气道压力明显的增加,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使得肺泡内过多的残气明显的减少。
②腹式呼吸。
患者采取坐位、立位或者半卧位,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全身放松,平静呼吸,用鼻吸气,尽可能的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气,收缩腹部,胸廓活动幅度保持最小,缓呼深吸,7~8次/min,10~20min/次,2次d。
③上肢运动锻炼。
由于患者上肢运动耐力比较差,因此可以做上肢体操进行锻炼,比如太极拳、气功等。
④其他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戒烟,不要酗酒,减少接触烟雾、花粉等刺激性的物质,以免损坏呼吸道粘膜,加重病情。
1.3观察指标
②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价。
①临床疗效。
显效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改变率提高>25%;有效为FEV1/FVC改变率提高15%~25%;无效为FEV1/FVC 改变率提高<15%或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s,分)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指的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染或伴有喘息等,可以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2]。
心理干预是指护士通过自己言行,可以使得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发生改变,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恢复。
研究显示,采取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上肢锻炼等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训练,对于改善老慢支患者的病情有着积极的作用[3]。
本次我们对56例老慢支患者采取了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春玲,赵云泉.吕宏.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72-1973.
[2]多荣,王俊文,栾英,等.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6-117.
[3]王小芳,朱均权.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