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阅读课本P30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两个国家共同的地形特点,推测 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
由于大气密度随着海拔增加而减小,所以高原地区的大气密度 相对较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分子数较少,人体吸入的氧气 量也相对较少。因此高海拔地区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各项技能 要求较高,如导致血管变大变粗,提高运动员对氧气的充分利用 等,从而能较平原地区更容易取得优异成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a值最可能为( A)
A. 17km B. 8km C. 5km D. 22km
5. 下列关于各大气层叙述错误的是( D)
A. 对流层——云、雨等现象多发 B. 高层大气——其密度接近星际空间密度 C. 平流层——氧气稀薄、气温低 D. 高层大气——该层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阅读教材P31—33内容及图2.5,思考以 下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依据


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大 气
2、自下而上各层的名称
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
50


流 层
12



0
大气的垂直分层
3、从高度、大气组成、气温特点、气流运动、自然现象及人类
活动等方面归纳总结各层的特征。
对流层
① 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减低(地面 为 直 接 热 源 ) , 每 升 高 100 米 温 度下降0.6℃(温度垂直递减率)
联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图2.1 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情境导入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 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 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 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 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 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 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 有温度调节器。 1. 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
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2、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位置
甘肃榆中
河北兴隆
青海多巴
云南海埂、呈贡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m。
①表2.1我国的高原训练基地海拔都在这个范围吗? 在这个范围内。
③ 流星体会燃烧,产生流星(80-120千米)100

④ 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夜晚)
电离层

80

⑤ 若干电离层(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 60 40
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80-500千米 20
平流层
高空)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
对流层
0 -100 -50 0 50 100
温度 (℃)
重要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
① 高度: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②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层吸收 高度(Km)
140
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120

③ 臭氧层:在22-27千米范围,臭氧含量达 100

最大,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
电离层

80

④ 以平流运动为主(上热下冷,大气稳定)60 40
A. 随着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B.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C. 天气多变,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D. 存在“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当堂训练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 大气。下图为赤道附近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能正确反映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是(B)
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0.6 ℃。
逆温现象: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幅度小于0.6 ℃。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 气温较低的时候,如秋冬季节晴朗夜晚的日出前后。
逆温会对大气质量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 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使大气污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 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固 体杂质多,易产生雾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内容结构
干洁空气 自
大气的组成
水汽
然 环
大气的组成
杂质

与垂直分布
高层大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
类 活
对流层

当堂训练
中国空间站三舱“ T” 字 基本构型完成,其在轨运行高度为400~450km
。下图为中国空间站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时位于(D)
A. 对流层
B. 平流层底部
C. 平流层顶部 D. 高层大气
2. 空间站升空经过的平流层( D)
表2.2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海拔/m
0
含氧量比/% 100
1000 89
2000 78
3000 70
4000 61
②结合教材表2.2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 原因。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含氧量越低,超过了人体的耐受力, 会危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成绩。
大气的垂直分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⑤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水汽和杂质含 20
平流层
量很少);
0
对流层 温度
-100 -50 0 50 100 (℃)
⑥ 适合航空飞行。(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① 高度: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
(大气的上界)
高度(Km)
140
②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上升。
120

降水的形成条件:水汽、固体杂质( 凝结核)、降温
大气的组成
4、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CO2、O3、SO2、水汽、杂 质等),产生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O3减少——臭氧层破坏(氯氟碳化物) 南极上空每年春季臭氧含量比之前有大幅度下降,出现“臭氧 空洞”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酸雨 杂质(悬浮物)(PM2.5、PM10)——雾霾 CO2增加——全球变暖
? 2. 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一、大气的组成
阅读教材P28—29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成分
作用
氮气 氧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二氧化碳 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② 对流运动显著(上冷下热); ③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④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高度(Km)
140
120

100

电离层

80

60
40
20
0 -100
-50 0
平流层 对流层
50 100
温度 (℃)
大气的垂直分层
⑤高度 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
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 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 对流层高度就低; 同一地区夏季比冬季对流层高度高;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夏季陆地对流层高度高;冬季海洋对 流层高度高 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近地面的气温,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 盛,对流层的高度越高。
案例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结合课本内容和图2.4,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描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特征 ① 1840年以前CO2体积分数缓慢增长; ② 1840年至1950年左右CO2体积分数
加快增长; ③ 1950年以后CO2体积分数迅速增长; ④ CO2体积分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2、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长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长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 和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1.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 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
臭氧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图2.2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
3、水汽和杂质
一、大气的组成
成分 水汽
含量
作用
很少
水的相变,产生 云、雨、雾、雪 等一系列天气现 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 和大气 温度 。
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当堂训练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读大气垂直分层图(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大气层对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意义重大,请说出理由。
①减少流星体等对地球上生命的侵扰; ②减少宇宙射线和过多紫外线对生物体 的伤害; ③为生物提供需要的氧气等; ④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大气温度,利于 生物生存。 (2)分析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 显著,易成云致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