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层性能检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镀层性能检验标准
文件号:格式号:版本号:共 6 页第 1 页1.目的:为了使公司生产的及外托加工的部件符合产品标准;
2.适用范围:所有的电镀部件;
3.定义:(无)
4.要求:
5. 相关文件:(无)
6.附件及表单:(无)
7. 发行范围:事业一二部品管部、事业一二部技术设备部、采购部、技术开发中心生技部
及开发部
附录A
镀层外观检验方法
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外观的检验;
2. 试样:已电镀的工件;
3. 仪器: 6倍放大镜
4. 测试方法:
灯光照度要求大于500LX,观在天然光或混合照明条件,其中天然光照度要求不小于300Lx,观察方向与水平成45度,眼睛距工件的距离为30CM处目视,采光系数最底值为2%;具体检验标准如下表:
注意:A级—工件主视面的外观要求
B级—工件可视面的外观要求
C级—工件不可视面的外观要求
依不同的工件在现场作具体的样本示范;
附录B
镀层光泽的测定
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光泽的测量;
2. 试样:电镀的工件;
3. 仪器: a、光泽计b、标准板
4. 测试方法:
每次操作开始,先将仪器调整,并校准光泽计使其能正确读出高光泽工作标准板的光
泽值,然后再读出低光泽工作标准板的光泽值,光泽计校准以后,在试漆膜的平行于涂布
方向的不同位置取得3个读数,再用高光泽的工作标准板校准仪器以确保读数没有偏差
,如结果误差范围小于5个单位,其记录其平均值作为镜面光泽值,否则再进行3次测
定,记录全部6个值的平均值及极限值;
注意:本法仅在平整性好的表面上测定漆膜光泽才有效;
5. 要求: 镀层光泽的要求为亚光(6--30)%,半光(30--70)%,高光泽(70%以上);
附录C
镀层磁性测厚仪法
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厚度的测量;
2. 试样:电镀的工件;
3. 仪器: 磁性测厚仪:精确度为0.1um;
4. 测定方法:
先将测厚仪在标准样板上调零,接着选择相应的标准值进行校正,在进行测量过程中
,取距样品边缘不少于1CM的上、中、下3个位置进行测量,记录其测量值并计算平均值;
5. 要求:工件的平面镀层厚度为3--15um;
附录D
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
1.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
2. 试样:电镀的工件;
3.测试设备: 检验镀层显微硬度的设备是专用显微硬度计:国产有设备如631 型、71型、HX-1000型
等多种,显微硬度计的技术要求如下:
A.放大倍率600倍以上;
B. 测微目镜分度值0.01mm;
C. 负荷重量10--200g;
D. 工作台调节范围10--40mm;
4. 测试条件
4.1使用环境测试应在室温20±1℃,周围介质干燥,无灰尘及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进
行, 仪器放在稳固,无震动的工作台上,并保持水平位置;
4.2 试样表面状态受检测试样表面应是洁净,平整,光滑状态,表面粗糙度Ra<0.4;
4.3 测试位置受检测的试样部位可以是镀层表面或剖面,在镀层表面测试时,应以主表面
中心为宜(防止电流密度和边缘影响),并避免镀层表面缺陷对测试的干扰,试样同一测试部位中,压痕之间的距离应在压痕对角线长度2.5倍以上;
4.4 负荷重量载荷大小应根据试样表面镀层厚度和硬度不同来选择,通常载荷大小可按
下式估算:
m = HV.δ^2/7.4176
式中 m----载荷质量(g);
HV----估计镀层硬度值(kg/mm2);
δ----镀层厚度(um);
4.5 加荷速度一般要求尽量在接近静压状态下选择合适的速度,通常选用30s左右完成加
荷;
5. 试验方法
5.1 试样准备试样测试部位应平整、光滑、无油污,测量剖面时,则按金相测厚法制备试
样;
5.2 仪器检查及校正按仪器说明书进行,使仪器工作正常、压痕清晰、并符合标准硬度
值范围;
5.3 选择载荷和速度根据被测镀层金属的性质和厚度选择好载荷质量和加荷速度,在可
能范围内尽量选用较大负荷和最小的速度;
5.4 加荷将试样置于硬度计的物镜下,选择压痕合适位置后,缓慢地移至金刚石压头
下方,均匀缓慢地进行加荷,直至仪器指示灯指示加荷结束,立即卸去负载;
5.5 观察压痕重新将试样移至物镜下,若工作正常,通过硬度计目镜可以清晰地看出正
方形角锥体压痕及压痕的对角线;
5.6 测量压痕的长度准确测出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若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或接近时
,说明测量有效,然后计算对角线长度平均值,并计算镀层的硬度值;
5.7 对于同一试样,应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次以上,以算术平均值作为镀层的测量结束;
附录E
镀层结合力的测定
1. 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结合力的测量;
2. 试样:电镀的工件;
3. 仪器: 刃口为30°的硬质划刀
4. 测试方法:
4.1 用一刃口为30°的硬质划刀,划两条相距为2mm的平行线,划线时,应施以足够的压
力,使划刀一次就能划破镀层达到基体金属,如果两条划线之间的镀层有任何部分脱离基体金属,则认为结合力不好;
4.2本试验的另一划法是:划边长为1mm的正方形格子,观察格子内的镀层是否从基体
上剥落;
附录F
镀层孔隙率滤纸测定法
1. 本方法适用于在钢铁上的镀层孔隙率的测定;
2. 仪器:a、150ml烧杯 b、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c、滤纸;
3. 试样:经电镀的工件;
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
5. 测定方法:
5.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如试样在镀
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
5.2将浸润相应试液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至规定时间后,
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置于解决6的玻璃板上凉干;
5.3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4%的亚铁氰化钾
溶液,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点和至铜或铜底层作用的红色斑点,冲洗后贴于玻璃板上干燥;
5.4为显示直至镍层的孔隙,可将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并在滤纸上
平均滴加溶度为500ml/L25%的氨水含二甲基二醛亏2g/L的溶液,这时滤纸上显示镍
层的黄色斑点转为玫瑰红色,而原显示至铜层及钢铁基体的有色斑点转为无色,因
而更有利于判别至镍层孔隙的结果;
5.5检验外层为落层的多层镀层时,应在镀后放置30min ,进行,在镀铜的钢件,铜及铜合金
基体上的镀层,测定至铜层的孔隙时,其有色斑点不完全印在滤纸上,应计算试样上呈
现的红褐色斑点;
5.6孔型的计算:在自然光或荧光灯下直接观察相应镀层孔隙的有色斑点,将刻有平方厘米
方格的有机玻璃板,放在印有孔隙痕迹的滤纸上,分别计算一平方厘米方格内的各种有色斑点数目,并将所得点数相加,最后根据滤纸与试样接触面积,计算镀层的孔隙率:
孔隙率 = n/s (个/cm^2)
式中: n--孔隙斑点总数(个)
s--所测试样面积(cm^2)
一般以三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验的结果;
6. 要求:镀层的孔隙率要求为2—5个/cm^2;
附录H
镀层耐中性盐雾的测定(NSS)
1.本方法适用于钢铁为基体的镀层耐试蚀性的测定;
2. 试样:
2.1试样的数量一般规定为3件,也可按有关方面协商确定;
2.2试验前必须对试样进行洁净处理,但不得损坏镀层和镀层的钝化膜;
2.3试样在盐雾箱中一般有垂直悬挂或垂直线成15°--30°角两种放置方式,试样间距
不得小于20mm,试样支架用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造,支架上的液滴不得落在度样上;
2.4试验后用流动冷水冲洗试样表面上沉积的盐雾,干燥后进行外观检查和评定等级;
3. 试验药品与设备:
3.1将化学纯的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或去离子水中,其浓度为50±5g/L;
3.2溶液的pH值为6.5-7.2,使用前须过滤;
3.3用于制造试验设备的材料,必须抗盐雾腐蚀和不影响试验结果;
3.4箱的容积不小于0.2m3,最好不大于0.4m3,聚积在箱顶的液滴不得落在试样上;
3.5要能保持箱内各个位置的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温度计和自动控温元件,距箱内壁
不小于100mm,并能从箱外读数;
3.6喷雾装置应包括喷雾气源、喷雾室和盐水贮槽三个部分。
压缩空气经除油净化,进入
装有蒸馏水,其温度高于箱内温度数度的饱和塔而被湿化,通过控压阀,使干净湿化的气源压力控制在70-170kPa范围内,喷雾室由喷雾器盐水槽和挡板组成;
4. 测定方法;
4.1试验条件
4.1.1 试验温度: 35±2℃;
4.1.2 相对湿度: >95%;
4.1.3 盐水溶液pH值: 6.5--7.2;
4.1.4 降雾量: 1--2mL/h/80cm2
4.1.5 喷雾时间: 连续喷雾;试验时间应按被试覆盖层或产品标准的要求而定:若无
标准可以有关方面协商决定,推荐的试验时间为:2h,6h,24h,48h;
4.2试验结果的评价:通常试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应由被覆盖层或产品标准提出,就一般试
验而言,常规记载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试验后的外观;
4.2.2去除腐蚀产物后的外观;
4.2.3腐蚀缺陷,如点蚀、裂纹、气泡等的分布和数量,以上三个方面,可采用GB6461
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
4.2.4开始出现腐蚀的时间;
5.要求:喷雾达24H,镀层应不变色,不起泡、不脱落。