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03T15:57:12.402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1月下作者:黄春玲[导读]
黄春玲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初级中学 444324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1-149-01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
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
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
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
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1、构思求新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
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
”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
这时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势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表现他们个性特点,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能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畅想、自由飞翔,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宽松、愉快、自然的环境中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个性得到更好地发展、才华迸发出强烈的火花。
2、拟题创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
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
所以说:“题好一半文”。
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要想在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新颖的故事来表达独特的思想。
方法很多,下面来举几例:
A、对比式: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曾有一位考生以此对比而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B、比喻式:岁月如歌,该生把岁月比成一曲有七彩音符的歌,新颖独特。
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
C、借代: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3、形式出新
美的事物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一篇作文仅仅有美好的内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观,仍然不能称作美文。
在历年中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
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诊断书等等。
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
4、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
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
5、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
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
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