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as常用波长范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las常用波长范围
摘要:
1.简介
2.tdlas 的波长范围
3.波长选择的影响因素
4.实际应用中的波长选择
5.总结
正文:
1.简介
TDLAS(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是一种非破坏性、高灵敏度的气体检测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气体种类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TDLAS 常用的波长范围以及波长选择的影响因素。

2.tdlas 的波长范围
TDLAS 的波长范围很广,覆盖了从红外到紫外光谱区域。

一般来说,常用的波长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红外波段(波长在1 微米以上):主要用于检测CO2、CH4、N2O 等温室气体。

- 近红外波段(波长在0.9-1 微米之间):用于检测O2、N2、Ar 等常见气体。

- 中红外波段(波长在3-5 微米之间):用于检测NOx、SO2 等有害气体。

- 远红外波段(波长在8-14 微米之间):用于检测CO、H2S 等有毒气体。

3.波长选择的影响因素
波长选择对TDLAS 检测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气体吸收特性:不同气体在不同的波长上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选择具有较强吸收峰的波长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 背景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气体或环境因素的干扰。

选择合适的波长可以降低背景干扰,提高检测准确性。

- 仪器性能:不同波长的激光器及其探测器性能可能有所差异。

根据仪器性能选择合适的波长,可以提高整体检测系统的性能。

4.实际应用中的波长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波长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例如,在温室气体检测中,由于CO2 在1.6 微米附近具有较强的吸收峰,因此可以选择这个波长进行检测。

而在检测NOx 等有害气体时,可以选择在4.5 微米附近进行检测,因为这个波长下NOx 的吸收峰较强,同时背景干扰较低。

5.总结
TDLAS 的波长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综合考虑气体吸收特性、背景干扰和仪器性能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