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分类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汇编------综合实验
东二
[实验原理分析](共1小题,共5分)
35.(5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燃烧实验。

(1)实验装置B 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_______。

改进后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依次打开K 2和K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__。

(3)将铁丝接通电源,预热铁丝,并未立刻观察到
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

(4)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 1。

观察铁丝燃烧
的现象是___ ___; 当燃烧停止后,一段时间后,C 中水流入B ,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 ___。

[实验原理分析](共1小题,共5分)
35.(5分)(1)瓶底没有少量水(或细沙)(2)2H 2O 2 2H 2O +O 2↑
(3)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或氧气浓度不够 (4)火星四射铁丝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逸出,冷却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西二
〖实验原理分析〗
36.(5分)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若甲中放入块状大理石,乙中放入澄清石灰水,打开b ,
将分液漏斗中过量的盐酸注入,关闭a ,此时乙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b ,观察到 乙中液体变澄清,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若甲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乙中放入水,关闭b ,将分液 漏斗中的盐酸注入,关闭a 。

观察到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至 一定高度,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且最终高于烧瓶中的液面。

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同学们解释“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的原因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 等。

〖实验原理分析〗 36. (5分)
(1)Ca(OH)2 + CO 2 CaCO 3↓+ H 2O
关闭b ,甲中气压增大,过量的稀盐酸被压入乙中,与CaCO 3反应
(2)NaOH + HCl NaCl + H 2O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注入的盐酸在 烧瓶中占据一部分体积 海二
MnO 2
a
分液漏斗
b
甲 乙
34.(4分)(1)进入集气瓶中的水(2) H2、O2(顺序错不给分)氢、氧元素(H和O)(3)空气中的物质不参加反应,且反应后没有物质逸出锥形瓶(答对1条即给分)35.(5分)(1)d Ⅰ中溶液产生白色浑浊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2)①部分变质② Zn 和 FeSO4、Zn和H2SO4(答全给1分,多答Zn和Fe2(SO4)3不扣分)朝二
〖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小题,共5分)
34.(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若取两套该装置分别放入干燥的铁丝和潮湿的铁丝,关闭K,打
开K1、K2,从K1处通入氧气,检验广口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当充满氧气后关闭K1、K2,一段时间后,对
比观察铁丝表面的变化,说明铁生锈与_________有关。

(2)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
气管伸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打开K,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
K,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进入广口瓶中,并产生气泡,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观察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广口瓶中放一小块白磷,证明燃烧与氧气有关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小题,共5分)
34.(5分)(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2处,木条复燃水
(2)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每个方程式1分)
(3)从分液漏斗中注入热水,浸没白磷,白磷不燃烧,从K1处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设计出对比实验即可,合理给分)
丰二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粉样品(含杂质碳)中铜的质量分数。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C增重2g,装置D增重4.4g。

装置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有。

(写一条即可)
34、91.4%
顺二
【实验原理分析】(共1道题,共5分)
32.(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打开K1,从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关闭K1打开K2、K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实验2:A中盛有氢氧化钠颗粒,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
液,重复实验1的操作并观察现象。

综合实验1,小组同学得
MnO 2
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实验3:A 中盛满CO 2,B 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 中盛有稀盐酸 ①打开K 1,从分液漏斗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过程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打开K 2,再迅速关闭K 2,观察到有A 中有沉淀产生。

③再打开K 3,观察到A 中有气泡产生,此过程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

32.(5分)
(1)B 、C 中的无色酚酞依次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4)NaOH+HCl=NaCl+H 2O CaCO 3+2HCl = CaCl 2+CO 2↑+H 2O 昌二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
与水的反应及铁生锈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分液漏斗
锥形瓶
A B 用品
实验1
稀盐酸
大理石
紫色干燥
石蕊纸花 紫色潮湿
石蕊纸花 实验2
H 2O 2溶液
MnO 2
干燥铁粉
潮湿铁粉
(1)实验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关闭活塞,一段
时间后,若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2)实验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关闭活塞,一段
时间后,若 ,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3)实验3:利用此装置,分液漏斗及锥形瓶中的药品同实验2,设计实验研究燃烧的一个
条件,你的方案是 。

34. (5分,每空1分)
(1)CaCO 3+2HCl === CaCl 2+H 2O+CO 2↑干燥石蕊花不变色,湿润石蕊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2)2H 2O 2 ====== 2H 2O + O 2↑ 干燥铁粉没有变化,湿润铁粉表面出现红棕色固体 (3)在A 、B 中长导管口分别放一小块白磷,A 中加入80℃热水,B 中加入等量冷水,
液面高于长导管口。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A 中白磷燃烧,B 中白磷不
浓硫酸
A
B
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怀二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如图所示装置中,容器Ⅰ、II 体积相同,U 形管内左右两侧液面相平,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将液体同时滴入容器,滴加完毕后关闭旋塞。

实验内容及相关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Ⅰ
分液漏斗Ⅰ 容器Ⅱ 分液漏斗Ⅱ
红墨水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 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 水 左侧高右侧低
B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 澄清 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 mL 浓氢氧化钠溶液 ①
C
0.65 g 锌 10 mL 盐酸

10 mL 盐酸
室温时恢复至起始状态
(1)实验A 中,容器Ⅰ中的现象是_______,容器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B 中,“①”的实验现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3)实验C 中,依据盐酸浓度相同且足量,反应结束并恢复至室温后,红墨水液面位置计算出镁的质量为 g 。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1)石灰水变浑浊 ;H 2O+CO 2=H 2CO 3 (2)左侧低右侧高;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比石灰水消耗的二氧化碳多。

(3)0.24 门二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5分。

) 34.(5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提纯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序号) 、 、 。

操作①
11 g 含有泥沙
的NaCl
含有泥沙的混合液
操作②
溶液
泥沙
操作③
10 g NaCl 固体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11 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 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34.(5分)
(1)C、B、A (2)BCD (3)D E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