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其他含氮化合物-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17%
说明: a. 卤代烷常用溴代烷或碘代烷 b. 亚硝酸盐用Li、Na、K盐均可 c. 防止亚硝基化,可用非质子极性溶剂,并加 d. 尿素来消除它
12
五、鉴别不同的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有α-H的 硝基烷,可与亚硝酸反应)
1. 伯硝基烷烃 + 亚硝酸
R C H N O H O N O + 2 2
(4)整个反应中,加成是决速步骤
(5)NO2处于L间位时,失去活化作用,则L 不易被取代 (6)NO2若与苯环不能有效地共轭(空阻), 则NO2失去活化作用。
9
(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1. α-H的反应
2. 硝基化合物的α-H具有酸性,遇碱生成亲 核性强的碳负离子,能发生类似羟醛缩合反 应——Henry反应。
注:一般的醇需要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 用CH2N2甲基化
2. 与醛酮的反应
O - + : : R CR '+ C H 2N N
O + R C CH2 N N R'
17
成环
O R C R' + CH2
R R'
O
O
重排
R C CH2 R'
•醛和环酮以重排产物为主;普通酮主要生成环 氧化合物 •醛与CH2N2反应主要得到甲基酮(H重排) •酮分子中与羰基相连的两个烃基不相同时,得 两种重排产物的混合物
N H C H 6 5
180OC O N 2
N O 2
7
反应机理:芳香环上的SN2反应 (加成—消除过程)
L
L Nu N O
+
L
Nu N
+
L
Nu
+
N O
+
Nu
N O
+
O
O
O
O
O
Nu
+
N O
+
L
-
O
8
-与底物的加成,生成 ( 1 )第一步是 Nu 说 明 Meisenheimer络合物
(2)络合物中,硝基通过共轭作用,使苯环 上的负电荷分散到O上 (3)第二步:L带着一对电子离去,完成反应
Ar N H N H Ar
4
2. 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
芳环上的一个基团被一个亲核试剂取代, 称为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若某基团的邻、对位有吸电子基团时,芳 香亲核取代反应易发生。硝基是一个强吸电子 基团,在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中能活化它的邻对 位基团。
eg.
煮沸几天 Cl K H +O
不反应
5
Cl N O 2
O
g O + - A 2 RCC H N N :
O H
①NaHCO3溶液,130oC O H + ② H3O+
N O 2
Cl
O H
oC ① NaHCO 溶液, 100 N O 3 N O 2 2+ O H ② H3O+ N O N O 2 2
Cl O N 2 N O 2+ O H N O 2
oC ① NaHCO 溶液 35 3 O N
2
O H N O 2 N O 2
+
O O O + - + O + - + N C H N : N : C H N C H C H H + 2 2 2 3 O O O O
•加碱后,平衡右移,有Nu-(碳负离子)生成
10
OH H O R C H = O 碱 2 CH 2 NO2 RCHCH2NO2 C H N O 3 2
H
+
2. 还原
-NO2为强吸电子基,使苯环上质子的化 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5. 2. 1HNMR 6.
3
三、化学性质 (一)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 还原反应
A r N O 2
[H]
[H]
ArNO
A r N H O H
RNO
[H]
ArNH2
RNO
ArN
NR O
+
[H]
R A r N N
[H]
强酸+Fe/Sn/Zn等 •要得到伯胺: Na+乙醇
+ : N N C H R C O + 3 O
过程
O R CO H
+ : : C H 2N N
-
RCOOCH3 + N2
其他酸性物质也可与CH2N2反应
16
CH2N2 +
H-X 氢卤酸 H-O3SR 磺酸
H-OAr 酚 H-OC=C- 烯醇
CH3-X CH3O3SR CH3OAr CH3OC=C-
硝肟酸
NaOH
红 色溶液
OH +H2 O RC N N O2
NaOH
- NO + R C Na NO2
红色溶液
13
2. 仲硝基烷 + 亚硝酸
R C H N O H O N O + 2 2
假硝醇
N O
NaOHLeabharlann 蓝色 溶液R C 2
H O + 2 N O
2
NaOH
蓝色溶液
3. 叔硝基烷 + 亚硝酸
不反应
Chap.18
其他含氮化合物
授课教师:陈静蓉
1
18.1 硝基化合物
一、结构
-NO2:N,sp2杂化
+O N O
+ N O O
2
+O N O
-
二、物理性质
1. IR
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560cm-1,1390cm-1 ( 2)
3.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530cm-1,1345cm-1 ( 2) 4. *-NO2与Ar共轭使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14
18.2 重氮化合物
通式: R C 2R (2 C N N ) 2 N
最简单的重氮化合物为重氮甲烷:
C ( H C H N N N ) 2 2 2
一、重氮化合物的制法 二、重氮甲烷的性质 结构
+ : : C H 2NN + : NN C H 2
15
1. 与酸的反应
C H N R C O O H + 2 2 N R C O O C H + 2 3
H N O R C HC 2
RNO2
[H]
RNH2(最终产物)
还原剂:Fe、Zn、Sn和盐酸或催化氢化 H2/Ni
四、制备
RX + NaNO2
DMF或DMSO
R-NO2 + R-ONO
11
eg. C H C ( H ) C H I A g N O + 3 2 6 2 2
C H C ( H ) C H N O C H C ( H O ) N O + 3 2 6 2 2 3 2 6
18
3. 与酰氯反应——Arndt-Eistert反应
O R C C l+ C H N 2 2
O + R C C H N N
-H C l
Ag2O/H2O Ag2O/R’OH Ag2O/NH3
R C H C O O H 2
R C H C O O R 2
R C H C O N H 2 2
*Wolff重排:α-重氮酮
6
② H3O+
•NO2能活化它的邻、对位基团
说明:•离去基团不仅限于卤原子 •亲核试剂不仅限于OHCl O N 2 N O 2 N O 2 2 N H + 3 O N 2 N H 2 N O 2 N O 2 N H C l + 4
O C H 6 5 O N 2 N O 2 C HN H + 6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