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葡萄糖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6N A
B.5.8gC4H10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1.3N A
C.5.8g熟石膏(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4N A
D.4.6g乙醇完全氧化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1N A
2.某科研小组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进行如下电解实验,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 3+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池中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CH3OH-6e-+8OH-=CO32-+6H2O
B.甲池中消耗560mLO2(标准状况下),理上乙池Ag电极增重3.2g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丙池右侧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Mg2++2H2O+2e-=Mg(OH)2↓+H2↑
3.下列有机物,属于酚类的是( )
A.B.C.D.
4.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把在物质晶体立体示意图中处于图中某一位置(如顶点)的一种粒子(如原子、离子或分子)叫做一个质点。
在下列各种物质的晶体中与其任意一个质点(原子或离子)存在直接的强烈相互作用的质点的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A.干冰-12 B.水晶-4
C.氯化铯-6 D.晶体硅-4
5.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
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
中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
中
现
象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终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
速褪色
溶液红色褪去
产生无色气体,随
后变为红棕色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化学能100%转化为电能
B.酶催化发生的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为减缓浸入海水中的钢铁水闸的腐蚀,可在其表面镶上铜锭
D.向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4
32
(NH)
(NH H O)
c
c
+
⋅
增大
7.在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气)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c(X).c(Y)2=c(Z)2
C.正反应生成Z的速率与逆反应生成X的速率相等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8.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既有气体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FeCl2溶液中②过量的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
③少量CaO投入到过量的NaHCO3溶液中④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9.下图是氯化钠晶体和二氧化碳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关于两种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晶体均以分子间作用力按一定规则排列组成
B.构成两种晶体的微粒均是原子
C.两者的硬度、熔沸点等物理性质与微粒间的作用力都有密切关系
D.两种晶体均属于离子晶体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25Br
C.1mol重水和1mol水中的中子数比2∶1D.CO2的比例模型:
11.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SO2B.BF3C.CH4D.NO2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Fe+NO3−+4H+=Fe3++NO↑+2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2OH −+2H++SO42−=BaSO4↓+2H2O
D.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3HCO3−+Al3+=3CO2↑+Al(OH)3↓
13.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molC—O键
1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 SO3BaSO4
B.Al NaAlO2Al(OH)3
C.Fe FeCl2FeCl3
D.Na Na2O NaOH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分液漏斗、酸碱滴定管、冷凝管等仪器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液
B.蒸发、蒸馏、配制标准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均需要用到玻璃棒
C.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D.烧瓶、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洗净后均可放在烘箱中烘干
16.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侯式制碱法制纯碱B.海带提碘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D.工业上合成氨
17.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18.200℃、101kPa时,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发生反应I2(g)+H2(g)2HI(g) ΔH=-14.9 kJ/mol。
反应一段时间后,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放出的热量小于14.9 kJ
B.反应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HI生成的速率与HI分解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H2,同时生成2a mol HI
19.(6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烈性炸药硝化甘油是由甘油与硝酸反应制得,它属于酯类
D.合成纤维中吸湿性较好的是涤纶,俗称人造棉花。
20.(6分)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元素I1I2I3I4
X 500 4600 6900 9500
Y 580 1800 2700 11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2
C.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能溶于
环已醇0.96 25 161
水
难溶于
环已烯0.81 -103 83
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 环己醇加入试管A 中,再加入lmL 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 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 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导管B 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C 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 .KMnO 4溶液b .稀H 2SO 4c .Na 2CO 3溶液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盐酸多巴胺可用作选择性血管扩张药,是临床上常有的抗休克药。
某研究小组按如下路线合成盐酸多巴胺。
已知:
a .32CH NO
2CHO CH CHNO --−−−−→-=
b .HCl
3OCH OH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结构简式__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有机物A 能与3NaHCO 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B .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
C .有机物F 既能与HCl 反应,也能与NaOH 反应
D .盐酸多巴胺的分子式为8112C H NO Cl
(3)盐酸多巴胺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多巴胺()强的原因是_____。
(4)写出多巴胺(分子式为8112C H NO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使氯化铁溶液显色
②H –NMR 谱和IR 谱显示分子中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没有-N -O -键
(5)设计以3CH CHO 和32CH NO 为原料制备3222CH CH CH NH 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
任选)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8分)铜及其化合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铜或铜盐的焰色反应为绿色,该光谱是________(填“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
(2)基态Cu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低能层符号是________,其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Cu与Ag均属于IB族,熔点:Cu________Ag (填“>”或“<”)。
(3)[Cu(NH3)4]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Cu(NH3)4]SO4中Cu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_____。
(4)用Cu作催化剂可以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成乙酸,等物质的量的乙醛与乙酸中σ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______。
(5)氯、铜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如表:CuCl属于__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元素Cl Cu
电负性 3.2 1.9
(6)Cu 与Cl 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晶胞边长为a c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______(用含ρ、a的代数式表示)。
24.(10分) (1)、按要求填空:
①、第三周期中有两个成单电子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②、四核10电子的粒子的电子式(写一种)__________。
③、第四周期中,3d轨道半充满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①、自然界中含量居第二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②、第四周期0族元素__________。
③、能形成自然界中最硬的单质的元素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1mol葡萄糖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5N A,故A错误;
B.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10,5.8 g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
5.8g
58g/mol
=0.1mol,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0.1×(10+3)×N A=1.3N A,故B正确;
C.熟石膏(2CaSO4•H2O)的物质的量n=
5.8g
290g/mol
=0.02mol,由熟石膏(2CaSO4•H2O)的化学式可知,1mol
熟石膏(2CaSO4•H2O)中含1mol水,故0.02mol中含0.02mol水,即0.02N A个,故C错误;
D.4.6g乙醇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氧化变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 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C
【解析】
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负极上CH3OH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CO32-和H2O;B. 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Cu离子放电,减小的Cu离子是0.05mol,所以理上乙池Ag电极增重的质量应该是0.05mol Cu的质量;C.电解池中,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遵循:出什么加什么的思想;D.丙池右侧Pt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
详解:A. 在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的电极反应为
CH3OH-6e-+8OH-=CO32-+6H2O,故A正确;B.甲池中根据电极反应:O2+2H2O+4e−=4OH−,所以消耗560mL(标准状况下0.025mol)O2,则转移电子0.1mol,根据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Cu离子放电,减小的Cu离子是0.05mol,所以理上乙池Ag电极增重的质量应该是0.05×64g/mol=3.2g固体,故B正确;C. 电解池乙池中,电解硫酸铜和水,生成硫酸、铜和氧气,要想复原,要加入氧化铜或碳酸铜,故C错误;D. 丙池右侧Pt 电极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电极反应式为:Mg2++2H2O+2e-=Mg(OH)2↓++H2↑,故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是酚,所以属于酚类;、、
中均没有苯环,都不属于酚类;答案选A。
A.干冰为分子晶体,晶体中质点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分子间不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分子内每个C 原子与2个O 原子成键,A 错误;
B.水晶为SiO 2,每个Si 原子与4个O 原子成键,而每个O 原子与2个Si 原子成键,数目可能为2或4,B 错误;
C.氯化铯晶胞是体心立方晶胞,配位数为8,质点的数目为8,C 错误;
D.硅晶体中每个Si 原子与其它四个Si 原子成键,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
5.C 【解析】 【详解】
A.NaOH 溶液滴入FeSO 4溶液中,先生成Fe(OH)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是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选;
B.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氯水中有H +,可以使石蕊变红,氯水中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石蕊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B 不选;
C. SO 2通入NaOH 溶液中,SO 2和NaOH 反应,消耗NaOH ,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褪去,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 选;
D.铜丝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 ,NO 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 2,故D 不选。
故选C 。
6.D 【解析】 【详解】
A.燃料电池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和化学能,A 错误;
B.酶催化发生的反应,温度升高,酶会失去其生理活性,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B 错误;
C.若在钢铁水闸表面镶上铜锭,Fe 、Cu 及海水构成原电池,由于Fe 活动性比Cu 强,为原电池的负极,因此会导致钢铁水闸腐蚀加快,C 错误;
D.在氨水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OH -)减小,电离常数
不变,则溶液中432(NH )(NH H O)
c c +⋅增大,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
7.A
【解析】该可逆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的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在没有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均为变值,当值不变时,即可说明达到平衡,故符合题意的为A
B项:本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并不知道,所以无法用各物质浓度幂乘积来判定是否平衡
C项:以不同物质来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就和系数比相同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排除
D项:本反应体系为恒容且均为气体,故混合气体的质量、密度为恒定值,不能做为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
故答案为A
8.D
【解析】
【详解】
有题意可知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FeCl2反应生成沉淀,故①正确。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中明矾中的铝离子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无沉淀生成,无气体生成,故②错误。
③CaO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③最终只有沉淀生成而没有气体生成,故③错误。
④Na2O2投入CuSO4溶液发生反应,首先2Na2O2+2H2O=4NaOH+O2↑,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Cu(OH)2沉淀,既有气体又有沉淀,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故答案选D。
9.C
【解析】
【分析】
根据氯化钠为离子晶体,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来分析。
【详解】
A.氯化钠为离子晶体,以离子键按一定规则排列组成,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按一定规则排列组成,选项A错误;B.氯化钠为离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离子,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选项B错误;C.离子晶体的硬度、熔沸点较大,分子晶体的硬度、熔沸点较小,所以两者的硬度、熔沸点等物理性质与微粒间的作用力都有密切关系,选项C正确;D.氯化钠为离子晶体,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晶体组成、性质差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完成。
10.B
【解析】
【详解】
A项、次氯酸是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O—Cl,则电子式为,故A错误;
B项、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的质量数为80,原子符号为8025Br,故B正确;
C项、1mol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为10mol,1mol水含有的中子数为8mol,中子数比5∶4,故C错误;
D项、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注意掌握电子式、原子符号、比例模型等常见的化学用语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
11.B
【解析】
【分析】
等电子体的要求是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
NO3-原子总数为4,价电子总数为24。
【详解】
A.SO2原子总数为3,价电子总数为18,故A不选;
B.BF3原子总数为4,价电子总数为24,故B选;
C.CH4原子总数为5,价电子总数为8,故C不选;
D.NO2原子总数为3,价电子总数为17,故D不选。
故选B。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2Na+2H2O=2Na++2OH–+H2↑,符合客观事实,原子守恒,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粉过量,应该生成亚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
Fe+2NO3−+8H+=3Fe2++2NO↑+4H2O,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
−+2H++SO42−=BaSO4↓+2H2O,符合客观事实,电荷守恒,拆写原则,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泡沫灭火器中HCO3−,Al3+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CO3−+Al3+=3CO2↑+Al (OH)3↓,符合客观事实,电荷守恒,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解析】分析:本题以信息为载体,考查原子晶体的性质与结构,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A. 原子晶体干冰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故正确;B. 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沸点,不易气化,不可用作制冷材料,故错误;C. 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故正确;D. 二氧
化碳中,一个碳原子形成4个碳氧键,所以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molC—O键,故正确。
故选B。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
B.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B错误;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可以被氯水氧化成氯化铁,故C正确;
D.钠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正确答案:C。
15.C
【解析】分析:A.冷凝管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
B.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配制标准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玻璃棒搅拌、引流,蒸馏不需要玻璃棒;C.根据过滤操作判断需要的仪器;
D.烧瓶、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洗净后自然风干即可。
详解:A.冷凝管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可查漏,例如容量瓶、分液漏斗、酸碱滴定管等仪器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液,A错误;
B.蒸馏不需要玻璃棒,需要蒸馏烧瓶、冷凝管等,B错误;
C.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C正确;
D.烧瓶、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洗净后自然风干即可,不能放在烘箱中烘干,否则可能影响定量仪器的准确度,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仪器使用等,为高频考点,把握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
B、海带中碘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提取的碘是碘单质,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选;
C、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C不选;
D、N2+3H22NH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A。
17.B
【解析】
试题分析:A.活泼金属镁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g-2e-=Mg2+,故A正确;B.AgCl 是难溶物,其电极反应式为:2AgCl+2e-═2C1-+2Ag,故B错误;C.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Cl-在正极产生由正极向负极迁移,故C正确;D.镁是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即Mg+2H2O=Mg(OH)2+H2↑,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注意常见物质的性质,如镁的还原性以及银离子的氧化性是解题的关键,Mg-AgCl电池中,活泼金属Mg是还原剂、AgCl是氧化剂,金属Mg作负极,正极反应为:2AgCl+2e-═2C1-+2Ag,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据此分析。
18.C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
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未平衡和平衡放出的热量都小于14.9kJ,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一直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B错误;
C、HI生成的速率与HI分解的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C正确;
D、都体现的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9.C
【解析】分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C.甘油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形成酯类物质;D、涤纶中除存在两个端醇羟基外,并无其它极性基团,因而涤纶纤维亲水性极差。
详解: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A错误;B、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选项B错误;C.甘油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得到硝化甘油,形成酯类物质,选项C正确;D、涤纶子中除存在两个端醇羟基外,并无其它极性基团,因而涤纶纤维亲水性极差,俗称“的确良”,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熟悉物质的组成、性质、环境保护等即可解答,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20.B
【解析】
【分析】
从电离能的数据看,X元素的第二电离能是第一电离能的9倍多,所以X易失去1个电子,显+1价;Y的第四电离能比第三电离能大四倍多,所以Y易失去3个电子,显+3价。
【详解】
A.由分析知,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A正确;
B.元素X显+1价,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B错误;
C.从电离能的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元素Y易失去3个电子,是ⅢA族元素,C正确;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则为铝,它的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D正确;
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防止暴沸冷凝防止环己烯挥发上层 c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制乙烯实验的知识,发生装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使其液化;
(2)①环己烯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提纯产物时用c(Na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
【详解】
(1)①根据制乙烯实验的知识,发生装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故答案为:防止暴沸;冷凝;
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使其液化,故答案为: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荡、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c(Na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故答案为:上层;c。
【点睛】
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
BC 盐酸多巴胺为多巴胺中2NH -与盐酸反应生成更易溶于水的+3-NH (即生成了更易溶于水的铵盐) 、、、
322CH NO H
3323222CH CHO CH CH CHNO CH CH CH NH −−−−→=−−→ 【解析】
【分析】
甲烷与HNO 3反应生成D 为CH 3NO 2,D 与C 发生信息a 中反应生成E ,故C 中含有醛基,
E 中含有-CH =CHNO 2,E 与氢气反应中-CH =CHNO 2转化为-CH 2CH 2NH 2。
由信息b 可知
F 中-OCH 3转化为-OH 且-NH 2与HCl 成盐。
结合盐酸多巴胺的结构可知A 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为,
B 与CH 3OH 反应生成
C 为,则E 为,F 为
,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A 中含有酚羟基,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结合B 的分子式可推出B 的结构简式为; (2)A .由于碳酸的酸性比酚羟基的酸性强,所以酚羟基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气体,A 项错误; B .根据流程图中各个物质得分子式推断,每个分子式都有被替换的部分,所以推断出反应①、②、③均为取代反应,B 项正确;
C .F 中含有氨基和酚羟基,有机物F 既能与HCl 反应,也能与NaOH 反应,C 项正确;
D .盐酸多巴胺的氢原子数目为12个,D 项错误;
(3)由于盐酸多巴胺为多巴胺中2NH -与盐酸反应生成更易溶于水的+
3-NH (即生成了更易溶于水的铵盐),所以盐酸多巴胺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多巴胺()强;
(4)根据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使氯化铁溶液显色,说明结构式中应该含有酚羟基,再根据②H –NMR 谱和IR 谱显示分子中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没有-N -O -键,得出同分异构体有四种:
、、、;
(5)根据已知方程式得出32CH NO
332CH CHO CH CH CHNO −−−−→=,而这反应生成32CH CH CHNO =,与目标产物只相差双键,于是接下来用氢气加成,所以合成过程为
322CH NO H 3323222CH CHO CH CH CHNO CH CH CH NH −−−−→=−−→。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发射光谱 K 3d 104s 1 > 正四面体 sp 3 配位键 6:7 共价
3398a
ρmol -1 【解析】
【分析】
(1)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电子又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基态Cu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其3d 、4s 能级上电子为其价电子。
金属键越强,其熔沸点越高;
(3)SO 42-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根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判断。
Cu 2+含有空轨道,NH 3中氮原子有孤电子对;
(4)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
(5)二者电负性的差为1.3小于1.7; (6)推导出公式N A =NM V
ρ计算。
【详解】
(1)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电子又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为发射光谱;
(2)基态Cu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核外电子占据能量最低的能层为K 层,其3d 、4s 能级上电子为其价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 104s 1;Cu 的离子半径比Ag 的小,Cu 的金属键更强,金属键越强,其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Cu >Ag ;
(3)SO 42-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为正四面体结构且硫原子采用sp 3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