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商务星球版)专题02 地球仪和经纬网(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地球仪和经纬网
知识概括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二、纬线和纬度
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
(1)0度: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
(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
(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三、经线和经度
1.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
4.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
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5.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东小)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总结为西大)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仔细观察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轴是直立的
B.地轴是假想的轴线
C.地轴的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点
D.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经线和纬线
【分析】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解答】解:观察地于仪时可以发现,地轴与地面保持着66.5度的夹角,故A错误;
地轴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轴线,故B正确;
地轴的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点,故C正确;
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但地球上实际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B。

2.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内容后,同学们就地球及地球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玲:通过观察海上远航的帆船可以判断地球表面是曲面
B.小贝:人造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C.小明:地球仪上的经线互相等长,纬线也互相等长
D.小芳:根据经纬度就可以确定地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通过观察海上远航的帆船可以判断地球表面是曲面,人造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B正确;地球仪上的经线互相等长,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C错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D正确。

故选:C。

3.在整理地理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
A.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C.准确看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分析】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解答】解:借助实物地球仪可以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无法通过地球仪看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故选:A。

4.下列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地球模型
B.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并不真实存在
C.在地球仪上,只能用符号表示事物
【分析】地球仪是指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仪的目的是:更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解答】解:地球仪是人们按一定的比例尺将地球缩小的模型,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但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不是真实存在的。

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5.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仪上沿任何一条经线一直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任意两条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D.所有的纬线等长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解答】解:在地球仪上沿任何一条经线一直北行,只能到达北极点,不能到达原地,故A错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B正确;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故C错误;
纬度度数不同的纬线,其长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6.两架飞机,东西相距1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A.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B.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C.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在北极上空相遇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解答】解:因为所有的经线在南北极相交,因此两架飞机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由远而近在北极相交。

根据题意。

故选:D。

7.下列四幅图中关于东西半球、东西经度的图示正确的是()
A.B.
C.D.
【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解答】解: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东是西经,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8.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
【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解答】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读图分析可知,①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晚,结束日期早,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最少,④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早,结束日期晚,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最多,②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第二多,③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第三多。

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是①③②④,故B正确。

故选:B。

9.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故选:C。

如图中H、F是圆圈上的两点,O是圆心。

据此回答1~2题。

10.假如圆圈表示一条纬线,H点的经度为20°E,则F点()
A.经度为160°E B.经度为20°W
C.位于南半球D.位于西半球
【分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根据题意和图可知:F与H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可判定F点的经度为160°W;因此,F地位于西半球。

故选:D。

11.读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从图中获取的信息,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②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③地势西高东低
④图中山脉大致为南﹣﹣北走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示区域的经纬度范围约为56°W﹣76°E,36°S﹣63°S。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可判定,该区域位于西半球、南半球,①错误。

依据该区域的经纬度,可判定其位于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②错误。

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结合河流流向,可判定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③正确。

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图中山脉大致为南﹣﹣北走向,④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名称填到图中相对应位置方框内:经线、纬线、地轴、南极、北极
(2)根据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填写下表: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解答】解:(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丙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2)纬线形状是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经线形状是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长度相等。

故答案为:
(1);(2)如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