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

少为户牖亭长
..。

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

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后去
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
..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刑叹曰:“恨不用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

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时延为郡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


进止从容,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
..牺牲,颇晓其礼。

帝善之,敕延从驾到鲁。

还经封丘城门,门下小,不容羽盖,帝怒,使挞侍御史,延因引咎,以为罪在督邮,帝乃贯御史罪。

延从送车驾西尽郡界,赐钱及剑带佩刀还郡,于是声名遂振。

迁洛阳令。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筹二百。

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
枉。

帝亲录囚徒,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后数日伏诛。

于是外戚
..敛手,莫敢干法。

在县三年,迁南阳太守。

永平八年,代范迁为司徒,历位二府,十余年无异政绩。

会楚王英谋反,阴氏欲中伤之,使人私以楚谋告延,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又欲辟幽州从事公孙弘,以弘交通楚王而止,并不奏闻。

及英事发觉,诏书切让,延遂自杀。

家至清贫,子孙不免寒馁。

(节选自《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B.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C.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
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D.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官名,掌管治安、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等;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

B.召署,召来而任命官职。

与其相类似的词语还有“辟”“除”“察”“荐”“举”“表”等。

C.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泛指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

D.外戚,即外家,女子出嫁后对娘家的称呼,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文中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延心地仁善,令人感佩。

他收养了被遗弃的堂妹,将她养大成人;被他因故暂时放归的囚徒,由于感激他的恩德,都能够按期归来。

B.虞延目光长远,料事极准。

他做了太守富宗的功曹后,见其非常奢侈,预料其将来必遭祸殃,就予以劝谏,富宗不听,后来果然遭祸。

C.虞延做事细心,受到赞许。

他任督邮时,对于辖境内高帝母亲昭灵后的园陵,连多少棵树都清楚,也通晓祭奠之礼,因此皇帝称赞了他。

D.虞延禀性耿直,不阿私情。

他任洛阳令时,阴氏门客马成为非作歹,他将其抓捕拷问;阴氏多次求情,他不为所动,最终使马成伏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刑叹曰:“恨不用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

(2)帝怒,使挞侍御史,延因引咎,以为罪在督邮,帝乃贯御史罪。

【答案】
1.C
2.D
3.B
4.(1)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而被杀,临死的时候他叹息说:“很遗憾没有听从虞延的劝谏!”光武帝听说这件事后认为虞延不一般。

(2)皇帝发怒,让人鞭挞侍御史,虞延于是把罪过归于自己,认为罪过在督部身上,皇帝才赦免了侍御史的罪。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第三处,如果在“哀”后面断开,则是听到哭得悲伤才收养她,其实是听到哭声就收养,“哀”的意思是怜悯、同情,故排除A项、B项。

第九处,如果在“伏腊”前面断开,则因为“岁时”是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每至岁时”就语意不明。

实际上“伏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它们
才是具体的时间节点,才能与“至”搭配,由此排除B项、D项。

句意:她的母亲不能养活她,将她丢再在沟中。

虞延听到地的号哭声,可怜并收养了她,直到她长大盛人。

建武初年,(虞延)到执金吾的府中做事,被任命为细阳县令。

(在任上)每年到了伏祭和腊祭之日,他便让刑徒因犯休假回家。

故选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D项,“即外家,女子出嫁后对娘家的称呼,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文中即此意”错误。

外戚在文言文中特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没有其他意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错在“目光长远,料事极准”和“预料其将来必遭祸殃”。

结合“延谏,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刑叹曰:‘恨不用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分析,他只是劝谏,并没有预料到太守将遭祸殃。

故选B。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侈”,奢侈;“从”,放纵;“恨”,遗憾;“奇”,意动,以……为奇,认为……不一般。

(2)“挞”,鞭挞;“因”,于是,就;“引咎”,意思是把过失归于自己。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①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①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①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虞廷字子大,是陈留都东昏县人。

青年时就当了户牖亭长。

当时王莽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行为放纵,不守法规,虞延带领吏卒冲入他的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因此据怨,所以升迁不了。

虞延有个堂妹尚在吃奶,她的母亲不能养活她,将她丢再在沟中。

虞延听到地的号哭声,可怜并收养了她,直到她长大成人。

建武初年,(虞延)到执金吾的府中做事,被任命为细阳县令。

(在任上)每年到了伏祭和腊祭之日,他便让刑徒因犯休假回家,这些人都感念他
的恩德,到期即回。

有个因犯在家得了病,自己坐了车于来到县府,一到就死了,虞延领着府吏把他安葬在城门外,百姓深受感动。

后来虞延辞官回到家乡,太守富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来并任命为郡功曹。

富家天性生活奢靡,车子衣服及日同器物多不合国家规定。

虞延劝谏,富宗不高兴,虞延便辞官回家了。

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而被杀,临死的时候他叹息说:“很遗憾没有听从虞延的劝谏!”光武帝听说这件事后认为虞延不一般。

建武二十年(光武帝)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亲昭灵后的园陵在此,当时虞延担任本郡的督邮,光武帝下诏传呼引见他,询问园陵的情况。

虞延举止不慌不忙,园陵中的树木,他都说得出数目,祭祀典礼、各种祭品,他都很清楚。

皇帝很喜欢他,叫他跟随车驾到鲁地,回程时经过封丘城门,门又矮又小,不能通过皇帝的仅仗,黄帝发怒,让人鞭打侍御史,虞廷于是把罪过归于自己,认为罪过在督邮身上,皇帝才放免了侍御史的罪。

虞延跟隨护送车驾西出陈留郡界,皇帝赐给他钱,剑带,佩刀等,(虞廷)返回郡里,于是声名传遍远近。

改任洛阳令。

这时阴氏家中有个门客叫马成,经常做奸盗之事,虞延将其抓捕拷问。

阴氏多次请求宽怒,虞延则每接一封求情信就加打二百鞭。

馆阳侯阴就投诉到皇帝那儿,诬告虞延多次冤枉自己,皇帝亲自审查马成的案件,知道虞延没有私情,就对马成说:“你触犯王法,是咎由自取啊!”过了几天(马成)便伏了法。

于是外戚们一个个收了手,没有人敢再扰乱法治。

虞延在县今任上三年,升为南阳太守。

明帝永平八年,代替范迁担任司徒,在朝延二府任职,十多年没有显著政墙。

正逢楚王刘英谋反,阴氏要中伤虞延,派人暗中把楚王的阴谋告诉虞延,虞延认为刘英是藩王中与皇上血缘关系很亲的人,不相信达种传言,又要聘任幽州从事公孙弘,因为公孙弘跟楚王交往而作罢,这两件事都没有上报皇帝。

及至刘英谋叛败露,明帝下诏严厉责备虞延,虞延便自杀了。

虞延家中十分清贫,子孙不能免于寒冷饥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