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达标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达标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442=CuO+H SO CuSO +H O
B .22Mg+O 2MgO 点燃
C .2222CO +O 2CO 点燃
D .32CaCO CaO+CO 高温
2、下图有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集气瓶存放氧气
C .加热铜绿
D .验满氧气
3、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A.O2B.N2C.He D.CO2
4、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
B.冰水混合物
C.高锰酸钾
D.洁净的空气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6、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酿酒是化学变化B.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
C.工业制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只能供给呼吸
B.气焊或气割金属时,用纯氧气可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C.氧气的熔点是-218℃,沸点是-183℃
D.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8、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10、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将水通电电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下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上的部分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事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属于______反应。

如果铁丝没有燃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第1点即可)
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法国化学家________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_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_________。

(2)据报道,空气中PM2.5的含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3%。

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________。

A.烧煤火力发电B.治理工厂扬尘C.露天焚烧垃圾D.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3)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_______。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______、二氧化氮。

3、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燃料燃烧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的性质;氧气与人体内的葡萄糖作用,生产了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

4、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如图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

请回答:
(1)夹持镁条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2)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3)镁粉可用于军事上制作照明弹,是因为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我市某中学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有关的氧气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装置如图,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计算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含量实际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的容积为3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止水夹关闭。

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30mL水,烧杯中盛有足量水,用凸透镜引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测得烧杯中的水少了64mL。

(1)请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
(2)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在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图1的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15%的水,如图2所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仍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

(3)图2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在东莞夏季,一般情况下,一棵荔枝树每天大约放出1500g氧气。

(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请计算
(1)一棵荔枝树夏季每天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下同)
(2)每天产生的这些氧气相当于多少升空气中的氧气?
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小江老师让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
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
2
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请计算:
(1)本实验瓶内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2)另一同学需要2.5g氮气(氮气密度为1.25g/L),理论上她大致需要空气多少升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小明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水泥块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猜想与假设)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
小明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进行以下探究。

(讨论交流)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__。

(实验步骤1)
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再次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讨论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明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

(拓展迁移)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详解】
A 、2442=CuO+H SO CuSO +H O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 、22Mg+O 2MgO 点燃,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 、2222CO +O 2CO 点燃,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 、32CaCO CaO+CO 高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2、A
【详解】
A 、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正确。

B 、集气瓶存放氧气,磨砂面朝向瓶口,错误。

C 、固体加热,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错误。

D 、带火星木条放至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错误。

故选:A 。

3、A
【详解】
空气中含有氧气,且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A 。

4、D
【详解】
A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纯净物,故A 错误;
B 、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 错误;
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A正确;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选项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即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选项C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选项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红磷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物质沸点不同,将氧气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说法错误;
B、物质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气焊或气割金属时,用纯氧气可以获得更高的温度,说法正
确;
C、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熔点是-218℃,沸点是-183℃,说法错误;
D、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说法错误;
答案:B。

8、C
【详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C。

9、C
【详解】
A、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选项A不正确;
B、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选项B不正确;
C、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可以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检验是否具有可燃性,选项C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氧气被消耗,但生成了二氧化碳,生成新的杂质,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燃烧时压强急剧增大,完全反应到反应结束,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小于初始压强,打开弹簧夹后,压强快速回升并与除数压强相等,故选项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结束后仍有固体,所以固体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所以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会不断增加,故选项正确;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二、填空题
1、
(1)吸收二氧化硫+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
(2)降温,防止生成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部+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氧气浓度不高
【解析】
(1)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所以用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熔融状态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集气瓶内事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降温,防止生成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部;
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是化合反应;
如果铁丝没有燃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不高。

2、
(1)混合物拉瓦锡氮气##N2 1/5
(2)BD
(3)光合作用一氧化碳或臭氧
【分析】
(1)
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2)
A、烧煤火力发电,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B、治理工厂扬尘,会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符合题意。

故选BD;
(3)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

3、供给呼吸可以支持燃烧二氧化碳CO2
【详解】
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供给呼吸;
燃料燃烧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
氧气与人体内的葡萄糖作用,生产了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或CO 2)。

4、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
【分析】
(1)
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的唯一出口是导管口,故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位上升到占空气体积的15处,故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至刻度“1”。

5、
(1)坩埚钳
(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镁氧气氧化镁
(3)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解析】
(1)
由图可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故填:坩埚钳。

(2)
镁条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有白色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
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镁氧气氧化镁;故填: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
量,生成白色固体;+−−−→点燃镁氧气氧化镁。

(3)
镁粉可用于军事上制作照明弹,是因为镁粉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故填:镁粉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三、计算题
1、设一瓶气体的体积为1L ,则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是:
1121%L+L 22100%=60.5%1L
⨯⨯
答:集气瓶内的氧气含量实际为60.5%。

【详解】
见答案。

2、(1)225P+O P O →点燃
(2)20%
【详解】
(1)红磷燃烧,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25P+O P O →点燃;
(2)由题意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350mL-30mL=320mL
烧杯中的水少了64mL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64mL ,即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为64mL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64mL 100%=20%320mL ⨯ 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

3、
(1)防止熔化的四氧化三铁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 +−−−→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69.1%
解: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0% -15%)+ 20% × 21% = 69.1%
答: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69.1%
【解析】
(1)
为防止熔化的四氧化三铁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所以集气瓶中仍留有少量水。

(2)
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
见答案。

4、(1)1049L ;(2)4995L
【详解】
(1)根据题意,一棵荔枝树夏季每天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1500g÷1.43g/L≈1049L;
(2)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的体积为:1049L÷21%≈4995L。

5、(1)本实验中瓶内氧气约占瓶总体积的百分比=50L 21%+50L
100%100L ⨯⨯=60.5%;
(2)氮气的体积= 2.5g
1.25g/L =2L ,空气的体积=2L÷78%≈
2.56L。

【详解】
(1)见答案;
(2)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无明显现象 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是否改变 干燥
反应前后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B
【详解】
实验探究:
实验一: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氧气含量较低,故实验现象是木条不复燃,对比实验二的操作,实验二:根据实验现象是木条复燃,说明了氧气的浓度增大,即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说明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变快。

故填:无明显现象;加入水泥块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变快。

讨论交流: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研究某物质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该物质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方面分析,还要证明其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由小芳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可知,其添加的是探究水泥块的质量是否改变的实验,故填: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步骤1:
为了准确测得催化剂的质量,需要将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故填:干燥。

讨论分析:
研究某物质是否是催化剂,不但要从该物质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方面分析,还要证明其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故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故填:反应前后水泥块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拓展迁移:
A.MnO2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例如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