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情诗》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情诗》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漾水,翔鸟薄天飞。
吵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①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绿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游鱼潜录水,翔鸟薄天飞”两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都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答案】
1.CE
2.《情诗》: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①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①寄寓了曹植有志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①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①抒发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错误。
应是“表现了役夫有家不能归的心情”。
结合注释①和七、八两句用物象的变化写出的时间的流转,体现的都是役夫久在他乡、有家难归的愁苦。
E.“两句都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错误。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指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
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鱼翔浅底”意思是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寓意都是向往自由。
没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故选CE。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曹植的《情诗》诗人因景感怀,发出浩叹。
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
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
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恨。
游者,指役夫,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
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
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同时,寄寓了诗人有志不得展的凄怆伤悲之感。
曹操的《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分析时应当抓住其中的“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内容。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
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