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届高三上册第一学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8月21日,德国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
年人口增长出现明显转机,出生人口较2019年增长 4.8%。
死亡人数则较前一年减少2.8%,但持续了43年的人口负
增长趋势没有根本改观。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与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014年出现的人口增长转机,首先改变德国的
A.迁移人口规模 B.劳动力数量
C.城市人口比重 D.老龄化水平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梯田景观照片,层层梯田,波光粼粼,堪称史上最美的农田画卷。
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春种秋收,冬天注水养田,过着简单、安逸的生活。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信息反映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正确的是
A.热量充足 B.耕地不足 C.技术先进 D.土壤肥沃
4.图中梯田照片拍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梯田建设过程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
能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是能消费弹性系
数。
读某地区能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变化图,完成6~8题。
6.图中时段内能消费弹性系数
A.逐年升高 B.逐年降低
C.2019年最低D.2014年最高
7.若工业结构调整是图中时段能消费变化的主因,比重增长较快的部门最可能是
A.太阳能发电 B.有色金属冶炼 C.计算机制造 D.纺织、服装
8.若生活消费结构变化是图中时段能消费变化的主因,生活消费量明显增加的最可能是
A.汽车 B.服装 C.食品 D.家电
2015年8月23日,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发展纲要公
布,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统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如下:北京—知识型,天津—加工型,河北—资型,京津两市的部分工业部门将有序向河北转移。
读京津冀地区示意图。
完成9~10题。
9.京津冀统一规划的最终目标在于
A.提高京津的环境质量
B.消除区域之间的差异
C.扩大京津的服务范围
D.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10.京津工业部门向河北扩散的方向主要是
A.东、西 B.南、北
C.东、南 D.西、北
北京时间2015年5月22日,中国、巴西和秘鲁三国签署了未五年共同行动计划,并决定启动“两洋铁路”合作建设基础研究工作,这一铁路将连接巴西和秘鲁,横跨南美洲大陆。
读图完成11~13题。
11.合作建设两洋铁路,有利于
A.缩短巴西铁矿石到中国的运距 B.促进中国资金和技术的输出
C.推动秘鲁中西部地区大豆生产 D.加快巴西亚马孙雨林的采伐
12.两洋铁铁路建成后,货运量受影响最大的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英吉利海峡
13.协议签署当天
A.巴西利亚与北京正午日影方向相同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巴西利亚大
C.北京昼长比巴西利亚短D.北京与巴西利亚日出方位角相同党中央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一战略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新的契机。
据此完成14~16题。
14.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主要依赖于
A.资丰富 B.市场广阔 C.科技创新 D.劳动力廉价
15.“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过程中,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是
A.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B.趋向分散,地域联系减少
C.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人素质要求降低 D.就业岗位增多,基础投资减少
16.汽车工业发展中,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选址接近消费市场B.绿化、美化工厂环境
C.开发新能动力汽车D.提高进口零部件比重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完成17~19题。
17.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东南向西北 B.东北向西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18.甲处的地形为
A.鞍部 B.山脊 C.盆地 D.谷地
19.乙点和丙点之间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699米 B.599米 C.499米 D.399米
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房顶发电,屋内养奶牛。
牛舍屋顶的光伏电池板发的电除了满足牛舍的需要外,还有大量剩余卖到国家电网,生产效益大幅上升。
读图完成20~21题。
20.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用于
A.调节牛舍温度 B.增加牛舍日照 C.美化牛舍环境 D.增加牛舍湿度
21.在我国规模化发展这种养殖方式最理想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藏北高原 D.海南岛
下面左图为黄山“飞石”,形态奇特,两块岩石原本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
目前它们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无棱无角。
据此完成22~24题。
22.形成黄山“飞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冰川搬运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3.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与“飞石”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松树能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主要是因为
A.岩石缝隙中土壤肥沃B.岩石缝隙中储水丰富
C.松树耐旱、耐贫瘠D.山上光照强烈,日温差大
读两河流水系图,完成25~27题。
25.两条河流
A.①比②结冰期长B.①比②流程短
C.①比②汛期长D.都注入同一大洋
26.两条河流的流域
A.都是盆地地形 B.都是平原地形
C.都位于东半球 D.都属热带气候
27.若①河流域植被大量减少,则可能导致②河流域
A.流域面积扩大 B.降水变率增大
C.人口密度增加 D.地质灾害减少
读“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分布图”,完成28~30题。
28.该地区等年温差线在大陆中部向南凸出的原因有
A.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 B.冬季易受北上暖空气的影响C.夏季易受南下冷空气影响 D.东西两岸均受暖流影响29.影响西部沿海等年温差线密度和走向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与纬度 B.海陆位置与地形
C.大气环流与地形 D.大气环流与洋流
30.M地春季易发生低温冻害,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蒸发耗热多 B.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
C.低压控制,多大风天气 D.地形平坦,冷锋过境快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1题-第3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4题~第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1.(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伊朗手织地毯用料讲究,一般都是从真丝、棉和羊毛等三种材料中选取,历经数千年,承载了伊朗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1)卡维尔盐沼主要由干涸的河床及盐碱滩组成,试分析其成因。
(6分)
(2)分析伊朗手织地毯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8分)
(3)水稻是伊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请推断伊朗的水稻主产区位置,并阐述理由。
(8分)
32.(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乌伦古湖-(包括布伦托海和吉力湖)是我国十大内陆湖之一,湖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16.5毫米、蒸发量为1844毫米。
1960年以前大湖未见沙提,1980年沙堤已连续,宽约400米,最高处露出水面2米,每年4月中下旬,在乌伦古湖东岸还常常出现特有的“风积冰山”奇观。
乌伦古湖养殖水面占新疆养殖水面的六分之一,历史最高产鱼量达8000顿,目前不到3000吨,入湖河流沿岸是主要的农业活动区域。
(1)图示区域有一座高大山脉,请推测其大致走向,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3分)
(2)描述湖泊东岸风积冰山的形成过程。
(6分)
(3)推测近年乌伦古湖渔获量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
(6分)
33.(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纳米比亚铜矿资丰富、品位高、埋藏浅,2012年与我国合作,发展了炼铜工业,但当地常规能
不足,需要大量进口。
(1)请你在甲、乙两地选择一处建设炼铜工业基地,并说明理由。
(2分)
(2)指出纳米比亚为提高能自给率可开发的能类型。
(6分)
请考生在第34、35、3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4.(10分)【旅游地理】
天山山脉中部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由大、小珠勒图斯两个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平均海拔在1500米至2500米之间,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是中国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
虽然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天鹅湖和“九曲十八弯”的河流美景,但在2015年的“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巴音布鲁克草原旅游的内地游客却不多,与“不见风景只见人”的杭州西湖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小长假期间巴音布鲁克草原国内游客稀少的主要原因。
3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右表为河北省2014年全省自然灾害损失分灾种统计表。
据表描述河北省2014年自然灾害的特征,并针对危害最严重的灾害类型提出农业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36.(10分)【环境保护】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如右图所示。
说出两种产生“地裂缝”的人为原因,并分析“地裂缝”可能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