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系统仿真综合实训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

封面作者: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题目: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2.实验内容: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后两位,幅度为(1+学号后两位*0.1)、平方分析、及其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原理:在设计窗口中单击系统定时快捷功能按钮,根据仿真结果设定相关参数。
采样点数=(终止时间-起止时间)×〔采样率〕+1正玄信号S(t)=cos(wt)其平方P(t)=cos(wt)*cos(wt)=[cos(2wt)+1]/2P(t)频率是S(t)的二倍4.实验仿真:实验结论:SystemView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
实验二:学习系统参数的设定与图符的操作实验题目:学习系统参数的设定与图符的操作实验内容:将一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后两位,幅度为(1+学号后两位*0.1)V)与高斯信号相加后观察输出波形及其频谱,由小到大改变高斯噪声的功率,重新观察输出波形及其频谱。
实验原理:高斯信号就是信号的各种幅值出现的机会满足高斯分布的信号。
当高斯信号不存在是正玄信号不失真,随着高斯信号的增加正玄信号的失真会越来越大。
实验仿真:实验结论:恒参信道的干扰信号常用高斯白噪声信号来等效。
而无线信道是一种时变的衰落信道,其衰落特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多普勒功率谱特性的快衰落和具有阴影效应的慢衰落。
实验三:接收计算器的使用及滤波器的设计实验题目:接收计算器的使用及滤波器的设计实验内容:1、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后两位,幅度为(1+学号后两位*0.1)V)、及其平方分析窗口的接收计算器的使用;(实现3个以上运算功能)。
2、单位冲激响应仿真、增益响应分析。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搭建仿真环境,我们模拟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信系统的性能对于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特性,优化系统设计,提高通信质量。
2. 实验背景和目的本次实验的背景是一个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探讨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实验环境和方法我们使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环境。
通过编写仿真程序,我们模拟了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
我们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设定,并进行了多次实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信噪比、传输速率等。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对系统进行改进。
5. 结果分析和讨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时,我们发现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呈反比关系。
当信噪比较低时,误码率较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传输速率与信号带宽和调制方式有关。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系统性能。
6. 结论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时,我们应注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通过不断改进系统参数和算法,我们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7. 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通信系统进行了初步的仿真测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李傲班级:14050Z01学号: 1405024239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环境,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熟悉基本操作,并使用其做出第一个自己的project,并截图2、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1.7进行练习2>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10,幅度为(1+学号*0.1)V)、及其平方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仿真:图1系统连结图(实验图中标注参数,并对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结论输出信号底部有微弱的失真,调节输入的频率的以及平方器的参数,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波形失真,对于频域而言,sin信号平方之后,其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倍,这一点可有三角函数的化简公式证明实验二: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中的线性系统图符。
2、掌握典型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
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实验原理:2、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出一个低通滤波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要求在所截取的图片上用便笺的形式标注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
学号统一使用序号3、实验仿真:系统框架图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图4、实验结论对于试验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不太容易确定,在输入完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截止点的衰落系数等滤波器参数后,如果选择让SystemView 自动估计抽头,则可以选择“Elanix Auto Optimizer”项中的“Enabled”按钮,再单击“Finish”按钮退出即可。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抽头数通常抽头数设置得越大,滤波器的精度就越实验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AM)(1学时)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
3、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综合通信实训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综合通信实训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使我对通信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1. 系统地掌握通信原理和通信设备的基本知识;2. 掌握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技能;3. 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了解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单位为XX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丰富的通信工程经验。
公司位于我国XX市,占地面积约100亩,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
三、实习内容1. 通信原理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包括信号与系统、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无线通信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传输方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 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在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训。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通信设备的安装步骤、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1)光缆的敷设和接续:学习了光缆的种类、性能和敷设方法,掌握了光缆接续的工艺流程。
(2)无线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学习了无线通信设备的安装步骤、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3)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学习了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步骤、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3. 通信工程案例分析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通信工程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我们了解了通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实施,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通信原理和通信设备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信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通信系统实训,使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及性能指标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验一: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与性能指标(1)实验目的: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实验内容: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研究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带宽等。
(3)实验步骤:① 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分析其组成部分。
② 研究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带宽等。
③ 比较不同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实验二: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1)实验目的:了解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特点和应用。
(2)实验内容:研究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3)实验步骤:① 研究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特点。
② 研究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特点。
③ 比较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3. 实验三:无线通信系统(1)实验目的: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过程。
(2)实验内容:研究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工作过程。
(3)实验步骤:①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特点。
② 分析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发射、传播、接收等环节。
③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
4. 实验四: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操作(1)实验目的:掌握通信系统实验平台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实验内容:学习通信系统实验平台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3)实验步骤:① 熟悉实验平台的结构和功能。
② 学习实验平台的操作方法,如连接设备、设置参数、观察波形等。
③ 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实验原理。
三、实训总结通过本次通信系统实训,我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及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部分,性能指标有误码率、信噪比、带宽等。
通信系统仿真报告

实验三 通信系统仿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陈侃● 背景知识:(1) 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时将通信的频段划分成若干信道频率范围,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即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频率划分来实现通信的,早期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短波通信、大多数专用通信网都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来实现的。
(2) 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将通信信道在时间坐标上划分成若干等间隔的时隙,每对通信设备将工作在某个指定的时隙上,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时隙划分来实现通信的,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系统GSM ,就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
(3) 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利用码字的正交性,将承载的不同用户的通信信息区分开来。
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分配的码组实现通信。
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 ,CDMA2000,SC-CDMA 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
码分多址要求通信的码组之间有很好的正交性。
有一种获得正交码组的方法是利用M 序列发生器,M 序列是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M 序列发生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a i 表示各个寄存器的状态,c i 可取0或1.M 序列发生器的原理框图F(x) = c i x ir i=0上式是关于x 的多项式,系数c i 表示了序列生成器的反馈连线的特征,称为一位生成器函数的特征多项式。
由于r 位移位寄存器最多可以取2r 个不同的状态,因此每个移位寄存器序列最终都是周期序列,并且其周期n ≤2r 。
M 序列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和很弱的互相关性,周期为2r -1的M 序列可以提供2r -1个正交码组。
● 练习题:1.2.1 FDMA 的Simulink 仿真:(1) 利用Simulink 中的相应模块,搭建提示所给的系统仿真图,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答:按照提示所给的模型图以及相应模块的参数,我设计出的FDMA 系统仿真图如下所示:(2) 上图中的六个Analog Filter Design 滤波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根据已知的参数设置它们的参数,然后进行系统仿真,记录下三个Scope 上显示的波形。
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要求:1.所有实验均要手画仿真模型框图,或对仿真原理解释说明;2.必须清楚的标题仿真系统中所设置的参数;3.仿真程序一般不要放在正文内部,而是改在每个实验报告的最后,作为附件。
但正文部分可以解释说明所用到的重要的仿真技巧,库数等等。
4.所有仿真程序产生的结果都要有手写分析,即要判决仿真结果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够得出什么结论,要如何改进等等。
实验一 随机信号的计算机仿真实验目的:仿真实现各种分布的随机数发生器 实验内容: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用线性同余法,编写Matlab 程序,产生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5000mod(]1323241[1+=+n x n x 初始种子x(0)自己选择。
线性同余算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伪随机数产生器,该算法含有4个参数:模数m(m>0),乘数a(0≤a< m),增量c(0≤c<m),初值即种子(Seed)X 。
(0≤ X 。
<m).使用迭代公式: X(n+1) = (a ·X(n) +c)modm 得到随机数序列{X(n)}其中周期为50002、用反函数法,将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变换为具有单边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
编写Matlab 程序,产生指数分布的随机数。
计算并比较理论pdf 和从直方图得到的pdf 。
指数分布随机变量pdf 定义为:0),()exp(2)(>-=αααx u x x p X ,)(x u 为单位阶跃函数。
先自行设置取样点数,取a=5;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变量,转化为单边指数分布,理论与仿真符合设计题:3、用Matlab编程分别产生标准正态分布、指定均值方差正态分布、瑞利分布、赖斯分布、中心与非中心χ2分布的随机数,并画出相应的pdf。
y1=normpdf(x,0,1); y2=normpdf(x,4,2);瑞丽p1= ncfpdf(x,5,20,10);非中心 p= fpdf(x,5,20);中心4、 设输入的随机变量序列X(n)为N=1000独立同分布高斯分布的离散时间序列,均值为0,方差为1,采样间隔0.01s 。
通信系统仿真实习报告

河南农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matlab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设计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9电信一班姓名孙玉学号 0904101017指导教师季宝杰目录1、引言 (3)1.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3)1.2 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3)2、调频广播系统的模型及仿真环境 (4)2.1 MA TLAB及SIMULINK建模环境简介 (4)2.2 调幅广播系统介绍 (4)2.3 模型参数指标 (4)2.3 仿真参数设计 (5)3、系统的建立与仿真 (6)3.1 仿真参数设置 (6)3.2 系统中仿真模块参数的设置 (6)3.3 SCOPE端的最终波形图 (7)3.4 调幅的包络检波和相干解调性能仿真比较 (8)3.5脚本程序 (9)4、总结与体会 (10)5、主要参考文献 (11)1 引言1.1 设计目的及任务要求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掌握使用Matlab语言及其工具箱进行基本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2)用matlab和simulink设计一个通信系统,加深对通信原理基本原理和matlab应用技术的理解;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3)提高和挖掘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 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
(5)用MA TLAB完成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
1.2 课程设计题目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设计设计任务:1.采用接收滤波器Analog Filter Design模块,在同一示波器上观察调幅信号在未加入噪声和加入噪声后经过滤波器后的波形。
采用另外两个相同的接收滤波器模块,分别对纯信号和纯噪声滤波,利用统计模块计算输出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继而计算输出信噪比,用Disply显示结果。
通讯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绘出解调信号的波形(假设无噪声传输)。
2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通信综合实训实践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通信综合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通信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配置以及网络维护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通信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备配置;2. 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网络系统基本原理:学习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通信协议、传输介质等知识;2. 网络设备配置:学习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IP地址规划、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3. 网络安全配置:学习网络安全策略、防火墙配置、VPN等安全知识;4. 网络故障排查:学习网络故障的排查方法,包括设备故障、链路故障、配置错误等;5.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训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通过课堂讲解、自学等方式,学习了通信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备配置知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网络安全的有关知识,为后续的实训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阶段,我们分组进行项目实践。
首先,根据实训要求,我们搭建了通信网络系统,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
然后,我们根据网络拓扑图进行设备配置,包括IP地址规划、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3. 第三阶段:网络安全配置在网络安全配置阶段,我们学习了防火墙配置、VPN等安全知识。
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我们模拟了实际场景,对网络进行安全加固。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网络安全配置的方法,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
4. 第四阶段:故障排查在故障排查阶段,我们学习了网络故障的排查方法。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程控交换系统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指导老师年月日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局信息配置局容量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物理配置号码管理、号码分析三、实验仪器程控交换机1套维护终端若干电话机若干四、实验步骤(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二)、启动操作维护台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1,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2,MP内存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通信系统仿真实训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训姓名:xxxx班级:420121学号:42012108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技术日期:2013年6月23日目录实训1 MATLAB软件操作入门实训2 MATLAB在各信号的表达方式实训3 信号的幅度调制及MATLAB实现实训4 信号抽样及抽样定理实训5 Simulink建模与仿真基础实训6 2ASK的仿真实训7 2FSK的仿真实训8 2PSK的仿真实训1 MATLAB软件操作入门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主界面及开发环境2、熟悉MATLAB矩阵输入与运算3、熟悉MATLAB基本图形绘制命令二、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一台、MATLAB仿真软件一套三、实验原理MATLAB软件的开发环境除了包括用户界面,如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当前路径窗口、工作空间窗口等窗口外,还有M文件编辑器和在线帮助浏览器等。
MATLAB是以矩阵作为基本编程单元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矩阵运输在MATLAB中非常简单,它往往只需要几句语句,即可完成相应的运算,无需像其他软件中编制繁琐而容易出错的循环程序。
通过矩阵的输入及运算训练,在掌握矩阵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会M文件的建立和运行。
MATLAB有较强的绘图功能,可以用简单的语句便可完成二维和三维图形的绘制。
在开始使用MATLAB时,可以在命令窗口中键入DEMO命令,它将启动MATLAB的演示程序,用户可在此演示过程中领略MATLAB所提供的强大运算和绘图功能。
四、实验内容1、矩阵的表示和输入(1)方法一:在命令窗口中直接输入矩阵在命令窗口中输入用下列方法:A=[1 1 1;-1 -2 -3;1 4 9]或用逗号代替空格。
输入完后,按回车键,屏幕上显示:A =1 1 1-1 -2 -31 4 9(2)在M文件中输入矩阵选择菜单中file→new→M-file输入:A=[1 2 3;4 5 6;7 8 9]B=[9 8 7;6 5 4;3 2 1]保存名为a1的M文件,退出编辑环境,此时在命令窗口中键入a1命令就可调出A和B矩阵。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搭建、调试和性能评估方法,提高对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实验箱、计算机等。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作为通信系统的输入源。
示波器用于观测信号的时域波形,帮助分析信号的特性和变化。
频谱分析仪则用于测量信号的频谱分布,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
通信实验箱提供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模块和接口,便于进行系统的搭建和连接。
计算机用于运行相关的通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发送设备将信源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编码等处理,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会对信号产生各种干扰和衰减。
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信宿。
2、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信道传输的频段上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的过程,解调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
3、编码与解码技术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原始信号进行的一种变换处理。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 PCM)和信道编码(如卷积码、循环码等)。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用于恢复原始信号。
4、信道特性信道对信号的传输会产生衰减、延迟、噪声和失真等影响。
了解信道的特性对于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四、实验内容1、模拟通信系统实验(1)AM 调制与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作为原始信号,经过 AM 调制后,在信道中传输。
在接收端,使用解调电路恢复出原始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深度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综合通信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本次实验实训选取了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原理等多个模块进行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调试技巧。
3. 提高通信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实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实验一:通信系统基本模型图、模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图、数字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图、电信网概述及通信网的分类。
- 实验二:公用电话交换网、接入网、通信网络系统实验室部分。
2.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 实验一:主被叫实验,包括主叫和被叫正常接续、被叫号码为空号、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等情况下的信令流程。
- 实验二: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以及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3.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一:高频仪器的使用实验,验证性实验。
- 实验二:调谐放大器实验、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LC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振幅调制器实验、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等验证性实验。
4. 通信电路实验- 实验一:高频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性实验。
- 实验二:高频电路实验,包括LC三点式振荡器、调谐放大器、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等。
5. 计网实训- 实验一:不相同网段的PC相互通信,包括同一网段PC间的通信、不同网段PC间的通信,以及分析通信过程中MAC地址的变化。
- 实验二:配置PC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在路由器上设置相应的IP地址以确保通信,观察MAC地址的变化以及MAC地址和IP地址的封装情况。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1.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公用电话交换网、接入网等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LTE仿真实验,研究和评估LTE系统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延迟、覆盖范围等参数,以便优化系统设计及性能提升。
实验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特性。
在LTE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
RAN包括基站(eNodeB)和用户设备(UE),核心网络包括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网络。
实验中,通过搭建仿真模型,模拟无线信道传输,并根据模拟结果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步骤:1.设定仿真参数:包括系统带宽、载波频率、传输模式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仿真。
2.生成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设定的参数生成虚拟基站和用户设备,模拟真实LTE网络场景。
3. 生成信道模型:选择适当的信道模型,如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等,进行信道仿真。
4.进行数据传输:根据设定的传输模式,模拟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过程,记录传输的吞吐量和时延等性能指标。
5.进行覆盖范围测试: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评估LTE系统的覆盖范围。
实验结果:通过对LTE系统的仿真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吞吐量:在不同载波频率和系统带宽条件下,系统的吞吐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随着载波频率和带宽的增加,吞吐量也相应增加。
2.延迟:通过模拟数据在信道上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得出系统的平均延迟,延迟主要和传输距离、信道质量等因素有关。
3.跨区干扰:在LTE系统中,会存在跨区干扰的问题。
通过信道仿真,评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模拟系统在不同覆盖范围下的性能表现。
评估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边缘效应。
实验总结:通过LTE仿真实验,对LTE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研究。
实验结果证实了LTE系统在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方面的优势,并为系统的优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加深对通信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是通过信道进行的。
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其中有线信道主要是指电缆、光纤等,而无线信道主要是指无线电波的传播。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
2.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等。
3. 信道编码与解码为了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海明码、卷积码和纠错码等,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4. 信道传输特性的仿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衰落信道、多径传输等。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模拟不同的信道传输特性,进而探究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搭建仿真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如MATLAB、Simulink等。
2. 选择信号调制方式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信号调制方式,如ASK、FSK或PSK等。
3. 设计信号调制电路根据选择的信号调制方式,设计相应的信号调制电路,包括载波生成、调制器和滤波器等。
4. 仿真信号调制过程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的信号调制电路进行仿真,观察信号调制的过程和结果。
5. 设计信道传输模型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信道传输模型,包括信道衰落、多径传输等。
6. 仿真信道传输过程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的信道传输模型进行仿真,观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
7. 设计信号解调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相应的信号解调电路,包括解调器和滤波器等。
8. 仿真信号解调过程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的信号解调电路进行仿真,观察信号解调的过程和结果。
通讯系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介绍本次实习单位为通讯系统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专注于通讯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无线通信、光通信、数据通信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通信解决方案。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通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习期间,我将努力学习通讯系统的技术知识,了解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了解通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请教技术人员,我了解了通讯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信号源、调制器、传输线路、解调器、接收器等部分,并掌握了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学习通讯系统的测试和维护。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对通讯系统进行测试和维护,包括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网络时延等方面的测试,并掌握了相关测试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 参与通讯系统的故障排查。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通讯系统故障,通过请教技术人员和查阅资料,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逐步缩小故障范围,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4. 了解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参加公司的内部培训和与同事的交流,我了解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四、实习收获和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通讯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同时,我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同事们的沟通交流使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讯系统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近期在XX 通讯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实习,我对通讯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流程以及实际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初期,我主要跟随工程师学习通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我对通信网络、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参与了以下工作:(1)协助工程师进行通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在安装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设备、连接线缆、调试参数等。
(2)协助工程师进行通讯网络的优化。
通过对网络性能的监控和分析,我了解了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参与通讯系统的故障排查。
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故障定位,并协助工程师进行故障修复。
3. 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了最新的通讯技术和发展趋势。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通讯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 拓宽了知识面。
通过实习,我对通讯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培养了敬业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通讯系统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增强了敬业意识。
四、实习体会1. 实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 实习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事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3. 实习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通讯行业的决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通过一个月的通讯系统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训报告课题名称通讯系统仿真综合实训报告姓名曾立学号22班级通信S09-4专业通信技术所在系电子技术系指导教师钱国梁完成日期2011.11.08目录摘要………………………………………一实训目的 (1)二实训原理 (3)三实训正文 (4)实例一. (4)实例二. (5)实例三. (6)自选题: (8)四.心得体会 (16)五.参考文献 (16)摘要通过MATLAB仿真,具体培养对仿真软件的应用,通过仿真锻炼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及作用。
一实训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二实训原理Gold序列是m序列的组合码,由优选对的两个m序列逐位模2加得到,当改变其中的一个m序列的相位(向后移位)时,可以得到一新的Gold序列。
Gold序列虽然是由m序列模2加得到的,但它已不是m序列,不过它具有与m 序列优选对类似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特性,而且构造简单,比m序列所产生的序列码组多的多,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周期均为N=2*n-1的m序列优选对{a n}和{b n},{a n}与后移τ位的{b n+τ}(τ=0,1,,…,N-1)逐位模2加所得的序列{a n+b n+τ}即得到Gold序列,改变序列移位值τ,可以得到不同的Gold序列。
而m序列的优选对是指在m序列集中,互相关函数绝对值的最大值|R XY(τ)|max最接近或者达到相关下限(最小值)的一对m序列。
三实训正文实例一.判断特征多项式 F (x) = x9 + x6 + x4 + x3 + 1 是否可生成m 序列,并建模验证。
F (x) 对应的系数二进制表示为1001011001,相应的十进制数是601。
测试模型如下:测试结果为:实例二. 计算特征多项式为F (x) = x9 + x6 + x4 + x3 + 1 的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
对于周期N 的序列,其自相关系数是偶函数,即ρ(-j ) = ρ(j ),而且也是以N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周期为N 的m 序列自相关系数理论值为ρ(j ) = ⎩⎨⎧=-==kN j N k kN j ,....2,1,0,1,1 其中k 为整数。
本例中m 序列的周期为N = 29 - 1 = 511,首先计算出一个周期的m序列,然后再根据自相关系数的定义进行计算,计算中应注意将二进制输出的m 序列转换为取值{±1} 的双极性序列,然后再求相关函数。
程序如下:reg=ones(1,9); % 寄存器初始状态:全1,寄存器级数为9coeff=[1,0,0,1,0,1,1,0,0,1]; % 抽头系数a0 a1 ...ar ,取决于特征多项式N=2^length(reg)-1; % 周期for k=1:N % 计算一个周期的m 序列输出a_n=mod(sum(reg.*coeff(1:length(coeff)-1)),2);% 反馈系数reg=[reg(2:length(reg)),a_n]; % 寄存器移位,反馈 out(k)=reg(1); % 寄存器最低位输出endout=2*out-1; % 转换为双极性序列for j=0:N-1rho(j+1)=sum(out.*[out(1+j : N),out(1:j)])/N;endj=-N+1:N-1;rho=[fliplr(rho(2:N)),rho];plot(j, rho);axis([-10 10 -0.1 1.2]);洪松-实例2')实例三.计算r = 6 本原多项式(八进制表示)103 和147 对应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
八进制数103 和147 转换为二进制分别是:1000011 和1100111。
对应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以向量形式表示为[1,0,0,0,0, 1, 1] 和 [1, 1,0,0, 1, 1, 1]编写程序如下:clear;reg=ones(1,6); % 寄存器初始状态:全1,寄存器级数为6coeff=[1,0,0,0,0,1,1]; % 抽头系数cr ...c1 c0,取决于特征多项式N=2^length(reg)-1; % 周期for k=1:N % 计算一个周期的m序列输出a_n=mod(sum(reg.*coeff(1:length(coeff)-1)),2);% 反馈reg=[reg(2:length(reg)),a_n]; % 寄存器移位,反馈 out1(k)=2*reg(1)-1; % 寄存器最低位输出,转换为双极性序列endreg=ones(1,6);coeff=[1,1,0,0,1,1,1];% 抽头系数for k=1:N % 计算一个周期的m序列输出a_n= smod(um(reg.*coeff(1:length(coeff)-1)),2);% 反馈reg=[reg(2:length(reg)),a_n]; % 寄存器移位,反馈out2(k)=2*reg(1)-1; % 寄存器最低位输出,转换为双极性序列end% 得出两个双极性电平的m序列for j=0:N-1R(j+1)=sum(out1.*[out2(1+j : N),out2(1:j)]); % 计算相关函数endj=-N+1:N-1;% 相关函数自变量R=[fliplr(R(2:N)),R];% 利用相关函数的偶函数特性计算j为负值的情况plot(j, R);axis([-N N -20 20]);xlabel(‘j’);ylabel(‘R(j)’);% 作图max(abs(R)) % 计算相关函数绝对值的最大值title('洪松-实例3')自选题:基于Matlab的CDMA通信系统仿真设计原理: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
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1.CDMA是扩频通信的一种,他具有扩频通信的以下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
这是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所有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2)宽带传输,抗衰落能力强。
(3)由于采用宽带传输,在信道中传输的有用信号的功率比干扰信号的功率低得多,因此信号好象隐蔽在噪声中;即功率谱密度比较低,有利于信号隐蔽。
(4)利用扩频码的相关性来获取用户的信息,抗截获的能力强等。
所有CDMA类型都使用扩频过程增益来允许接受者部分衰减非期望信号。
若具有期望扩频码的信号和定时则被接受,如果信号有不同的扩频码(或者相同扩频码但是不同的时间偏移)将被过程增益认为随机噪声衰减掉。
这项操作的方法是给每一个站点分配一个扩频码或者芯片序列.这些芯片序列被表示成由+1和-1组成的序列。
每个芯片序列和本身点乘得到+1,(和补码点乘得到-1),反之点乘不同的芯片序列得到0。
这种特性叫做正交性. 这种序列叫做 Walsh码可以从一个二进Walsh矩阵导出。
当多个终端发送多个片码时,信号就会在空中叠加。
例如芯片序列是(-1,-1,-1,-1)和(+1,-1,+1,-1),叠加后变成(0,-2,0,-2)。
接受方只要计算发送信号到空中的终端目点值。
例如(-1,-1,-1,-1) . (0,-2,0,-2) = +1。
就可以正确接收所需信息,而把其他信号当作噪声过滤掉。
CDMA通信系统原理框图根据上述原理搭建仿真模块如下:本实验中采用PN Sequence Generator来产生m系列, PN Sequence Generator的参数有Generator polynomial(特征多项式): [1 1 0 0 1],对应上图中a0=1,C1=1,C2=0,C3=0,C4=1; Initial state (初始状态): [0 1 0 0],对应a1=0,a2=1,a3=0,a4=0.周期为15, Sample time (采样时间)即码元宽度为2e^-5,可以得到一个周期的系列为001000111101011。
上图中三个Bernoulli Random Binary Generator表示三个不同的通信用户发射各自的通信信息,码元宽度为6x10^-6s, PN Sequence Generator产生用于直接扩频的正交码组,它产生的是m 系列,实验中m 系列的周期为15,码元宽度为2x10^-5s,基带信号码元宽度是m 系列码元宽度的30倍,正好是两个m 系列的周期。
延迟4个码元及8个码元的两个码组与原始的码组构成三个正交的码组,它们分别对三个用户的信号进行直接扩频。
扩频的操作是将转换为二进制双极性信号的基带信号和用于扩频的码组直接相乘。
扩频后的信号在sum 中与Gaussian Noise Generator 产生的高斯白噪声混合,这表现了码分多址通信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利用正交的码组承载不同通信用户的信息传输。
其余模块的功能及参数设置如下1.模块名称:AWGN Channel参 数 名 称 参 数 值功能说明: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用高斯分布的噪声信号叠加在通过它的信号上,使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产生与噪声均值相应的偏移,并且围绕平均值做随机波动。
Initial seed (初始化种子)1567SNR(dB)(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ratio(SNR)SNR(dB)(信噪比) 8Inputsignalpower(watts)(输入信号功率) 12.模块名称:Bernoulli Random Binary Generator参 数 名 称 参 数 值 功能说明:伯努利二进制随机数产生器用于产生二进制的数字系列,系列中0和1出现的概率服从伯努利分布 Probability of a zero (0出现的概率) 0.5 0.5 0.5Initial seed (初始化种子)12345 54321 12345Sample time (采样时间) 6e-43.模块名称:PN Sequence Generator参 数 名 称 参 数 值功能说明:PN 码序列产生器产生具有伪随机特性的二进制序列,用于扩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