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B . 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尤为年轻一代喜爱,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地为建设中国梦所用,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C . 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D . 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2. (2分) (2017高三上·江苏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4月15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电信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吴春燕在广西宾阳县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B . 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上个周末,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雾霾污染。

C . 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天津港自主运营开发了环渤海支线,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20条,每月到港航班超过550班。

D . 神秘建筑由两座细长的尖型结构和分布在四周的若干圆环组成,造型很像出现在类似《星球大战》这种电影中的外星飞船。

3. (2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B .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 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 . 他夏天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给侄儿写信征求意见,他说“此事望你钧裁”。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
4. (6分) (2016高一下·鞍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成化弘治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习尚的巨大改变,尤以嘉靖至万历年间最为明显,这一社会变化带有全国普遍性,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

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江南地区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丝织业为核心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增加;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内地,货币的增加极大刺激了消费,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高消费成为时尚,文献中记载的奢靡风俗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反映。

嘉靖万历时的《余姚县志》以及《余姚江南徐氏宗谱》生动而细致地记载了绍兴府余姚地区的这一风俗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变化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

由于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进一步依赖市场,物质欲望迅速增长,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

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高消费首先冲击了现有的身份等级秩序。

服饰不能反映身份,女性方面“求乞之妇、贱艺之妻、奴婢离主而居,媪妪秽行而淫者”与士大夫妻女头饰相同;“星卜商贾、俗子村夫、艺流博徒辈”无不戴巾,而且“无论上下贵贱,悉皆有号”,与士大夫浑然无别。

时人的心态令人担忧,“且有无一缗之产,而制服数缗之衣”,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

这样的社会图景,迥异古昔。

明代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还表现在士大夫数量的激增。

科举制度下的士大夫,至明中叶数量庞大,江浙又是科举制最为发达的地区,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而引人注目。

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使其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主导作用。

士大夫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生活,是奢华风俗的推波助澜者;另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官府的要求又促使他们成为原有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地方志是从批判的角度记载奢靡风俗的,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

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宗族组织迅速普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士大夫组织宗族进行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

士大夫响应国家推行乡约的号召,使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所以风俗的重大变化与宗族组织的普及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而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离不开对于士大夫动向与特性的把握。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中国社会在风俗习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江浙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

B .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迅猛发展,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这些因素促使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C . 随着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民众强烈的物质欲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D . 《余姚县志》《余姚江南徐氏宗谱》记载了明代绍兴府余姚地区在嘉靖、万历年间的风俗变化,也表现了这一变化对当地百姓生活观念的影响。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明代士大夫的数量急剧增加,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使明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B . 士大夫阶层在明代中后期起到了特殊的社会作用: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他们的学识和身份又促使他们极力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

C . 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自觉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乡约化、组织化,达到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D . 士大夫阶层既引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又通过宗族建设维护社会秩序,都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明代中后期,服饰不再像前代社会那样作为身份、等级的代表,“求乞之妇”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可以戴同样的装饰品,俗子村夫也在装扮上与士大夫没有多大区别。

B . 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地方志通过对当时奢靡风俗的批判来号召民众改变不良的社会风俗,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意愿。

C . 明代中后期社会风俗的重大变化和宗族组织的建设普及相伴相生,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 士大夫阶层在明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士大夫的动向、特性是研究明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由之路。

5. (12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奉献(节选)
欧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中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

二十岁的时候,他背井离乡到了纽约,束着一条飘垂的领带,带着一个更为飘垂的荷包。

德丽雅·加鲁塞斯生长在南方一个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的玩意儿搞得那样出色,以致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到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讨论明暗对照法、瓦格纳、音乐、伦勃朗的作品、绘画、瓦尔特杜弗、糊墙纸、肖邦、奥朗。

乔和德丽雅互相——或者彼此,随你高兴怎么说——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

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层公寓,开始组织家庭。

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

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

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各位都知道他的声望,他取费高昂;课程轻松,他的高昂轻松给他带来了声望,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各位也知道他是一个出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只要他们的钱没用完,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

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

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

哟,那家人可真好。

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

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

我见了她就喜欢极啦。

她是个柔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态度又多么朴实可爱!她只有十八岁。

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

数目固然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我以般范纽都·切利尼的骨头赌咒,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

你一定得坚持学习。

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

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

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

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

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

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

”乔说。

“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

如果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

“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下一个星期,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吃早饭。

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七点钟的时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赞美、接吻之后,把他送出门。

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

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翻四复地教她。

而且她老是浑身穿白,也叫人觉得单调。


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

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

“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

”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

“别跟我开玩笑啦,”德丽雅说,“不会是从庇奥利亚来的吧!”
“确实是那儿来的。

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雅。

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

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它买下了。

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

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

“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

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
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怎么搞的?”乔照例地招呼了之后,问道。

德丽雅笑了,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

“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上了课之后一定要吃奶酪面包。

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

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许多,滚烫的,溅在手腕上。

痛得要命,乔。

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

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地下室里的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一些油和别的东西来,替我包扎。

现在倒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

”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

他今天把他要的车站图取去了,他没有确定,可能还要一幅公园的景致和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

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

“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

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

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

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可不是吗,乔?今天下午,洗衣作里一个姑娘的热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那个烘奶酪的故事。

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


“他不是从庇奥利亚来的。

”乔慢慢吞吞地说。

“他打哪儿来都一样。

你真行,乔,吻我吧,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

”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

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

“别说下去啦,”她说,“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讲述了一对心怀梦想的一对小夫妻,追梦的路上遇到了生活的困境,他们为了摆脱困境,两人分别隐瞒对方去打零工来缓解经济压力,心里想到的都是彼此。

B . 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的,都充满着爱与奉献的光辉,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互相“欺骗”,为爱奉献。

C . 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D . 小说通过描写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里,表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对彼此的关心和爱情的真挚,悲伤的结局里隐藏着希望的主题,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2)“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其中的作用。

(3)本文的情节构思巧妙,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文章情节,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

6. (18分) (2016高一下·孝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族魂中华韵
乔忠延
昆明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好在是座两层楼。

严格地讲,这不是聂家的祖业,是房东杨家的房产。

聂耳就出生于这里。

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翅远飞。

进入院落,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

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嫩音韵。

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确实,聂耳能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但是,那其实是后来的事,是聂耳勤奋地拜师学习提高技艺的结晶。

先前并不是这样,他吹出的声音不悠扬,也不婉转,甚至有些刺耳。

教聂耳吹笛子的师傅姓邱,名字如同姓杨的房东一般,没人记得。

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启蒙教导,就不会有后来响亮于神州大地的聂耳。

而且,这位邱师傅还不是音乐教师,只是一位木工。

吹笛子是他做木工活儿歇息时的业余爱好。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

不仅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的门扉。

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

母亲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

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

他看到祖国积弱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

他把满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

然而,时局能忍受弱贫保守,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计维持一日三餐。

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的境遇。

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

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

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

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的小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

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

叫着叫着,干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日寇侵犯,东北沦陷。

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呐喊!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聂耳的激情在蕴积!聂耳的怒火在燃烧!
1935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

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

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了这部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华夏神州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

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由他创作剧本的影片《风云儿女》开拍。

当时,聂耳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

聂耳看过歌词后,立即要求由他进行谱曲。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

不幸的是,1935年7月中下旬,《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已溺亡于日本,年仅23岁。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聂耳小时候对音乐无师自通,他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B . 聂耳到上海后,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

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让他担任首席小提琴手。

C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以此来反对战争。

D . 《义勇军进行曲》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宣扬抗日救亡,激昂的歌词,激越的旋律,唱出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E . 文章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聂耳故居的悠扬音韵,前后呼应,以想象来写笛声的感染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景仰之情。

(2)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是哪些条件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
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
在2010年“两会”上,有少数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终止现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新歌替代之。

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要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提法,早已不合时宜。

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2016·郴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未久而罢。

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

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

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

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

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B .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C .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