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园绿化的文化教育功能 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校园绿化的文化教育功能
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代表着大学的形象,最直接地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建设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等。

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高校扩建成为普遍现象,校园绿化问题日益凸显。

人们对校园绿化的作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常常仅以外部观感去欣赏校园绿化,很少去体味它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校园绿化除了其自然属性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如调节空气质量、降低噪声、吸附灰尘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功能。

校园绿化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指校园绿化对校园群体的思维方法、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除自然功能之外,校园绿化在德育、美育、创新实践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一、校园绿化的德育功能
德育功能是校园绿化的文化教育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

具体来说,校园绿化在德育方面具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调解情绪的心理按摩作用;不断警示的内心自省作用;行为规范作用;留住记忆的载体作用等。

1、校园绿化的激励作用。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借物咏志,托物言志,使人们一见到某种植物就能联想到一种精神。

面对松树的坚忍不拔,大学生就能感面对柔弱的小草,就能体会到身处逆境而不丧志的激励;
到平淡无华之中的伟大。

每每这时,大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这种激情会激发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一切困难。

而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骄傲得不可一世之时,到那挺拔的杨树林中去走一走,望着那笔直的、直插云霄的白杨树,就会感到自己突然变小,有一种从虚无飘渺的空中落到实实在在大地上的感觉,顿时清醒不少。

2、校园绿化的心理按摩作用。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或失败。

学习上的紧张心理,生活中的烦躁郁闷情绪等,如果长时间地压抑在心中,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时,如能到如诗如画的校园中走一走,欣赏五颜六色的鲜花,感受极富生命力的绿色,各种不良情绪就会烟消云散,逐渐意识到一点点挫折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情怀。

因此,一个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校园,能让情绪低落的大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柔的抚摩,起到一种调节情绪的心理按摩作用,在大学生毫无抵触情绪的情况下,达到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3、校园绿化的自省作用。

人是需要经常反省的,需要不断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审视自己的思想意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但在今天这繁杂而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感到没有一个可供静静思索、深刻反省的地方。

此时如果有片非常优雅幽静的地方,则可以提供一个反省自己心灵的净地,这对于竞争激烈、富于幻想的大学生来说,无疑.
是非常重要的。

当他们感到生活过于繁杂的时候,走到寂静的树下梳理自己的思绪,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就会从中得到许多心得,甚至重新修正或设计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路,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坚实、更顺畅。

此外,校园绿化还能让大学生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培育生态意识。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较深的人文修养,还必须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

而校园绿化正是最能充分发挥这种生态教育机能的环境空间。

大学生感受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自然就能体会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悦。

校园绿化的自省作用,也是其他方式方法无法替代的。

4、校园绿化的行为规范作用。

众所周知,一座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破窗理论。

相反,良好的环境可以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习惯和行为举止。

校园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以一种潜在的力量制约学生的行为,发挥无声的鞭策作用。

例如在校园中看见茵茵绿草,便不忍心践踏绿地。

因此,校园绿化决不仅仅是增加几片绿荫,多几块怪石那么简单,而是校园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绿化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作用是不可小看的。

5、校园绿化的记忆载体作用。

肌肉记忆和即知识记忆、人的记忆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
情感记忆。

一般来说,在三种记忆中,情感记忆是最持久的。

许多事情在经过若干年时间的磨蚀后,人们已经很难记起,但对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点却越发记得清晰,与之相关联的事也会一件件想起。

这是因为这些环境和地点寄托了人们深刻的情感。

对于从学校毕业多年的学子来说,校园绿化环境寄托了他们对母校的情感。

很多年以后,在校上课的情景荡然无存,却还能记得校园哪个角落有一颗什么样的树,记得树下小草的样子。

他们对母校美好的记忆,慢慢会转变成对校园景色的迷恋与向往,而这种迷恋和向往,又会转化为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之情。

校园绿化的这种记忆载体作用包含了对母校的一往情深,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变得更加甘醇芬芳。

校园绿化的记忆载体作用同样是其他载体所无法替代的。

二、校园绿化的美育功能
1、校园绿化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类能够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运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

所以人类也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

”因此,人
类劳动只有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才是“美”的。

在这里,马克思强调了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审美意义。

校园绿化作为人类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是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环境设计规律和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师生对因而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校园环境的需要来设计的,
也是美的。

因此,校园绿化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能够向学生阐述美的内涵,使学生在对自然美的认识基础上,提高对社会美和人性美的认识,认识到任何事物或者行为,只有符合客观规律与人的需要的才是美的。

2、校园绿化能够创造出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学生。

人的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和发展是构成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艺术价值观着眼于艺术与人的互动效应。

他认为,一方面,艺术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的审美本质的物化;另一方面,艺术也以自己美的存在对人的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

而校园绿化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是一所大学在特定时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追求,是一部极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教材。

繁花似锦、四季如画的校园,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觉能力,创造出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学生。

3、校园绿化能够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的产生上,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美”。

马克思的美学并非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自然美学,亦即马克思并不认为美在纯粹的自然,而是认为美在人对自然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能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实乃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已经深深刻上了人类实践的烙印,是一种“人化的自然”,而非原生的自然。

校园绿化是一种非原生的自然,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充满着人类的智慧和审美精神。

在校园绿化这种美利用自己所学生很容易于愉悦中产生创造美的欲望,的熏陶下,
学的专业知识,创造出一幅幅、一篇篇美的作品。

4、校园绿化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寓教于乐”的。

审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审美来实现的。

马克思认为,作为渗透于艺术审美中的教育应该摒弃面目可憎的说教式方法。

艺术是可供欣赏的对象,而欣赏毫无疑问是包含愉悦要求的,由此不难看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是通过欣赏和情感陶冶来实现的。

校园绿化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欣赏和情感陶冶的过程中达到对世界的艺术的把握,提高审美的能力。

学生在比较各种花草树木不同美感的同时,在比较校园与其他社区环境时,心中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审美能力也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三、校园绿化的创新实践功能
1、校园绿化的创造性功能。

校园绿化的创造性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的创造来实现校
园文化的创造。

校园绿化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一种,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为对原有植被的保护、选用能够体现校园历史文化的植物品种等。

校园绿化通过对环境的再创造,展现了校园的精神风貌,孕育了校园文化,促进了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可以促进创新、启迪智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因此,要充分认识校园绿化的创造性功能,紧随时代变化,构建良好的校园绿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实现环境育人的作用。


2、校园绿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功能。

21世纪的高校,专业设置增多,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生物、园林、农学、环境科学等专业。

校园绿化可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提供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场所。

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校园内识别植物、采集标本,观察植物的生态习性,看到植物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

教师在授课时,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边观察花草树木边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眼、耳、手、鼻并用,对所观察的植物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这是直接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其它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此外,美术、广告等专业的学生可在课外时间利用校园美景写生,在提高绘画能力的同时,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对于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校园绿化具有普及生物学知识的作用。

例如通过树上悬挂的标示牌(树木的名称、产地等内容),他们能够认识花草树木,学到植物分类等生物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校园绿化的劳动实践教育功能。

校园绿化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

学校通过组织校园植树、栽种盆景、修剪枝叶等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在与各种花木的亲密接触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折服于人工的绝妙,而且能够使学生为自己亲手创造的美而激动不已。

看着自己栽种的树木,修剪的枝叶,学能够校园绿化的劳动实践教育功能,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促使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内化为自律行为,
从而提高自身品质,并最终提高对美和生活的认识。

总之,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的外观物质形态,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的文化教育功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性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而较好的校园绿化正是开启学生心智的“清泉”。

因此,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校园绿化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上考虑,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校园绿化发展的方向,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原则,切实使校园绿化做到起点高、美感好、寓意深,提高校园绿化水平,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创造出一流的育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