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四季感冒的治疗心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发生所谓的禽流感,就是大青龙汤证,一旦发现得到此病而当你们当地的西医与中医都宣布无法治疗时,大家就可以使用此方来保命。
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大汗出来大青龙汤是专门用来治疗瘟疫之类的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处方。
风寒两伤,身如前证而烦躁、咳有微痰者,大青龙汤。麻黄12克、桂枝4克、炙甘草5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因小青龙汤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浓黄痰),不宜使用。
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桂枝汤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擘) 桂枝配生姜,发汗解肌芍药配大枣,养营、养津液甘草调和阴阳,补中益气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
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汤药后需要喝一点粥,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喝药前喝热稀粥,以助药力以微微发汗为好,大汗病必不除咳者,加厚朴、杏仁发汗而止汗、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过剂,令人生疮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6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 、大枣12枚,葛根15克此方多用于小孩感冒发烧喉咙痛时。这是因为病人是在发汗时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状是后项强痛,头痛又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无汗加麻黄9克,为葛根汤。葛根:解肌祛风,辅助桂枝汤解表;疏通经脉的凝滞,主治项背强几几,也能生津液,有滋润经脉、缓解拘急的作用,使津液上潮
冬季感冒——小柴胡汤
此方主要症状是病人自觉忽冷忽热,心烦有呕心感,同时两胸肋位感觉有胀满感,默默不想吃饭,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这时就可以服用此方小柴胡汤柴胡15克、半夏10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 、生姜10克、大枣12枚(擘)、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女子在月经期中,如果得到任何感冒时,无论妳其它感冒症状是如何不同,请一律使用此方就可以恢复过来,千万不要去吃其它处方。如果同时有严重的痛经问题,可以在此方中自行加入茜草15克,白芍25克,而煮法与服用方法不变。
冬季感冒——参附汤(加茯苓)
寒伤肠胃,下利,四肢逆冷欲寐,宜四逆汤辈。附子15克(君)、干姜5克(臣)、炙甘草6克(佐使),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9克。少阴为病,内寒外热,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恶寒不渴,拟用四逆汤主治。附子1枚(生用)、干姜1钱5分、炙甘草3钱。
《伤寒论汇要分析》:苏某妻,30余岁。月经期间不慎冲水,夜间或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刺人中、十宣出血,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此乃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拟大剂四逆汤:炮附子25g,北干姜12g,炙甘草12g,水煎,分4次温服,每半小时灌服1次,此为重药缓服办法,如1剂顿服,恐有“脉暴击”之变。服全剂未完,四肢转温,脉回,清醒如初。清代起,火神派的基本方
冬季感冒——四逆汤辈
寒伤太阳之表,又伤少阴之里,很想睡,喷嚏连连,流清水,咳嗽频繁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细辛3克、(炮)附子9克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寒伤太阳之表,又伤少阴之里,很想睡,胃中不舒服,宜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6克、甘草6克、(炮)附子3克
柯琴方解
阳为阴郁,手足逆冷,宜四逆散。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疏肝和脾,解郁透热。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冬季感冒——大青龙汤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一方不解,不可轻易更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腠理闭塞则无汗;寒客经络则头身疼痛;热伤津则口渴;热扰胸中则烦,烦甚则燥。治当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4克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
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冬季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必须先煎葛根、麻黄,去上沫,然后下其他药。避免葛根、麻黄过于辛散,发汗力太大,汗出过多减弱麻黄走散之性,避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同时这个处方我们也可以给正在发水痘而发烧的小孩吃,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逼出体外,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吓人,其实病已经好转,病人烧退,体力也同时会好转,当病人烧退同时胃口恢复时就可以停药了。
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比较
冬季感冒——大青龙汤
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浊痰,病人自觉体外怕冷、体内很热,体表没处方
中医论四季感冒的治疗心得
内容
风邪感冒
春季感冒
夏季感冒
秋季感冒
总结
冬季感冒
风邪感冒——四时受风皆可用桂枝汤
使用此方时要注意病人的感冒症状,当你发现感冒病人有出汗,同时全身肌肉痛,不喜欢被风吹到身体,加上一点发烧又没有胃口时,这个处方使用的最多
发热——热在表,翕翕发热恶风(恶寒)——卫气不能正常温煦肌表头项强痛——头为诸阳之会(阳明头额、少阳头角、太阳头项)脉浮缓——浮,正气抗邪于外;缓,反映营卫不合,营阴外泄自汗出——皮肤潮湿鼻鸣干呕——风邪上行,影响肺胃,肺气不利(鼻鸣),胃气不利(干呕)
冬季感冒——麻黄汤
冬季感冒——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如果你有心脏病的记录(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就不可以服用它,其它的都可以服用。
邪入阳明,后转入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是为热饮,宜麻杏甘石汤
冬季感冒——麻杏甘石汤
麻黄汤证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
冬季感冒——小柴胡汤
烦而不呕,去党参渴者去半夏,加花粉。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虚烦加竹叶、粳米。齿燥无津加石膏。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痰多加栝蒌、贝母。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心下痛,加青皮、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本经(胆经)头痛加川芎。本方与四物各半,为调经汤。
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另,方中主药麻黄一味色青形似青龙,故曰“大小青龙汤”。 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清白痰,病人自觉身体里面非常冷,体表没有出汗,也有身体疼痛现象,没有口渴、也没有胃口,喉咙中时常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块如拳大的冷块区,此时就可以服用这个处方,服用后身体会出汗,之后高烧就会退去,咳嗽就会好转。
直中阴寒,发热,吐利交作者,参附汤。人参15克、(炮)附子30克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
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周脱之功。《删补名医方论》说:“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加茯苓,去湿,加强参附的力量。
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汗出来,
风寒束表,但是心下有水,鼻流清涕,咳带白泡沫的痰,宜小青龙汤。麻黄10克、 芍药10克、 细辛3克、 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 桂枝10克、 五味子3克、半夏10克。
冬季感冒——小青龙汤
冬季感冒——小青龙汤
风邪感冒——专治风邪头痛的川芎茶调散
风邪感冒——再造散
风邪感冒——六神散
银白汤前方加银(柴)胡、芩(黄芩),为银白汤,治续热盛(热甚者,加银柴胡、黄芩,名银白)
风邪感冒
内容
冬季感冒
春季感冒
夏季感冒
秋季感冒
总结
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骨节痛、一身尽痛,无汗而喘咳而无痰,舌苔薄白,脉浮紧,宜麻黄汤。
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大汗出来大青龙汤是专门用来治疗瘟疫之类的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处方。
风寒两伤,身如前证而烦躁、咳有微痰者,大青龙汤。麻黄12克、桂枝4克、炙甘草5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因小青龙汤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浓黄痰),不宜使用。
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桂枝汤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擘) 桂枝配生姜,发汗解肌芍药配大枣,养营、养津液甘草调和阴阳,补中益气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
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汤药后需要喝一点粥,来帮助药力达到四肢末梢喝药前喝热稀粥,以助药力以微微发汗为好,大汗病必不除咳者,加厚朴、杏仁发汗而止汗、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过剂,令人生疮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6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 、大枣12枚,葛根15克此方多用于小孩感冒发烧喉咙痛时。这是因为病人是在发汗时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状是后项强痛,头痛又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无汗加麻黄9克,为葛根汤。葛根:解肌祛风,辅助桂枝汤解表;疏通经脉的凝滞,主治项背强几几,也能生津液,有滋润经脉、缓解拘急的作用,使津液上潮
冬季感冒——小柴胡汤
此方主要症状是病人自觉忽冷忽热,心烦有呕心感,同时两胸肋位感觉有胀满感,默默不想吃饭,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这时就可以服用此方小柴胡汤柴胡15克、半夏10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 、生姜10克、大枣12枚(擘)、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女子在月经期中,如果得到任何感冒时,无论妳其它感冒症状是如何不同,请一律使用此方就可以恢复过来,千万不要去吃其它处方。如果同时有严重的痛经问题,可以在此方中自行加入茜草15克,白芍25克,而煮法与服用方法不变。
冬季感冒——参附汤(加茯苓)
寒伤肠胃,下利,四肢逆冷欲寐,宜四逆汤辈。附子15克(君)、干姜5克(臣)、炙甘草6克(佐使),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9克。少阴为病,内寒外热,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恶寒不渴,拟用四逆汤主治。附子1枚(生用)、干姜1钱5分、炙甘草3钱。
《伤寒论汇要分析》:苏某妻,30余岁。月经期间不慎冲水,夜间或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刺人中、十宣出血,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此乃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拟大剂四逆汤:炮附子25g,北干姜12g,炙甘草12g,水煎,分4次温服,每半小时灌服1次,此为重药缓服办法,如1剂顿服,恐有“脉暴击”之变。服全剂未完,四肢转温,脉回,清醒如初。清代起,火神派的基本方
冬季感冒——四逆汤辈
寒伤太阳之表,又伤少阴之里,很想睡,喷嚏连连,流清水,咳嗽频繁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细辛3克、(炮)附子9克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寒伤太阳之表,又伤少阴之里,很想睡,胃中不舒服,宜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6克、甘草6克、(炮)附子3克
柯琴方解
阳为阴郁,手足逆冷,宜四逆散。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疏肝和脾,解郁透热。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冬季感冒——大青龙汤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一方不解,不可轻易更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腠理闭塞则无汗;寒客经络则头身疼痛;热伤津则口渴;热扰胸中则烦,烦甚则燥。治当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4克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
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冬季感冒——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必须先煎葛根、麻黄,去上沫,然后下其他药。避免葛根、麻黄过于辛散,发汗力太大,汗出过多减弱麻黄走散之性,避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同时这个处方我们也可以给正在发水痘而发烧的小孩吃,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将水痘逼出体外,小孩服用后的第二天会全身起水痘,看似很吓人,其实病已经好转,病人烧退,体力也同时会好转,当病人烧退同时胃口恢复时就可以停药了。
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比较
冬季感冒——大青龙汤
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浊痰,病人自觉体外怕冷、体内很热,体表没处方
中医论四季感冒的治疗心得
内容
风邪感冒
春季感冒
夏季感冒
秋季感冒
总结
冬季感冒
风邪感冒——四时受风皆可用桂枝汤
使用此方时要注意病人的感冒症状,当你发现感冒病人有出汗,同时全身肌肉痛,不喜欢被风吹到身体,加上一点发烧又没有胃口时,这个处方使用的最多
发热——热在表,翕翕发热恶风(恶寒)——卫气不能正常温煦肌表头项强痛——头为诸阳之会(阳明头额、少阳头角、太阳头项)脉浮缓——浮,正气抗邪于外;缓,反映营卫不合,营阴外泄自汗出——皮肤潮湿鼻鸣干呕——风邪上行,影响肺胃,肺气不利(鼻鸣),胃气不利(干呕)
冬季感冒——麻黄汤
冬季感冒——麻黄汤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如果你有心脏病的记录(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就不可以服用它,其它的都可以服用。
邪入阳明,后转入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是为热饮,宜麻杏甘石汤
冬季感冒——麻杏甘石汤
麻黄汤证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
冬季感冒——小柴胡汤
烦而不呕,去党参渴者去半夏,加花粉。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虚烦加竹叶、粳米。齿燥无津加石膏。腹痛去黄芩,加芍药。
痰多加栝蒌、贝母。心下痞,去大枣、加牡蛎。心下痛,加青皮、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本经(胆经)头痛加川芎。本方与四物各半,为调经汤。
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另,方中主药麻黄一味色青形似青龙,故曰“大小青龙汤”。 此方主要的感冒症状是发烧,咳嗽吐清白痰,病人自觉身体里面非常冷,体表没有出汗,也有身体疼痛现象,没有口渴、也没有胃口,喉咙中时常觉得痒痒的想咳嗽,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块如拳大的冷块区,此时就可以服用这个处方,服用后身体会出汗,之后高烧就会退去,咳嗽就会好转。
直中阴寒,发热,吐利交作者,参附汤。人参15克、(炮)附子30克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
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周脱之功。《删补名医方论》说:“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加茯苓,去湿,加强参附的力量。
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汗出来,
风寒束表,但是心下有水,鼻流清涕,咳带白泡沫的痰,宜小青龙汤。麻黄10克、 芍药10克、 细辛3克、 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 桂枝10克、 五味子3克、半夏10克。
冬季感冒——小青龙汤
冬季感冒——小青龙汤
风邪感冒——专治风邪头痛的川芎茶调散
风邪感冒——再造散
风邪感冒——六神散
银白汤前方加银(柴)胡、芩(黄芩),为银白汤,治续热盛(热甚者,加银柴胡、黄芩,名银白)
风邪感冒
内容
冬季感冒
春季感冒
夏季感冒
秋季感冒
总结
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骨节痛、一身尽痛,无汗而喘咳而无痰,舌苔薄白,脉浮紧,宜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