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老师指导我“磨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梦龙老师指导我“磨课”
2013年12月,我在全国真语文活动宁德站的会议上执教了一节作文指导课。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
”课上完后,我总觉得这节课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恰巧,2014年3月22日“著名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泉州召开,钱梦龙老师受邀与会。
钱老师是我景仰的语文大师,以前我曾多次和钱老师相见交谈,把自己的困惑提交给钱老师,钱老师都耐心地做了点拨。
这次,何不趁钱老师到泉州的机会再次向他请教呢?因此,“著名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结束,我就抓紧机会向钱老师求教。
我先向钱老师介绍了这节作文指导课的大致过程。
上课伊始,老师对学生说:“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的会上,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曹文轩说,现在中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弱点是平铺直叙,不会编故事。
此话一出引起很大反响。
有些人表示赞同,但也有些人表示怀疑,我就是后者中的一员。
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生能说会道,怎么不会编故事呢?今天我要来检测一下,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编故事。
”于是,老师问学生:你们到底会不会编故事呢?在几个同学回答之后,老师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还没发挥出来,编故事的方法还没掌握。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很
会编故事的人――欧?亨利,也给大家介绍一种编故事的方法――突转式结尾法。
欧?亨利这个名字你们听说过吗?”于是有学生介绍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
老师给学生介绍突转式结尾法。
这是第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老师让学生做编故事的练习。
以“真没想到”为题,根据“生日快到了,A盼着过生日,生日那天有人给A送来了生日蛋糕,A非常激动”四句话来构思一个突转式结尾的故事。
于是学生思考,写提纲,并把自己的构思在小组、班级交流。
第三个环节,老师将后面的四句话删去,要求学生直接用“真没想到”为题目编一个故事。
介绍完这节课的大致经过后,我谈了自己对这节课不满意的地方,并从三个地方做了修改,请钱老师对我的修改给予指导。
第一处想做的修改是:介绍欧?亨利和突转式结尾两个小内容其实是相通的,应把“介绍一位很会编故事的人”和“给大家介绍一种编故事的方法――突转式结尾法”整合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欧?亨利式结尾吗?”这样教学环节会简洁一些。
对此,钱老师只说了一句:“可以这样。
”
第二处想做的修改是:在出示“真没想到”这个作文题目,以及“生日快到了,A盼着过生日,生日那天有人给A 送来了蛋糕,A非常激动”这个情景内容之后,问学生:“这里的A是什么人?谁给A蛋糕?”这样降低了问题的坡度。
从理论上说,这里的A和“有人”的范围是非常大的。
他们可以是同学、老师、亲人,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故事,但在宁德站的教学中,由于我没做必要的点拨,学生对“A是什么人,谁送来蛋糕”的思路没打开,所以所编故事大多雷同。
对于这个修改思路,钱老师也表示了赞同:“是应该稍微点拨,打开思路。
”
第三处想做的修改是:在把“生日快到了,A盼着过生日,生日那天有人给A送来了蛋糕,A非常激动”这四句话去掉,让学生做编故事的练习时,不要急着让学生马上就编故事,而应给予引导,给学生构思、拟提纲的时间。
对我的这个改进思路,钱老师也表示赞同。
其实对钱老师的后两个赞同我是有所预料的。
因为在请教之前,我再次学习了钱老师《导读的艺术》一书,在《主体?主导?主线》一文中,钱老师说:“在传统教学中,讲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中,‘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例如为学生求知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介绍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在学生求索不得而处于‘愤’‘悱’状态之时作启发式的‘畅讲’,等等,可见,问题不在于教师该不该讲,而在于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
”在这两个环节,学生训练的质量不高,就是因为我在该做点拨的时候没有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没有打开。
钱老师对我所问三个问题的指导,都可称得上“惜字如金。
”这让我不免有些失望。
可就在我失望之时,钱老师提高声调对我说:“你这节课是在指导学生搞文学创作,而不是指导学生写一般的记叙文。
文学创作要靠想象,想很多的细节,要考虑心理、表情,用编故事表达主题;而现在我们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提倡写真实,要使学生知道,不是所有文章都是靠编。
虚构与纪实要分开,小小说与纪实文的区别要讲清,否则学生以后写记叙文也胡编乱造。
要指导学生观察,要告诉学生,作家文学创作都是有生活底子的。
”钱老师的这番话给我很大的震动。
心想,自己在前不久写的文章《真语文是真知真教真学的融合》里也说到,教师的“真教”要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顾此失彼。
就拿这节课来说,脑子里想的是怎么指导学生编故事,却忽略了告诉学生虚构与纪实的区别这一重要知识。
如果用三维评价的标准来衡量,这个疏忽是很不应该的。
此时,我更加佩服钱老师,更觉得要真正理解落实一个正确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许钱老师觉得言犹未尽,回到上海后,他给我发来了一则短信,说:“现在一般语文教学的写作指导,往往偏重于写作技巧,关于写作道德、文章与生活的关系、不同文体对写作的不同要求等方面的指导常被语文老师所忽视。
足下
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我很高兴。
”短信中钱老师给我以鼓励,但更多地可以看出钱老师长期以来对作文教学的思考,这些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切不可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写作技巧上,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导是千万不可忽视的。
钱老师的这番话,不仅对于这节课,对于我今后的作文教学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人们常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更须反复磨。
只有对教学不断琢磨,才能使教学更切合教学实际,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师了,平时自然也少不了做些教学反思和“磨课”的工作,但大都是独自进行的,而这次“磨课”能得到语文教学大师钱梦龙老师的指导,实在是我的幸运。
推荐理由
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
不管是平时的常态课,还是有所准备的展示课,总会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反复斟酌、推敲、打磨,才能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已年过六旬的陈成龙老师在这篇博文中讲述了钱梦龙老师指导他“磨课”的过程,其所述的作文教学经验值得借鉴,对语文教学的求真精神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